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職業學校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使職校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職業道德素質的主渠道。然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遲效性和復雜性,再加上職校生生源較差,有些教育者在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職能時,稍不注意,便容易步入觀念上的誤區,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有時甚至適得其反。在實踐中,筆者深深體會到,對職業學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以下“三戒”:
一、要力戒順其自然
有的教師認為,隨著職校生的年齡增長,從未成年到成年,從不成熟到成熟,順其自然,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可以水到渠成。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首先,順其自然的觀點模糊了行為發展的方向。職校生的行為習慣從方向上可分為良好行為習慣和不良行為習慣。如果順其自然,任其發展,某些學生的不良非定型的行為習慣,就會發展為定型的行為習慣,影響其一生。其次,順其自然的觀念忽視了教育的功能,低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為職校生的教育成長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既是知、情、意、行互相協調的自身發展過程,也是外部法則環境約束、人格榜樣引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過程。忽視了這些教育功能的作用,而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是教育者本身的一種失職。
二、要力戒懲罰手段
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必需的,但在方法上特別看重懲罰,似乎懲罰可以解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切問題。其實,懲罰從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角度來講是不妥的,也不能“包治百病”。首先,學生的行為是由道德動機、信念、認知等多種因素決定的,簡單的用懲罰手段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正確的做法是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法紀。其次,懲罰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它一方面違背了學校教育人、培養人的宗旨;另一方面,以罰代教會造成不正常的師生關系,甚至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不能達到育人目的。例如,某個班主任對班級工作高度負責,管理甚嚴,無論上課、早晚自習等均不準遲到或早退。這本是好事,但由于方法不當,動輒對學生采取懲罰手段,要么罰款,要么罰站,甚至一站就是幾個小時,有時還動手打學生。這樣做,就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自尊心又特別強,雖然不敢當面與班主任對抗,但逆反心理非常嚴重,對許多班級工作不予配合,還紛紛向校領導反映,要求換班主任。可見,采用不當的方式,不僅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
三、要力戒“堵漏式”教育
這種教育缺乏計劃性,出現問題隨機進行教育,其缺點在于:一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一陣風吹過,又恢復原狀;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呈盲目性。例如,筆者學校的一個年輕班主任,有工作熱情,責任心強,跟班勤快。但是,由于班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計劃性,“今日頭疼醫醫頭,明日腳疼治治腳”。這種“堵漏式”的教育方式,雖然發現問題就處理,但“事”一過“境”遷,違紀現象屢發,“堵”而仍“漏”。其結果還是全班紀律松散,遲到、早退現象嚴重,違反紀律的現象不時發生,成為了全校的“老大難”班級。由此可見,“堵漏式”教育也是職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忌。
新時期的職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個值得探索的課題。作為肩負著培養高素質的社會勞動者和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教育工作者,在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的同時,既要注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艱巨性,又要注意到學生個體差異的層次性;既要學會從整體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同陶冶情操,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營造健康的教育環境全面結合起來,又要在對待個體上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要有愛心,更要有耐心。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重蹈這些誤區,才能把職業學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高級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