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繽紛絢爛、充滿詩意的學科,詩意是語文的活力、靈魂和生命,也是語文的最高境界。語文教學中應該多一些詩意,多一些對美的欣賞和領悟,才能夠像春風化雨一樣,滋潤學生的心靈?!霸娨狻钡恼Z文課應該像詩一樣給人以美感,創(chuàng)設出一種富有詩意和人文氣息的情境。而這種詩意的美感意境的營造,筆者認為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8239;
一、采擷文本的詩意
詩意存在于生活中,蘊藏于文本中,語文教師就應該像一個采礦工,將散落于文本中的詩意“因子”拾收,并串連成精美的“項鏈”,呈現(xiàn)于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和熱情。語文文本的內(nèi)容是豐富多彩的:《岳陽樓記》表達的“先天下之憂,后天下之樂”的博大胸襟,《愛蓮說》稱贊的君子風度,《天凈沙·秋思》透示的懷鄉(xiāng)情愫,《雨霖鈴》的婉約與柔情,《背影》的綿長回憶與感激……這一篇篇優(yōu)美的詩文所呈現(xiàn)的詩意是多種多樣的,既有生活的智者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和頓悟,也有平常人等在生活中的一點點欣喜和感動,還有曹操把酒臨風、橫槊賦詩的豪邁,更有辛棄疾報國無門、把欄桿拍遍的悲嘆與憤慨……語文教學的詩意就如百花園中綻放的花朵,芳香各異。作為語文教師,自己首先應該好好地挖掘文本中的詩意,品味文本中的內(nèi)蘊?!昂⒕兹A品真味,吟詠體悟吸精髓”,教師只有真正用心靈去解讀、體悟,并以此引導、啟發(fā)學生,引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深思人類文化的精典,堅實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大廈根基,使語文學習走出單純的知識傳授,進入一個充滿詩意、散發(fā)著文化芳香的意境。
二、建設學生詩意的言語和精神家園
在語文的學習中,學生既能汲取到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更能得到一種溫暖而厚重的精神力量。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境界。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韓愈,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他們都代表了我們民族的精神;從顛沛流離的孔子到慷慨激昂的岳飛,從《詩經(jīng)》中的君子好逑到司馬遷作《史記》,從李太白的杯中酒到曹雪芹的夢中淚……他們代表了我們民族的智慧和心靈。柏拉圖曾這樣說起過亞里士多德:“我的學園由兩部分組成:一般學生構(gòu)成它的軀體,亞里士多德代表它的頭腦。”丘吉爾曾說:“我寧愿丟掉十個印度,也不愿失去一個莎士比亞!”是的,任何一個民族都會珍視自己民族乃至整個人類歷史上出現(xiàn)的精神導師,都會如饑似渴地從他們那里汲取精神養(yǎng)料以滋補民族的靈魂。語文是取其瓊漿醍醐滋潤學生的精神家園。語文特別關(guān)注的是學生聽、說、讀、寫、思、悟的言語能力,重視讓學生把言語作品內(nèi)化到他們自己的世界里去。不單要給予學生實用的知識,更要給孩子充實的精神世界。一個詞為學生打開通向外部世界的一扇窗,一個句子為他們打開一扇門,一篇文章則為他們打開一條通道。別有洞天的語文讓學生擁有獨特的言語世界和精神世界,也就是使學生擁有睿智的言談、生動的文筆和優(yōu)美的個性。讓學生生成智慧、豐富情感、錘煉意志、完善人格,使他們知、情、意、行的發(fā)展和諧統(tǒng)一,成為一個完善、獨立的人。
三、感悟詩意的生活
生活是充滿詩意和情趣的,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審視語文,在語文中感悟詩意的生活。強調(diào)語文的詩意,旨在強調(diào)一種詩意的人生,引導學生善于在生活源頭中感知美、發(fā)現(xiàn)美。如果李白躲進小樓,那么“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美景就不會如此飄逸地出現(xiàn)在他的詩中,只有在高峻的廬山上,詩人才會臨風把酒、詩情飛揚。如果范仲淹閉門造車,那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豪情就不會如此灑脫地棲落到詩人的筆端,只有在壯美的岳陽樓上,作者才會憑欄遠眺、壯思遄飛。語文學習就是要打開門窗,讓思想的駿馬奔馳草原,在藍天白云青山流水中讀出激情與遐想。
