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原崛起對軟實力發展提出新要求
實現中原崛起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有一系列挑戰性的難題有待研究和破解。
區域之間的競爭,既是硬實力的競爭,也是軟實力的競爭。在當今信息化社會,軟實力越來越重要。軟實力具有超強的擴張性和傳導性,一旦蓄積形成,將釋放出巨大能量。軟實力對內能夠凝聚干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對外能夠吸引人才、資金和技術,是硬實力持續提升最重要的助推器。
近年來,河南省經濟社會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在持續提升硬實力的同時,更應重視和加強軟實力建設,促進綜合實力全面提升。
二、中原崛起中軟實力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和戰略措施
(一)從戰略高度重視軟實力建設
把軟實力建設工作作為一項戰略性、長期性的工作來認識和部署,擺上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建議成立河南省軟實力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黨委、政府部門人員組成,負責有關軟實力建設重大事項。河南省委、省政府每年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軟實力提升的重要問題。
(二)編制《河南省軟實力建設五年規劃》
《河南省軟實力建設五年規劃》對近期、中期、遠期軟實力要達到的目標任務進行部署。近期以品牌打造為目標,以建設中原經濟區為載體,在目前有一定基礎的文化、教育、城市形象、政策環境等領域挖掘品牌、培育品牌、塑造品牌;中期以體制創新為目標,著重從管理體制、社會運行機制上全面優化發展環境、制度環境、人文環境;遠期以創建創新型城市為目標,經過七八年的努力,把河南省打造成體制充滿活力、文化散發魅力、發展具有持續力的創新型經濟體。
(三)以項目帶動為抓手持續推進軟實力建設
每年應制定軟實力建設年度計劃,確立幾個重點課題,推進幾個重大項目,解決幾個重大問題,通過項目帶動促進軟實力持續提升。比如,在文化建設方面,可以通過精心打造一首歌曲、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等形式,把黃河文化、紅色文化、河洛文化、圣賢文化、英雄文化、名流文化、中醫文化等特色中原文化品牌推向全國,走向世界。
(四)把哲學社會科學作為戰略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理論武器,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是軟實力建設的核心。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有一個新的更大發展,為中原崛起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五)營造學術與實踐互動的良好環境
實行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尤其是聽取哲學社會科學界專家的意見,在黨委和政府的決策中重視運用哲學社會科學的成果,將河南省重大政策法規的制定作為研究課題向社會公開招標。
(六)加強社會主義人文觀建設
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形成全社會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與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七)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一是必須堅持特色戰略。二是堅持龍頭帶動戰略。三是實施區別發展戰略。對不同的文化產業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按照產業的發展規律進行管理。
(八)充分發揮服務業對中原崛起的促進作用
服務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其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以抓工業發展的思路和力度,抓好服務業的發展。各級政府都要建立發展服務業的工作機構,搞好調查研究,制訂發展規劃和方案,在此基礎上制定有關的政策和措施。
(九)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要堅持效率與公平的統一,更加注重公平,進一步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促進共同富裕。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相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提高社會保障覆蓋面。
(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支持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密切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聯系,發揮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作用,保證人民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規范司法行為,做好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
(十一)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高有效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
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統一協調,落實責任,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機制,健全監測、預測、預報、預警和快速反應系統,不斷完善各級各類應急預案。加快應急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健全預警預報責任制,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健全救災物資儲備制度,運用科技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應急裝備和技術水平,形成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
(十二)建立健全訴求表達機制
進一步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把群眾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的軌道。要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推行領導干部接待群眾制度。要創新社情民意表達方式,發揮網絡作用,開設省長信箱、市長信箱、縣長信箱等,要實現群眾與政府相關部門和領導進行互動,提高社情民意的辦結率。
(十三)完善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機制
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建立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的機制,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機結合,更多采用調解方法,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十四)建立政策評估體系
當前,許多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已經明顯地集中到與人民群眾基本民生問題密切相關的環節,必須正確把握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的關系。必須嚴格遵循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則,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改革方案的設計,應充分考慮社會的承受程度,妥善照顧各方面群眾的關系;政策措施的調整,要廣泛聽取各方面群眾的意見,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的利益要求;大型項目的實施,事前必須認真進行科學論證,準確把握人民群眾長遠利益和現實利益的平衡點;公共資金的投向,必須首先用于解決低收入階層特別是最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確保社會政策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學性。
(十五)加強社會評價體系建設,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事業的社會氛圍,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建立健全社會發展評估機制,發揮評價導向、激勵約束功能,推動公共管理向績效導向型轉變,促進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
(十六)加強對外宣傳與交流,展示河南新形象
我們要樹立嶄新的現代輿論觀,遵循輿論作用規律,增強輿論引導的權威性、公信力和影響力。當務之急是要抓緊研究制定提高河南省傳播能力的總體戰略,著力建設受眾廣、信息量大、影響力強的現代媒體體系,不斷提高新聞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河南的圖像、聲音、文字等信息遠播四方,全面展示河南省跨越發展的新成就、新業績、新氣象。
(此文為2009年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
(作者單位:河南科技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