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處于正在成長的可塑性最強的一段時期,既是最易接受正確教育而養成良好道德品質的時期,也是最易受到不良影響而被腐蝕和扭曲的時期。#8239;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所塑造的道德素質,對其一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學校教育重智輕德。以德育為核心,講了許多年,但重智輕德的傾向久久不能克服。素質教育成了應試教育加素質教育,成為一大頑癥。有時學校只重視分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會得到各種表揚,到處受歡迎。
二是對在校學生法制教育不力。學校法制教育匱乏,造成青少年法律知識貧乏,法律意識極為淡薄。有的對法律一知半解,甚至不懂法律。
三是與成年人缺少溝通。成年人與青少年到底應該如何溝通、教育和引導,在一個家長制傳統濃厚的國度,這是一大難題。成年社會不尊重青少年的主體地位,不給足夠的尊重和信任。#8239;#8239;#8239;
四是學生社會體驗不足。我國城市少年兒童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接收信息、獲得知識大多來自書本、報刊、電視、網絡、廣播等,而農村少年兒童和城市少年兒童相比,他們的信息依舊閉塞,一些現代生活準則,具有時代特色的好習慣、好品德,對他們來說仍然遙遠。
五是社會環境惡化。不良文化的浸染、黃毒侵害、上網成癮,網絡的特殊性還使得一部分青少年在現實社會與虛擬網絡社會的人格表現不完全一樣。
六是社會風氣的熏陶。近年來,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如拜金主義的盛行、行賄受賄、弄虛作假等不正之風的泛濫和黃、賭、毒丑惡現象的充斥,對青少年起著耳濡目染的毒化作用。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一是中國社會本身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整個社會的經濟體制、分配方式、社會結構,人們的交往、生存方式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這種變革,既是歷史的進步,也帶來了人們思想和道德方面的困惑。由于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法律相協調、與傳統美德相銜接的思想道德體系還處于建立之中,而成年人的道德困惑和失范也通過不同的途徑傳遞給了青少年。
二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文化思想之間的廣泛交往和沖撞。當今世界,文化交往頻繁,各種商品尤其是時尚商品已經成為文化和價值觀念的重要載體,使得發達國家的經濟優勢成為一種文化的優勢,對各國民眾尤其是青年人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三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不僅文化的傳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大大推進了文化的交往,而且也提出了許多新問題。面對形形色色眼花繚亂的信息,如何做出選擇,如何分辨善惡、美丑、真假,成為一大難題。青少年不僅面對一個現實世界,一個理想世界,還要面對一個虛擬世界,如何避免沉湎于虛擬的世界而不能自拔,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難題。
四是獨生子女一代所特有的家庭環境和心理特征,是前所未有的。現在的青少年不僅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有些還是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他們成長的家庭環境和個體的心理特征是非常獨特的,青少年之間的交往方式呈現出與以往幾代人不同的特征。
三、對策
第一,要正確引導。引導青少年注重德育養成。改革對學校、教師、學生的評價機制,把德育教育納入對學校工作的考核,納入對教師工作能力的考評,納入學生評優、升學考核指標序列,真正落實全面發展的育人觀。
第二,凈化社會文化環境。一是整治娛樂場所,對網吧、錄像廳等場所進行專項整治,嚴格經營制度,加強監管力度,確保整治成果。二是強化對電視傳媒的管理。優化媒體播放節目,禁止播放帶有黑社會性質、婚外戀和其他不適合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電視劇、動畫片等。豐富少兒欄目的節目內容,用精彩的優秀少兒節目吸引青少年。
第三,全面整合力量。一是注重發揮社會各界的作用,加強各職能部門監督、整合、協調工作,鼓勵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維護青少年成長環境。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二是促進社會、家庭、學校實現三結合。教育部門要想方設法促進學校發揮青少年德育教育主陣地、主戰場作用,發揮好與社會、家庭結合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第四,強化工作措施。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加大投入,重視青少年校外活動及場所建設,加強對學生公寓的管理,制定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責任考核考評體系。
(作者單位:江蘇省華東石油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