四、追尋詩意的語文課堂
坐在語文的課堂里,摒棄道德的假惡丑,走向人生的真善美。同賞謫仙李白那輪寄人生哲思的明月,共聽易安居士那陣含流離之苦、家國之痛的細雨,抒發(fā)陸放翁“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樹立杜子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豪氣。與莎士比亞、雨果、泰戈爾對話,和魯迅、冰心、巴金交流,與魯濱遜一起漂流,和格列佛共同游歷……語文課堂是如此的廣闊,它給學生播種智慧的火種,吹奏思想的號角,點燃精神的靈光,培養(yǎng)審美的內(nèi)力!語文課堂,“就像一首詩”。這里的“詩”,不單指書上那些讓我們吟詠的作品,而是指那些課堂上讓師生情緒、靈氣和悟性感受到的綻放、閃光或者激蕩。這首先來自于師生眾里尋他千百度的投入,把課堂視為生命活動的一個重要場所,全身心地投入——投入理想、信念、人格、情感……。其次來自于師生心有靈犀的融通,語文教師應把課堂作為情感通道,把準學生的脈搏,進入學生的內(nèi)心,和學生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和撞擊,課堂才能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學效果。再次來自于師生輕舞飛揚的創(chuàng)造,課堂上師生以自己的知識積淀和人生經(jīng)驗為基礎,發(fā)現(xiàn)、開掘并創(chuàng)造出閃光的火花。當語文課堂上洋溢著詩的情感、詩的意韻和創(chuàng)新的火花時,知識得到積累,個性得到張揚,情感得到熏陶,智慧得到培育,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詩意的語文課堂。
五、做一個詩意的語文教師
語文是詩意的語文,語文教師也應該是詩意的語文教師。教師的教學魅力源于自身的激情,豐富的文化底蘊,高超的教學藝術(shù),深厚的語言功底。詩意的語文教師應多一點激情,是“性情中人”“多情善感”的人。善于“抒情”“煽情”的語文老師,他的課堂魅力無窮,充滿磁性與感動,像磁鐵般深深吸引學生徜徉于語文課的詩境。詩意的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較深的文化底蘊、較為淵博的知識和對生活的感悟,有意識地加重語文課堂的文化含量和思想內(nèi)蘊,這樣才能夠以自己的儒雅、博學和對生活深切而獨到的感悟深刻地影響學生、感染學生,用自己的詩意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也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真正能夠達到遠離卑俗,遠離丑陋,注重修養(yǎng),完善人格,追求詩意,最終觸動學生的情感和靈魂,使他們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園。詩意的語文教師應該具備高超的教學藝術(shù)。藝術(shù)是技能與智慧的完美結(jié)合,藝術(shù)應該是處理教材、課堂設計、教學方法、處理問題,以及語言、板書、操作等。所謂藝術(shù)就不是大眾化的,突出的是個性與新穎。不是照本宣科,直奔主題;而是從學生的興趣與認知出發(fā),讓學生漸入佳境;不是簡單照搬,而是創(chuàng)設出富有個性組織形式;不是走程序,而是創(chuàng)造一個嶄新的天地,一個迷人的世界。詩意的語文教師最講求教學語言的錘煉,經(jīng)過語言錘煉的語文教學變成了學生在詩意的情境中享受詩意的樂園。特技教師于漪老師說:“教師的語言要錘煉、準確生動、流暢優(yōu)美,像磁石吸鐵一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詩意是語文教學的靈魂。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fā)展?!闭Z文應該是詩意永遠的學科,語文教學需要詩意的灌溉,語文教師需要詩意的滋養(yǎng),這是時代給我們提出的要求,賦予我們的重任。
(作者單位:山東省即墨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