鉗工實操是模具制造專業的基礎課程,我們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常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跟教師模仿,使得很多同學把剛開始的學習興趣變成了厭煩、逃避,甚至和老師對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會越來越差,學生學完了相關課程后,在解決實際問題仍然無從著手。根據目前的這種教學現狀,筆者嘗試在鉗工實操教學中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進行教學。
一、行為導向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20世紀80年代德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成果,在德國已經被普遍接受和推廣,在中國部分學校也進行了試行。推廣使用這種方法已經成為現代職業教育、培訓的主流發展趨勢。它以培養人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以職業實踐活動為導向,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尊重學生的價值,張揚個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聯系實際問題學習,能真正提高勞動者素質。
所謂行為導向,是指由師生共同確定的行為產品來引導教學組織過程,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行為導向教學方法一般采用跨學科的綜合課程模式,不強調知識的學科系統性,重視“案例”和“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學生的自我管理式學習。
二、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行為導向教學的方法的主要特點是:學生互相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參加全部教學過程,學生參與積極性高、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愿望,老師的作用發生了變化——從知識的傳授者、教學過程的主要承擔者變成一個咨詢者或指導者。
行為導向教學過程一般有五個步驟:資訊、計劃、實施、檢查、評價,每個步驟都有教學目標要求、能力培養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時間要求(見圖1)。
圖1 行為導向教學的五個步驟
整個過程以學生動手為主,教師的作用就是一個被咨詢者,回答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實施
在近年來的鉗工實訓教學中,筆者根據上述的實施過程采用了行為導向教學法,確立了教學的任務內容。下面介紹一個比較典型的實例——飛機模型的制作(圖2)。
1.資訊階段
實訓前,要讓學生明確此次實訓的目的,是要培養大家的自主學習、團隊合作的能力和對以前所學知識的鞏固。同時要求同學們掌握中級鉗工常用量具、精密量具和量儀的結構、原理,掌握用其進行測量的技能;要求模型結構合理,凡涉及國家標準之處均應采用國家標準;圖面整潔,圖樣及標注符合國家標準;要求正確制訂模型裝配工藝;要求學生在實訓中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圖2飛機模型
1-輪子 2-底盤 3-機身 4-機背 5-尾翼
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3~5人,推選組長。組與組之間大體上平衡,控制小組成員的變量很多,如學習者的學習成績、知識結構、認知能力、認知方式等。每個小組要完成繪制模型總裝配圖、繪制加工零件圖并附上評分標準、完成一個模型的加工、裝配和編寫實訓總結報告四個任務。
在選擇此任務時,要在學生具備機械制圖、公差與技術測量及鉗工工藝等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行。
2.計劃階段
(1)預先準備好資料、手冊、圖冊、繪圖儀器、計算器、圖紙、生產實習報告等;
(2)要先將原始資料(零件圖、生產綱領、現有設備的型號和規格、零件加工條件等)認真消化并明確實訓要求再進行工作;
(3)先畫出模型的結構草圖經實習指導教師認可后,方可畫出正式的組裝圖及零件圖;
(4)設計圖紙、計算說明書呈交實習指導教師審閱;
(5)提交工作方案,經審核后方可實施。
3.實施階段
實訓時間為四周,共120學時(表1)。
4.檢查階段及評價階段
學生在完成作品之后,老師要求他們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述、互評。為了能更好地體現評價的科學性和公正性,我在每個部件中都制定了評分標準。學生通過評分標準先自測、自評,這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然后互評。學生互評讓學生對制作成果進行共享,從學生的角度發現問題以及提出改進意見。教師要引導學生盡量客觀地從正面進行相互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評價能力,適時引導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相互評價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學習別人的特長和優點,以評價促進學習。
根據評分標準,對模型制作的成績分為以下四個等級:優秀、良好、中等和不及格。模型制作的評定包括:專業知識的應用、制圖的標準、模型制作的自述、完成模型的質量及平時考勤等。
四、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以學生的經驗和興趣為導向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通過設計有意義的學習任務和制作有使用價值的行動成果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獲得學習的快樂;同時情景教學的行動過程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大的決策和行動空間,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無限想象力。當然老師的鼓勵與贊賞、同學的肯定與掌聲,將給予他們更多的滿足。
2.以學習任務為核心
我們從教學內容出發,選擇好學習突破口,精心安排學習任務。學習任務應完整富有變化;學習任務應巧妙設置問題。教師就教學內容設計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適應性和開放性的情境性問題,并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通過精心設置支架,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產生認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認知沖突,從而促成對新知識的建構。
3.實施過程要完整有序
學生在獨立完成任務前,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引導主要包括對新知識的講解和對任務具體實施的解釋。一方面新知識的講解要抓重點,避免重復。應該只包括對重點教學內容的講解,其過程應該精練,最好是通過簡單的例子用實際操作的方法進行,這樣,學生才更容易理解、接受,也為學生獨立完成任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要解釋清楚任務實施的步驟,相關資料要及時給出。
4.教師的指導要恰到好處
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指導的深度要有所不同。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根本宗旨是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提高技能,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指導的尺度。即使學生有問題,也應該是啟發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導不但使學生記憶深刻,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
行為導向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在主動用腦、用手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鉗工實訓教學的嘗試中,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在職業學校、職業教育中,行為導向教學法有其獨特的優勢,應更進一步總結提高,大力試用推廣。
(作者單位:廣東省南方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