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教學法的要求、步驟和成效
項目教學法要求教師將所要教學的內容以“項目”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圍繞具體項目有目的地選擇和利用已有的學習資源,對項目進行信息收集、方案設置、項目實施及檢查評價,從而掌握項目知識和技能。它的五個回路:確定項目、制訂計劃、實施、檢查、評價。項目教學法的整個過程實際上是學習者在模擬仿真過程中,學習、運用知識并完成任務,是學生自己主動獲取知識、獲得技能的過程。
大量的實踐證明,讓學生在動手的課程動腦,動腦的課程動“手”(討論、找資料、模擬訓練、社會調查等),教學效果更加明顯。項目教學法在職業學校工科類學科教學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技能,讓學生在動手的課程動起腦來。那么,項目教學法在技校的文科類教學能否取得同樣的教學效果呢?實踐的回答是肯定的。根據項目教學法的原理,筆者在《心理健康》等技校學生的德育課,也進行了項目教學法的嘗試。
二、運用項目教學開展《心理健康·將愛進行到底》課程教學的一次嘗試
筆者將《心理健康》按教材要求掌握的內容分為若干個項目,每個項目都有一個明顯的主題,學期初,就將學期內要進行的教學項目明明白白地告知學生,然后,按教學進度分項目進行教學。現以《心理健康》中“將愛進行到底”項目的教學過程為例,談談具體的做法(參見表1)。
與父母對立沖突往往成為中職生走向獨立的必經之路,因此,中職生與父母之間的關系也就成為困擾他們的一大問題。“將愛進行到底”這一項目主要圍繞父母與子女間的“愛”與“沖突”的家庭旋律,對學生展開教育。筆者按照項目教學法的要求,將“將愛進行到底”作為一個項目,開展教學。在上次課結束前,筆者提前給學生布置了“項目”(將項目和有關要求印發給學生),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課前完成學習計劃的制訂和學習資料的準備,撰寫好有關文字材料,推薦出發言同學。
1.教師布置項目任務(上一次課結束前完成)
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學生根據教材的原理,撰寫有關親子產生沖突的原因分析文章,以增進與父母的溝通的能力。
為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務,教師對學生撰寫的文章內容做如下提示:
(1)探索自己與父母的關系。
(2)分析親子沖突產生的原因。
(3)增進與父母的溝通,提高與父母相處的能力。
(4)收集“親子情”的相關圖片。
2.制定計劃(課前完成)
教師提示學生:
(1)認真閱讀教材,掌握教材分析親子問題形成的原因和提高與父母相處能力的要求。
(2)學生各自要收集“親子情”的相關圖片。
(3)學生各自要分析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系。
(4)分析親子產生沖突的原因。(自己的成長變化、父母的限制、性別、成長經歷、接受的教育、身體健康、工作壓力與收入狀況)
(5)討論和尋求與父母溝通,解決沖突,獲得雙贏的辦法。
(6)分享感悟或體會。
(7)推選一位發言人,代表本組發言。
3.教學活動實施(2節課)
包括、實施計劃、檢查評估(學習評價)。
4.評估總結
(1)學習小組自評、互評和反省。教師要提醒學生做到:實事求是、一分為二、辯證地評價;評價要有根有據;要對計劃制訂、資料收集、情景設置、材料的表述和說服力、角色扮演、學習小組內的協作性等各方面進行評價。
(2)教師點評。教師對各學習小組的計劃制訂、資料收集、情景設置、材料的表述和說服力、角色扮演、協作學習等進行適當的點評。
(3) 獨立探索。讓學生獨立思考,對知識點進行理解,消化示范項目的解決要點,為解決練習項目打下基礎。
(4) 確定項目。小組通過圖片和信息的收集,研究討論,并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具體的項目。
(5) 協作學習。開展小組交流、討論,組員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工程項目。
(6) 學習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項目的情況來衡量,包括教師評價、學習小組評價、自評和反省。
5.結果應用
鼓勵學生利用這次教學活動所感悟或體會到的東西,學以致用,并將實際運用情況反饋給教師。在現實生活中,同學們大多能積極使用親子溝通法,明白和理解作為維系一個幸福的家庭,每個成員都要盡自己的一份力,對于孩子來說,主動溝通是對“家”的最大貢獻。從而實現本項目的教學目的:為學生提供獨立進行計劃、溝通、解決沖突能力的機會,增進與父母的溝通,提高與父母相處的能力。
三、教學反思《心理健康》采用項目教學法的收獲和要注意的問題
1.幾點收獲
(1)在實施項目計劃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參與和動手,處理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2)學習途徑多樣化且具有合作性。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學會與不同層次的合作者合作,學會用適當的行為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加強了彼此間的溝通與了解,增進了友情,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他人相處。在角色分配上,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擔當責任、展示自我,增加了學生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3)通過項目評價,學生懂得了如何欣賞他人之長,改進自己的不足。培養了學生謙虛謹慎、好學求上進的態度。同時教會學生懂得思考、學會聆聽。
(4)學習手段數字化、網絡化。項目教學法為學習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提供了可能,學習者可以利用數字化的資源自主地去協商合作、發現創新、解決問題,減少對教師的依賴。
2.應注意的問題
(1)要正確處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關系。在布置任務時,教師要清晰明了地說明完成任務的要求;在實施計劃時,要細心觀察各方的表現,亮點和不足都要記錄下來,以便作為評價的依據;評價時,在表揚表現突出的一方和同學時,還要不忘對表現欠佳的一方和同學進行鼓勵。
(2)要讓學生積極動“手”,即激發學生大膽參與和主動參與的熱情。
(3)項目教學所涉及和要解決的問題是需要在理論的指導下立足實踐來操作完成的,允許學習者從多個角度、多種立場來分析。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