培養高技能人才,必須結合高級技校工作的實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科學人才觀為指導,繼續發揮高技能人才成長的主陣地作用,讓更多技藝精湛、素質全面的高技能人才盡快成長,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一、突出技能特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1.對接需求,豐富專業種類
在繼續辦好焊接、機電技術應用、機械加工技術、服裝設計與制作、計算機應用、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等省市名牌重點專業的基礎上,緊密聯系當地產業發展和大項目建設特點,加大對數控機床加工、鑄造自動化、化工等新興重點產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就業技能。滿足新生勞動力轉移就業需要,開設并辦好建筑結構施工、文秘與辦公自動化、旅游服務與管理、現代物流、汽車運用與維修等專業。貫徹落實國家實施農村困難學生和涉農學生免學費政策,增設農業機械化、農村經濟管理、農業水利工程等專業,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適用人才。
2.持續加大投入,優化實習條件
借助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搶抓國家中等職業教育基本能力建設項目扶持機遇,持續加大實習車間的建設投入,完善基礎性建設,優化、超前配置各類實習設備,讓學生學會使用現代機械,掌握先進生產工藝,練就與企業生產對接的高超技能。目前,已完成了機械加工中心、服裝加工中心及數控網絡、數控加床加工等50余個實驗實訓室,充分滿足了近30個專業的學生實習訓練需要。
3.強化有效教學,提高學生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基礎性,突出實用性、夠用性,兼顧學生今后的發展需要,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實現有效教學。圍繞提高技能水平,實行實習課題目標管理,按模塊組織教學,嚴格落實“定課題、定學時、定崗位、定考核”的實習管理制度,強化技能訓練。推行工學結合和定崗實習,鞏固發展、充分運用好10余個校外實習基地,按照計劃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讓學生充分適應企業生產環境和操作要求,實現生產與實習零距離對接,為順利就業打好基礎。開展產品加工,將企業的半成品引進實習車間,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根據要求操作生產,增強專業能力的實用性,練就精湛技能。
4.組織參加競賽,純化技藝
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書”制度。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競能鑒定、組建專業技能競賽隊等方式,強化技能訓練,保持技能鑒定取證率達98%以上,保持在省、市級以上各類競賽中的領先地位,以此強化學生技藝。
二、突出重點,靈活辦學形式,實現培養效益最大化
高技能人才是技術技能勞動者的優秀代表,是推動技術創新和現代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骨干力量。
1.以培養高級技工為重點,實現培養層次協調發展
發揮好高級技校培養高級技能人才的平臺優勢,以豐富經濟發展需要的各類高級技工專業為重點,繼續提高中級技工、中職類各專業的教學質量,滿足不同行業對不同層次專業技能人才的需要,實現不同學歷層次教育的協調發展。
2.發揮培養優勢,滿足不同類別人員技能需求
針對當地技能需求情況,全面做好新生勞動力就業轉移全日制學歷教育、企業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農民素質能力提升及實用人才培訓,滿足不同類別人員對技能提升的需求,更好地發揮技能培訓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借助政策扶持優勢,在開設涉農專業的同時,做好技能扶貧招生培養工作,增強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擴大培養規模。
3.靈活辦學形式,廣泛培養高技能人才
無長不穩,無短不活,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培養高技能人才。充分發揮好省市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培訓、金藍領工程培訓、退役士兵技能培訓、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企業職工技術培訓等基地優勢,廣泛培養各類技能人才,提升各類技能人才素質。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等訂單式模式,以高質量就業促進高技能人才培養。
三、優化育人結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注重理想信念教育
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教學全過程,教育和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習實踐與社會實踐中砥礪品質、錘煉毅力,正確處理好國家需要、服務經濟和自我發展的關系,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2.加強養成教育
全面強化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和注重學生健康心理教育,培養其良好的自信、自律、自強、自覺意識,使他們遵規守紀、富有修養、拼搏實干、誠實守信、團結協作,以陽光心態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處世態度贏得社會的認可。
3.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
將職業道德、成才創業觀滲透在學科教學之中,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個性化成長;成立專業興趣小組、業余愛好興趣小組,在能力培養中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組織個性創意設計大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充分鍛煉自己的能力,在活動中展示個性化成長。通過一系列教育引導,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自己的人生志向,在腳踏實地的學習、工作中實現專業化發展和個性化成長。
四、立足更高境界,培養高層次技能人才
立足更高境界,提升辦學層次,培養高層次技能人才,將極大地滿足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產業結構升級的要求。
1.實現創辦技師學院的辦學目標
繼續辦好高級技工學校,為當地產業升級和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資源支撐。為此,學校通過高級技工學校辦學平臺,借助國家允許高級技工學校過渡到高等學院的政策,努力實現到2015年建成省級職教名校,輻射魯西南的職教航母和高、中級技能人才的成長地、集散地,進而創辦技師學院的辦學目標,為經濟發展培養更高層次的技能人才。
2.堅持文化治校,豐富發展內涵
不斷總結、概括、提煉辦學經驗,完善升華管理文化,內化辦學思想,增強對“核心價值觀、辦學理念、校訓、教風、學風”等價值觀的認同,營造和諧、高品位的育人文化、管理文化,用事業凝聚人心,用機制激發奉獻的積極性,讓所有教職工都全身心地融入到學校這個大家庭中,推動高技能人才培養。
3.優化隊伍,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教師是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主力軍,堅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建設,不斷提高教師創業能力和業務水平,建設“敬業、精業、專業”的教師隊伍。努力提高師德修養,組織廣大教師繼續學習職業道德規范、學習崗位職責。堅持開展“優秀教師”“文明標兵”等先進評選活動,樹正氣,立榜樣。大力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實施名師遞進培養工程、教師素質提升工程,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能競賽和崗位練兵活動,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不斷推進學習型、創新型團隊建設。重視班主任的選聘、任用和培訓、考核,激發班主任工作積極性,提高班主任管理教育水平。強化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意識,努力形成全員育人的氛圍。
4.強化教研引領,推進學術治校
加強基于教學、實習過程中的教學研究,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教學實習流程中的規律、原則、方法,總結先進教學經驗,架起課程理念和教育理念轉化為實踐行為的橋梁,促進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提高。
以“創建促進社會進步,創造適應學生發展的教育,辦政府放心、人民滿意的職教名校”的理念指導學校發展;以“育人為本,教學生做人,突出能力本位,教學生做事”的育人理念引領培養方向,不斷開拓創新,優化結構,完善梯次,提高質量,讓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盡快成長,為當地經濟發展增添蓬勃活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肥城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