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教學中,基礎類的學習可通過強化達到教學效果,但語言類的教學中的編程只能通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達到教學目的,且每個人的設計思路都是不同的,同一個問題,一百個人有一百種設計方法,依靠強化是達不到教學目的的。傳統的 VB 程序設計教材保持著固定的章節模式,從程序設計基礎到常用控件再到數據庫等深入的知識,最后是綜合設計。這樣往往束縛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仍然采取先講基礎知識,再講每一個常用控件,再對每一個部分進行實驗,最后再進行綜合實驗的方法??菰锓ξ兜膬热菔箤W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失去興趣,而在涉及編程時才發現前面的基礎知識沒能掌握好帶來的困難。筆者在幾年的高三計算機教學中進行積極探索,力求從教學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利用興趣引向的方法,實現對一個大任務的完成。通過在完成的過程中,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編程的技術,來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利用程序實例教學可更好、更快地提高編程能力并掌握好相關的知識點。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先讓大家做基礎部分的內容,之后讓能力強的學生再做提升內容。
一、更新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良好開始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驅力。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鄙虾玫谝惶谜n至關重要,它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職業中專的學生雖然普遍存在著“厭學”現象,但多數學生對電腦較感興趣,尤其是玩電腦游戲。他們之所以“厭學”,是不喜歡所學的內容,如QB數據庫系統,目前已基本被VB所取代,而且QB命令教學起來、界面呆板,學生自然感到枯燥無味、不想學。因此,筆者調整教學內容,在VB課程教學的第一課并不設什么課堂要求,先讓學生玩一些小游戲,比如“一起來找碴”“掃雷”等;然后介紹這種游戲是可編寫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把程序代碼提供給他們,先讓他們把整個過程操作下來,并生成打包的EXE文件;然后告訴他們學習了VB程序設計的內容后,都能夠編出這些有趣的小程序,迎合了學生渴望成功的心理特點。揭開生活中計算機軟件的神秘面紗,使學生在親手操作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樣,一開始就通過感性接觸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感官,使其很快“進入狀態”,消除對程序設計的隔膜和畏懼,保持亢奮情緒,輕輕松松地開始程度設計的學習。
2.從易到難
現有的VB程序設計教材大多沿襲了計算機類教材的編寫特點,先講基本概念,再講實例。它雖然是符合教學體系,但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所以在組織講授內容的時候,要尊重人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地組織教學,如果一開始就把一些抽象難懂的概念(如對象、事件、方法)搬出來,學生不僅不容易理解,還會產生為難情緒,導致對本門課程的學習失去信心。在 VB 教學中,有些教師喜歡讓學生記住所有控件的屬性、事件、方法。但是,僅一個 CommandButton控件就有17個事件、7個方法、43個屬性。剛接觸程序設計的學生,本來充滿了好奇,一下子引入大量抽象的名詞、概念,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沒有任何知識背景的情況下,學生要完全理解這些概念也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從易到難、逐步積累是筆者的致勝法寶。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將講授次序稍作調整,先引入較簡單的實例或大實例中的小部分內容,讓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做;然后在此基礎上加入較復雜的內容。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做完后再總結歸納出這些概念的涵義,這樣比一開始就講出晦澀難懂的概念要有效得多。
3.循序漸進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要講到。開始教學時可以選擇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而且要講得盡量簡單,使得學生容易理解,通過做一些基礎性的題目使學生迅速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步驟,對程序開發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其他暫時用不上的內容可以一帶而過。這樣可以避免花大量時間在目前用不著的內容上,集中精力在重點內容上,提高學習效率。要引導學生盡快獲得全書的整體印象,對于其他細節內容則可以在后續學習中慢慢消化。
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應當積極采用案例教學法,也就是以一個完整的程序作為例子來其中包含的知識。首先展示一個程序案例,在這個程序中既大量使用了前面課程學過的內容,也包含了當天課程要講的新知識點。教學中筆者采用的是三步曲:完全模仿—半模仿—獨立完成。首先詳細分析樣例,講解整個編程過程;然后將樣例要求進行小小的更改,讓學生完全模仿剛才分析的樣例進行編程;接著再做一些更改,給他們部分代碼,一些要求掌握的新知識點讓他們填空,即半模仿;最后進一步修改樣例,由學生獨立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在學生能接受的范圍內,舉一反三,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因材施教
