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圖是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機械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基礎課,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技術課程,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如:職校學生對投影幾何學的知識掌握不夠,空間想象能力較差,難以理解和完成比較復雜的投影關系等。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在教學中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教學
傳統(tǒng)的機械制圖教學方式中,教師只能運用黑板、掛圖、模型、語言等少數(shù)教學媒體進行知識的傳授,教師在黑板上繪圖速度慢,傳遞的信息量少,繪圖的質量也因教師的教學功底不同而相差懸殊。在組合體補圖補線的畫法中由二維到三維再返回到二維的轉換過程長,甚至連教師也很難用語言形象地表達出來,許多演變過程無法直觀化,導致教學內(nèi)容枯燥難懂,教學效率極低。而多媒體教學可將過去教師在課堂上難于表達的圖形、圖像等內(nèi)容快速地投影到屏幕上,易于學生接受,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1.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
在機械制圖的教學中,投影理論部分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和想象能力,思維過程總是在平面投影到三維立體再返回平面圖形之間切換,抽象而且難以理解。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只能是模型加板圖,許多過程老師都很難模擬或用語言形象的描繪出來。特別是立體截切或相貫,其表面交線的形狀復雜多樣,常常是老師講的費勁,學生聽的糊涂,效果很差。如果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利用栩栩如生的三維模型和動畫來模擬演示這些變化過程,既形象生動、直觀逼真,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大大增強學習效果。
2.多媒體教學的仿真性
制圖課最后是識讀零件圖和裝配圖,這是學生學習制圖的兩大主要任務,要學好不僅要根據(jù)投影理論進行作圖,而且還要求學生合理標注尺寸,確定有關生產(chǎn)、裝配等技術要求,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生產(chǎn)實踐知識和零件裝配實踐知識。但對于初學者來說,尚未進行車、鉗工等相關專業(yè)技能的深化訓練,對機械零件的加工工藝等技術要求方面還沒有感性認識,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只能是老師在講臺上空洞地描述,很難有明顯的教學效果。而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播放典型零件的加工過程、裝配體的裝配生產(chǎn)線等現(xiàn)場錄象,相當于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了一次生產(chǎn)見習的機會,這樣就縮短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學生提前接觸和具備了學習機械制圖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再學習零件圖和裝配圖,就可以使教與學變得形象生動,簡單易懂。
二、機械制圖多媒體教學的組織與設計
1.教學準備
安排教學環(huán)境時,圍繞所確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習主題,盡量選擇具有一定復雜性、趣味性、可探討性的教學資源,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挑戰(zhàn)心理。在制圖課的教學中,針對截交、相貫、組合體的難點,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很難形象地說明空間曲線、空間物體的形狀和其獨有的特點,而選擇多媒體教學手段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首先對截交、相貫、組合體建立三維的模型庫,然后根據(jù)講課的需要,直接將模型調出來顯示到投影儀上,給學生直觀的、形象的立體圖形。學生結合老師的講解,可以根據(jù)需要旋轉圖形,從任意角度觀看、體會。
2.教學過程
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針對課程的需要,在講課中可隨時調用三維模型庫,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演示,增強教學效果。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應以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為主,在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可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演示。
利用多媒體教學上課,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多次演示、講解學生尚未掌握的課堂內(nèi)容。這樣不但可以節(jié)省老師在示范、演示以及繪圖時所需要的時間,還可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去提高教學質量,而不用將時間、精力反復的用在傳授同一教學內(nèi)容上。
3.課后教學的組織
課堂教學后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這種模式下,教師還可以將課堂教學內(nèi)容通過網(wǎng)絡延伸至課后,學生通過對上網(wǎng)瀏覽課件和對三維模型庫的消化,培養(yǎng)獨立解題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束語
多媒體教學模式雖然有著形象直觀的教學效果,在機械制圖的教學中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容易造成課堂容量過大而出現(xiàn)更嚴重的“滿堂灌”,以及造成學生來不及做筆記等情況。所以,筆者認為多媒體教學還不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理論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還是要做一些黑板上的板圖,用更親切、更人性化的手段來演示這些過程,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作圖步驟并注意規(guī)范作圖。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