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國家提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投入也越來越多,各中職院校辦學規模也越來越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與此不相適應的是,中等職業學校生源質量下降,學生素質越來越差,年齡越來越小,管理越來越難。如何在新形勢下有效開展德育工作,將學生培養成企業需要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兼備的高素質勞動者,是我們面臨的嚴峻挑戰。現就中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我校近幾年在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做法,談幾點體會。
一、何為自我管理及自我管理能力
1.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一種自覺自愿、啟發引導式的管理,它是在學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靠學生自身的力量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的管理方法。其理念核心是以人為本,前提是尊重、信任、依靠,基本內涵是在有統一目標和共同價值規范的前提下,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發揮學生自主精神,創造潛質和主人翁責任感,鼓勵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2.自我管理能力
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學校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以及德育工作的要求,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調節、自我監督、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是學生提高自我認識、提升自信心、養成自覺行為習慣品質、培養自我奮發精神的能力。
二、尊重學生,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礎
每個學生身上都不可避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不可避免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素質差,就對他們抱歧視態度,要多鼓勵和引導,讓他們發現自身價值,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案,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讓他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1.了解學生,培養信心
了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條件,教師應積極主動地去了解、關心每位學生。對待這樣的學生,教師要有意識地接近他們、了解他們,給他們以真誠的關心與幫助。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教師真心誠意第對待每位學生,學生的心靈之窗就會敞開,就會信任老師,教師的教育才能自然而然地被學生接受。
2.尊重學生,愛護學生
尊重學生是教師素質的一種體現,尊重學生是給予學生自新的一次機會。實踐證明,教師的尊重和愛護能激起學生的自尊心,喚起他們走向先進行列的愿望,增強克服缺點的信心。
3.啟發教育,正面引導
培養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培養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并使他們學會自我疏導。比如用心理換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減少對他人的責備和埋怨,用自我激勵法來振奮精神、克服自卑、樹立自信,用自我寬慰法減輕過重的心理壓力和痛苦。總之,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使他們學會自我調控、自我奮進。
三、我校在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具體做法
1.轉變工作方式
確立以注重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為主的德育工作新理念,改變以往的家長式、保姆式、灌輸式的工作方式。堅持“以人為本、以德治校、全面發展、突出技能”的教育方針,創新以引導、啟發、自我教育為主的工作方式,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作為衡量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標準。讓學生由“管理對象”變成“管理主體”,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學校、班級和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注重學生參與學校和學生工作管理
制定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實施辦法,定期召開學生會、校團委和各班的班團干部會議,討論并聽取學生對管理、教學、后勤服務等各方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吸納學生參與學校和學生相關事務的民主管理。制定《學生德育工作教育制度》、《班級班風、紀律、衛生考核辦法》等有關學生德育工作的各種規章制度,每天由管理老師、學生會干部及部分班團干部對各班的出勤、衛生、紀律等方面進行檢查,每周評比;各種獎先評優的結果、好人好事、各種違紀情況等在校園內的公示欄進行公示;定期召開表彰大會,頒發證書及流動紅旗;定期舉辦業余黨校,重點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訓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教育。
3.加強學生會、校團委等社團建設
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書法比賽、征文比賽、演講比賽、校園歌手大賽、象棋比賽、羽毛球比賽、籃球比賽等活動。學生們通過參加活動,相互了解,增強了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也展示了個體的才能,并做到活動有計劃、有組織、有記錄、有總結,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
(作者單位:陜西省機械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