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專業學校試用教材《制藥化工過程及設備》(俞子行主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各種物理過程的原理、設備的結構、操作及其特性以及設備的工藝設計計算等。本文擬探討一種適應《制藥化工過程及設備》課程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師生共同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索,相互討論、交流、質疑,不斷調整、建構自己的知識的教學行動。例如,在“離心泵的安裝和運轉”這一節的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一般分為五個環節。
一、介紹案例,提出問題
先以多媒體手段展現出離心泵的安裝圖,教師介紹案例,借助多媒體呈現案例直觀的特點,誘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案例設置問題:該離心泵的安裝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其安裝違背了哪些安裝原則?請你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如何合理的安裝離心泵,并畫出合理的安裝圖?問題一提出,就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激發了他們去仔細觀察思考案例。案例的介紹方式多種多樣,有印發案例材料、教師描述、多媒體手段展現、模擬再現實際情景、學生表演等,然后根據案例指導學生邊看書、邊思考、邊討論,從典型案例中引出一般規律。
二、學生思考,分析案例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獨立閱讀案例,收集前面所學的基礎知識及教師給出的相關參考資料,深入思考案例;運用相關理論,分析問題,對案例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得出自己的結論。
三、合作學習,討論案例
教師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一般情況下,6名左右的學生為一組,不宜超過8名學生,分組時應考慮每個學生的特點,將基礎好、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的學生與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并且將每組中的學生分成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同的任務,要求學生完成其自身的任務,盡可能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完成。學生根據呈現的案例,分組交流學習,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展開雙方或多方的探討。此時,教師也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討論,特別要啟發引導不愛發言或極少發言的學生,開拓其思維,使其產生積極參與意識;及時解決學生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給予指導,遇到難題時,師生共同協商解決。在分組交流討論案例的過程中,通過提問、討論,使學生進行積極思索,并且將重點難點知識分散在案例中,盡量使重點難點明了化、簡單化,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內容的理解和及時鞏固。
四、陳述意見,概括展示
在概括展示階段,每組學生展示、評價自己的離心泵安裝圖。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后,讓每個小組取得一個比較一致的意見,設計出自己的安裝圖,然后每個小組派出1~2名代表在全班討論發言,其他小組成員作補充發言。在概括展示過程中,有的小組設計的安裝圖不太合理,但介紹時非常簡練;有的小組雖然設計的安裝圖合理,但介紹時不夠完整;甚至還有的小組不敢上臺發言,等等。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加以引導,鼓勵學生順利完成自己小組的作品展示。通過作品展示、介紹,培養學生概括、語言表述使用能力。
五、評價總結,深化案例
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不急于給出學生孰優孰劣的評價,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與其他作品進行對比,互相討論,完善自己的設計圖,最后給予評價。在討論中,學生提出的意見五花八門,這就要求教師在評價環節加以引導、點撥,做認真細致的總結。評價時首先肯定學生的成績,以正面激勵為主,及時總結討論中的優缺點,分析案例問題的重難點,對學生討論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并講解離心泵安裝圖的設計思路和理論依據以及安裝時的注意事項,讓學生對案例問題的認識能進一步擴展、升華,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過程獲得系統的知識。
教學實踐表明,案例教學在《制藥化工過程和設備》教學中的實施,能夠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互動性地運用所學習的知識與經驗,達到理解和掌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學會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交往、溝通、協作和相互幫助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等。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滔滔不絕講、學生聽的枯燥無味、效率低下的教學弊端。
(作者單位:海南省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