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光熔覆數值模擬的意義和簡單歷程
激光熔覆的工藝特點是高功率激光束與金屬交互作用產生熔池,而后快速自冷凝固形成合金熔覆層。用試驗方法來測量熔池內熔體的流動和溫度是非常困難的,并且,缺少理論模型指導的大量試驗在費用上是相當昂貴的。
運用ANSYS數值模擬可在一定的模型下提供完整的流場、熱場及熱物性參量場信息,并易于進行參數控制和多因素比較,在實際應用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激光熔覆溫度場的有限元模型
模擬采用預置法,利用CO2激光器在熱作塑料模具鋼P20表面熔覆H13粉過程中的溫度場,激光掃描速率v= 0.005 m/s,激光功率P = 1.5 KW,光斑大小D = 4 mm。
1. 前處理
(1)建立模型。本文所建立的激光熔覆三維模型:B為熔覆層為30×6×1.5mm3的長方體,網格劃分采用了SOLID70六面體單元,單元體積大小為0.5mm3。A為基體,采用了SPLID90四面體熱單元網格。位于覆層旁邊的大小為:30×4×15 mm3,單元體積大小為1mm3;下面為 30×10×15 mm3 的長方體,單元體積大小為2mm3。
經過這樣的處理,大大的減少了模型單元數和節點數,從而節省了計算時間,提高了計算效率,且對計算結果的精度影響不大。
(2)定義材料屬性。在溫度場數值模擬中,必須確定下列熱物性參數:導熱系數 (W/m℃)、密度 (kg/ m3)、比熱容C (J/kg℃)、焓— Enthalpy (J/m3) 等,其一般都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通過試驗和線性插值的方法可獲得高溫時的一些數據。P20的熱物理性能示于下表1。
對于覆層H13,因為厚度比較薄,只有1.5mm,故在取參數時,取它的平均值,其密度為7800Kg/m3,熱導率為39.2W/(m℃)。
(3)熱源模型及加載。采用了高斯分布熱源模型的近似處理,圓形的激光是近似為2×2mm2的正方形強積分區域;光強近似分為如圖1實體填充圖形所示:
圖中,中心光強為單位1,其他角上4個單元為0.6128,邊上8個單元為0.7828;光源每次向前移動一個單元格,如圖1中從實線輪廓到虛線輪廓的移動,以步進法移動激光來代替實際上連續移動的激光,原則上要求步長非常短,模擬采用的時間步長為0.5s。這樣的步長僅為光斑直徑的四分之一,以此來近似連續移動已經達到了足夠的精度。
(4)邊界換熱處理。被處理材料的邊界由于與外界存在溫度差而與周圍介質換熱,其中包括對流和輻射換熱。本文為了計算方便采用總的換熱系數,可表示為:
其中,Ta 周圍介質溫度,hc 對流換熱系數,hr 輻射換熱系數。
(5)表面吸收系數的影響。J.Powell認為手工預置涂層時粉末粒子間的空隙不利于傳熱,而把這種預置粉末層假定為不導熱的絕熱層,表面受激光輻照后由表面向下熔化,直到與基體材料接觸時方開始有傳熱過程,熔池前沿因熱量被傳出而重新凝固。利用混合定律得到的密度、導熱系數等,再采用麥式方程進行計算:
式中,λP—預置涂層的導熱系數;λm—單純固態金屬導熱系數;φA—氣孔占總體積比。
(6)運動激光束的處理。激光熔覆過程中激光束處于運動狀態,采用ANSYS參數化設計語言APDL編寫的宏命令實現了激光束的運動,主要是借助其在不同的時刻在不同的位置提供相應的熱源輸入。在覆層的起頭和結尾的地方均留1mm,將沿激光掃描的方向將掃描的距離30mm分成15段,將各段的中點作為熱源中心,施加均勻分布的激光熱源,每一步移動2mm。依次計算,直到全部的循環結束。
2. 后處理
由圖2可以看出,激光直接照射處的溫度最高,特別是高斯熱源中心,而且短時間內可以上升到很高的溫度,掃描過后溫度急劇降低。向前移動的過程中,熔池也隨著熱源同時移動,溫度場分布也隨著發生變化。在光斑周圍,溫度場分布趨于平衡,即進入準穩態。
以激光光斑中心位置為分界點觀察縱向熔池的云圖,可以發現,在光斑中心前,等溫線密集,溫度梯度較大,熔深較小。在激光光斑中心后,等溫線較稀疏,溫度梯度小,但熔深較大。如圖2所示的第12步時縱向的熔池云圖。
取第8步時的光斑中心單元,觀察其在熔覆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我們可以發現,試樣在激光加工過程中,溫度急劇上升。當激光束移出該點后,溫度又迅速下降,表現為典型的急熱急冷特征,因此會產生很大的溫度梯度,導致殘余應力的產生。如圖3所示。
三、驗證性試驗研究
1.溫度測量試驗操作圖
利用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對熔池溫度實施定點測量。
定點測量:將測溫儀固定于支架上,在對激光器調光的時候將探測頭對準熔覆路徑上的一點,觀察激光經過某一定點前后的溫度變化情況。
2.溫度監測系統
本文建立的熔池中某一點溫度的實時監測系統。將紅外線測溫儀固定在儀器上,使測溫儀的探測頭始終對準覆層上的某一點,測溫信號經過處理后,傳給工控機。測溫儀采用德國Optris公司的Metis MI16MB25型紅外線測溫儀器。
3.實驗測試結果
本次實驗是為了測試利用CO2激光器在熱作塑料模具鋼P20表面熔覆H13粉過程中的覆層中某一點的溫度變化。該實驗為了測試精確,減少送粉時,粉末的吸收率及對能量的影響,采用了預置粉末的方法。鋪粉長度為30mm,紅外線測溫儀的探測頭分別對準離覆層起頭15mm(對應ANSYS模擬中的第8步),測得的溫度場變化的曲線如圖7所示。
從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激光沒有掃描到該點之前,由于熱傳導作用使未掃面區域預熱,該點的溫度有所上升,在激光掃描到該點之時,溫度在短時間達到最大值,達到1745℃,而激光離開該點之后,工件通過熱傳導方式散熱冷卻,此外還通過工件的表面與空氣對流和輻射進行散熱冷卻,溫度急劇的下降,充分的體現了激光快速加熱和冷卻的特點。
比較圖3與圖4,可以得出利用ANSYS模擬激光熔覆溫度場,選擇合適的激光熱源的形式,以建立接近真實狀況的溫度場模型。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