在教學中,對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每堂課中留有時間,根據課程進度的需要和要求,不斷向學生提出質疑,讓學生自由應答,并啟發和誘導他們進行思維;也能接受學生的提問,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的不同反應,將軟件的完整性及可玩性更進一步地提高。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均有所得,讓每個學生的潛能和才華都得到充分發揮。如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可將各章節的內容根據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了解、掌握,將練習分為基礎知識、掌握、提高三個等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和能力,選擇學習內容的等級,確定學習的起點;按自己的興趣從難度和速度上進行選擇和自我測試調控,使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根據不同等級的操作,發揮自己的才能,使學習變得主動、有趣;并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要求和興趣,加大練習量,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和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這樣一來,枯燥的練習就變得活潑生動,更易于理解和記憶,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加了課堂容量。
二、加強配套教學,體現互助原則
上機實驗課作為與課堂理論教學的配套教學,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它不僅檢驗所學內容,更對提升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有直接的影響。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1.上機前準備工作
為了避免學生上機毫無準備,浪費時間,教師應事先精心設計上機前作業,讓學生由淺入深地在讀程序、改程序和程序設計中充分理解和掌握該章節所要求的內容。上機實踐前學生必須完成作業,每次上機課開始教師都要認真檢查,作為平時成績的考核依據。
2.上機實踐
通過每周的上機實踐把本周教學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重點、難點及常見錯誤在實驗課上再一次認真梳理。要求學生在VB環境下設計界面、屬性、事件,如利用窗體單擊事件實現前述三類上機前作業,并且運用單步執行、設置斷點等方法跟蹤算法的執行,對給定的數據確定輸出。要求學生按照所寫內容及步驟進行操作,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和詳細記錄每一操作的結果,用實踐來驗證自己的認識是否正確。學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應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實踐,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的原因、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實驗報告
上機結束后,要求學生將上機操作內容和步驟、出現問題及解決方法寫成上機實驗報告,督促學生及時總結實踐經驗,進一步深化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把程序源代碼上傳至服務器。教師認真批改作業并作詳細記錄,根據每一次上機的整體情況,對學生出現的共性問題分析原因,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和總結,使教學和實習有機結合。
三、建立程序設計小組,增強學習興趣
開辦程序設計小組也是提高大家學習興趣的一種方式。通過課外興趣小組活動,鞏固VB基礎知識、操作技能、開闊眼界,增強學生對VB編程的興趣。這種對于少數學習成績優秀而又愛好VB編程的學生,通過參與小型程序的開發,這樣既可以培養編程高手,又可以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學有所用,能夠盡快適應社會需求。設計小組開展活動的內容可以利用學校淘汰下的計算機硬件設備組裝電腦,模擬軟件公司,編寫一些適合于中職生的小程序,對學習上有一定指導作用的小軟件。并邀請全校師生,對開發出的軟件進行測試、推廣、反饋,使所開發的軟件能更好地適合市場需求。這種模式在中職學校中應大力推廣,這種軟件的開發使學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也就更能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通過此設計小組,也鼓勵學生參加VB等級考試,進一步深化、補充教學內容。定期開展程序設計大賽,讓感興趣的同學挑戰自己的編程能力,挖掘自身的潛力,進而可以發現一些編程精英,也為學生將來的就業指明方向。
當今社會,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對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從教育系統本身看,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更多更高水平的人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以計算機為工具,以VB軟件開發為手段已成為達到這一目標的重要環節。其實教無定法,只要教學得法。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種教學方法,一切可行的教學方法都可以加以嘗試、探索和運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操作為核心,創造性地設計教學結構,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創造性地加以運用,讓VB教學充滿活力,培養出具有現代信息素質的綜合性人才。
(作者單位:浙江省平陽縣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