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的關系,筆者經常采訪到一些因為流連網吧而誤入歧途甚至違法犯罪的青少年,他們有的為湊足上網玩游戲的費用而偷盜、搶劫甚至殺人;有的因為看了網上的黃色信息而強奸。不少家長因為孩子沉溺網絡,每天提心吊膽,盯梢、打罵,更有極端的家長甚至用鐵鏈將孩子鎖起來,禁止他們接觸網絡??吹竭`法犯罪青少年痛苦悔恨的淚水和家長撕心裂肺的哭訴,引起了筆者更多的思考:在這個網絡信息時代,教育應該如何面對呢?
一、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
互聯網以其廣泛性、主動性和大眾傳媒,成為當今世界最大、最有發展潛力的新媒體。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數據,截至2009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3.84億人。其中,10~19歲網民占比為31.8%。按此數據測算,中國10~19歲網民規模超過1.22億人。如果再加上10歲以下的網民,到去年底,中國未成年網民已超過1.26億人。迅猛增加的青少年上網人數,促使教育工作中必須認真面對網絡信息對教育帶來巨大的影響。
1.網絡信息對教育帶來的積極影響
網絡作為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新技術革命特征,已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網絡信息具有資源豐富、時效性快、傳播范圍廣等特點,已成為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給青少年的生活、學習帶來了積極影響。
(1)網絡極大豐富了人們學習知識的內容和迅速。對于眾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聯網好比知識快餐一樣,大大激發了他們急于求知的強烈欲望,在鼠標輕點之間就能立刻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從而大大提高了單位時間里的學習和工作效率。
(2)網絡改變了青少年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模式。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因在長輩眼里都屬于“年幼無知”,常被看作是受教育的對象。網絡的超時空性為青少年擴大了交往面,許多青少年在網上公開、坦白、毫無顧忌地發表觀點、意見。在網絡世界里,青少年擁有自己平等的權利和更多地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3)通過電子信息手段和網絡交流的方式,可以極大地激發中小學生的主動參與性,這樣有利于他們形成對正確觀念的認同感。在網絡的虛擬世界,學生的心理負擔會減輕,更容易說出內心真正的思想觀點,有利于家長和教師掌握學生心理,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4)互聯網超脫了地理、時間上的限制,是沒有圍墻的課堂。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加入到名校的遠程教育網中,享受優秀的教育資源。另外,通過信息網絡,可以形成一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溝通平臺,拓展了教育的時空范圍。
2.網絡信息對教育帶來的消極影響
由于技術原因,對網上的內容目前沒有也很難做到嚴格的審查和核實。正確的和錯誤的信息充斥網絡,淫穢、色情、暴力、丑惡內容在網上廣為傳播,使尚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而又不懂取舍之道的青少年,極易受到不良影響。
(1)長期對網絡的沉迷,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相對而言,未成年人中的低年齡者更迷戀網絡。長期沉溺于網絡世界,使得那些自制力較差的學生流連忘返,影響學業,進而影響身心發展,有的甚至誤入歧途?,F實生活中,不少家長和青少年都認為自己有上網成癮的跡象,并且認為,因為上網影響了自己的學業和正常的人際交往,嚴重的還導致各種心理疾病的滋生。
(2)網絡上的淫穢、色情、暴力內容,使青少年深受其害。據了解,很多青少年都是接觸網絡后走向犯罪的,而在押的青少年犯罪者中,有70%左右曾經沉溺于網絡游戲。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大量接觸游戲中的暴力情節會習以為常,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往往會想到用游戲里的方式解決,容易產生過激的行為,誤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
(3)網絡良莠不齊的信息容易使青少年道德意識弱化。網絡上,個體身份的虛擬性、多樣性、隨意性和隱匿性使部分青少年放縱自己的言論,盡情發泄自己對現實的不滿,具有煽動性,使青少年缺乏社會責任感,甚至是仇視社會。
網絡文化傳播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也左右著青少年的日常行為準則。網上許多不健康、不文明的內容,已經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
二、青少年為何會沉溺于網絡
青少年正處于學知識、長身體的時期,他們本應該無憂無慮地在學??鞓穼W習、快樂成長。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很多孩子并不快樂,原因何在?
1.學業壓力大
目前,雖然高考入學率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但學生的學業壓力是有增無減。學校以學生的學習成績論英雄,以考試成績為標準,很多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在家里,家長的高期望值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孩子對學習產生了厭倦。這些都促使很多學生通過上網來逃避現實生活的壓力。
2.心理壓力無處宣泄
網絡游戲以其虛擬性、隱蔽性和交互性吸引青少年,在這個虛擬世界,青少年能夠做很多現實社會規范所不允許的事情,如結婚、殺人、隨意罵人等。
3.家庭教育缺失
孩子長時間沉迷于網絡,多是因為家庭出了問題。有些是父母離異,在家里得不到溫暖;有的是父母忙于生計,無顧及孩子的心理需求,使孩子覺得孤單,因而上網打發時間,尋求溫暖;有的是父母沒有掌握科學的教育子女的方法,與子女溝通存在障礙,親子關系緊張等。
4.同輩群體在青少年社會化的過程中弱化
在人的一生中,同輩群體在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現在的城市青少年,大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大都忙于生計沒有時間或沒有意識與子女多溝通,因此,他們在家中比較孤獨。青少年的自制能力較差,當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感到苦悶、孤獨時,就會尋找發泄的途徑,而網絡恰恰能滿足青少年這方面的需求。
三、學校教育不能置身“網”外
在電腦普及的今天,教育不能置身“網”外,學生通過互聯網在校內外學到跨時間、跨空間的書本知識,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為日后走向社會、適應信息時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懂電腦、用電腦是學生的必要技能。那種談網色變、因噎廢食的做法顯然不對,不利于孩子接受新知識。
1.從源頭上加強監管,努力把好網絡信息內容關
國家應采取措施,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鼓勵研究開發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產品,推廣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新技術。同時,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禁止或限制未成年人進入的規定也應嚴格得到執行。
2.做好學校信息技術課教學和引導,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良好平臺
面對迅猛增加的青少年上網人數,教育部早在2000年啟動了中小學“校校通”工程,為中小學普及信息化技術教育、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奠定基礎。作為學校老師,要為學生做好領路人,教學設計時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引導學生,讓他們了解網絡在學習生活中起到的作用,通過提高學生的自身免疫能力和判斷是非的能力,無形中為學生設了一道牢固的“防火墻”。
3.家長要多學習、多實踐,跟上時代步伐
當下,很多孩子對網絡的了解已遠遠超過家長,這就要求家長必須多學習。兩代人互相學習,是大變遷時代處理好代溝問題的惟一方法。家長要面對挑戰,努力學習,正確引導,督促孩子健康上網。
(作者單位:廣東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