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人民公園坐落于鄭州市中心最繁華的北二七路上,距著名的二七紀念塔僅500米,占地28.36公頃,由盆景園、玉蘭園、海棠園、牡丹園、歐風園、櫻花園、怡情園、竹園、游樂園、及胡公祠、彭公祠等11個景區組成,是鄭州市中心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也是鄭州市這座花園城市中心最大的綠珠。
人民公園是解放后鄭州市興建的第一個公園。根據鄭州市區規劃,1951年確定以胡公祠、彭公祠為基礎,西太康路以北、金水河以南、銘功路以東、北二七路以西的中間地帶進行測量,建立公園。經過近60年卓有成效的規劃、建設和管理,使人民公園具有古典性、綜合性、和諧性。
一、人民公園的建設特點
(一)造園手法
人民公園在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傳承中國園林“循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的造園手法,動靜結合,立足城市規劃和局部特點,打造宜人環境單元,營建親切和諧的休閑環境。
1.地形處理:以胡公祠原有的地貌為基礎,因地制宜,在布局上巧于因借,精于體宜,利用地形的起伏,遇低挖湖,遇高堆山,理水架橋,近水建榭,配置植物、園林建筑,使景、物、水融為一體,再現自然之美。
2.水景方式:水是傳統園林的靈魂,規劃采用了”高方欲就亭臺,低凹可開池沼”的方法,挖湖堆山,在湖中央堆了一座湖心島,作為前后水面之分隔,各式建筑,依水而建,使一潭平似鏡的水面,蘊含著靜謐、樸實和穩定的美。
3.植物配置:根據植物的生物學特性,科學配置,層次分明;草本、喬灌木、藤本等多種植物;落葉和常綠植物合理搭配,四季分明,春夏秋冬皆有花開。
4.建筑特色:古典和現代相結合。鄭州市人民公園是建國初期在胡公祠和彭公祠的基礎上修建的,經過60年的建設,在沉淀了豐厚的歷史底蘊同時具有明顯的現代特色。
(二)布局與功能
公園規劃結合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傳統的中國園林設計手法及相應的建筑、地形、地貌,動靜結合,把園區規劃為紀念園區、安靜休閑區、娛樂活動區和辦公區,使公園的各種功能合理布局,彰顯各區功能特色。
二、鄭州市人民公園的影響與地位
(一)承載著老鄭州人無數的追憶與懷古
人民公園是解放后鄭州市興建的第一個公園,老鄭州人都對其印象深刻,茶余飯后的老人們都能道出幾個有關人民公園的趣事。當年的建設者們如今已年近古稀,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曾在人民公園揮過锨,鏟過土,灑下的汗水成就了市區唯一的城市公園,因此可以說人民公園承載著兩個世紀鄭州人奮斗、發展的夢想和當年建設者的追憶。
(二)開放式公園的有力實踐者
2000年,鄭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取消人民公園門票制度,對游客和市民實行免票入園,真正還綠于民。隨著公園的免費開放,公園從人員崗位、管理模式到景區規劃都進行了資源整合,盡管游客多了,工作量猛增,但人民公園全體干部職工以新的面貌和科學的管理手段確保了各項管理質量再上新臺階,免費公園的管理經驗已成為其他城市園林工作者取經的對象。
(三)鄭州中心城區的“生態綠珠”
現代都市中老城區一直是建筑密集型地區,綠地自然成了居民的“寶貝”,鄭州市也如此,雖然經過市政府多年在老城區的“見縫插綠”,但無法代替人民公園這顆大“綠珠”。人民公園位于市中心二七廣場北側,園內大樹古樹較多,92.5%的綠化覆蓋率確保了區域性的生態效應,對調節中心城區的生態環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人民公園的歷史人文景觀
(一)胡公祠(胡笠僧祠)
胡公祠是胡笠僧生前為其陣亡將士在鄭州西郊作瘞地而葬之,后又在西太康路覓地建祠。胡笠僧又名景翼,陜西富平人,1921年前后為上將,任河南督軍。自辛亥革命至反對北洋軍伐,一直戰斗在革命戰爭前線,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兼河南省主席,在反曹輥、吳佩孚的北京政變中,功勛卓著。民國十三年(即1924年)去世。胡公去世后,在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由馮玉祥、張群、張繼、高桂滋、劉峙、于佑任(國民黨創始人暨大書法家之一)等力主建其祠,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秋,胡公祠落成,共占地23畝。現公園南大門即為胡公祠之大門,兩側有八字墻,外有小廣場,內主甬道中間當年種植的一株老國槐,目前樹齡已達167年,但依然長勢喜人,冠幅達20余米,濃蔭華蓋,引人駐足。
(二)彭公祠(彭象乾祠)
彭象乾民國初期曾任靳云鶚部第八混成旅的一個團長,駐守鄭州。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5月份河南督軍趙倜聞吳佩孚敗亡,即命其弟河南第一師師長趙杰乘鄭州空虛,率軍于5月6日夜襲擊鄭州,與彭團激戰于鄭州白廟高坡一帶,彭象乾陣亡,幸馮玉祥部自洛陽來增援,經晝夜激戰,擊退了趙杰,鄭州免遭一劫。戰后,地方工商界感彭保衛鄭州安全而犧牲,并銘記此戰役陣亡戰士,于1925年建成銘功園,為彭建立騎馬銅像,樹碑銘功,上刻“護國佑民”及陣亡將士姓名,市民俗稱該園為“彭公祠”。據傳銅像在抗戰中被日軍掠走,原漢白玉碑記“文革”中被毀,從人民公園西門進入即是彭公祠原址,尚有5座6角涼亭。
(三)青年路、青年湖
1955年冬天由當時的團市委發動青年義務勞動,在公園的北部修筑一條東西方向的主路,命名為“青年路”;翌年春季團市委再次發動青年來人民公園,參加擴大湖面面積,挖湖堆山等義務勞動,擴建后的人工湖被時任鄭州市副市長史隆甫命名為“青年湖”。現青年路已成為公園東西方向的一級主干路,兩側的懸鈴木蒼勁挺拔,宛如哨兵履行著自己神圣的職責;青年湖目前水面面積為3.4萬平方米,為進一步改善水質,投放了12萬尾魚苗,栽植水生植物,有效保障了景觀水質。湖面碧波蕩漾,魚兒雀躍,風景宜人。多年來,兩岸種植的碧桃垂柳已呈現出最佳的觀賞效果,游人泛舟湖中,宛若畫中游。
(四)迎賓山
迎賓山位于公園東門入口廣場對面,1977年公園東大門改造時,提出建造假山方案。迎賓山的造型,吸取河南中岳嵩山及雞公山的景觀。在主峰高12米處有瀑布傾瀉而下,水出口處瀑布寬1米,形成“一山拔地起,有水自天來”的壯麗景觀,山上有石壁留作題名寫詩。次峰位于主峰東南,高度為11米,配峰設在次峰的西南,高度為7~8米,全山的三個山峰平面布局為不等邊三角形。在主、次、配峰之間,設一些散置景石,構成山與山之間的谷,使其有機地融成一整體。加之山洞、涼亭及科學的植物配置,使迎賓山成為公園最重要的景觀建筑。
(五)湖濱茶社
茶社坐落于青年湖的北部,與竹園隔湖相對。茶社北部建有花架一座,下植紫藤6株,攀緣其上,花架前小院內,筑有太湖石般假山,游人飲茶乘涼于此,湖光山色,風景秀麗,更有餐翠腹可飽,飲綠身須輕的境界。
(六)東大門的改建
鄭州市人民公園東大門始建于1951年,2009年經鄭州市的統一規劃,與二七路精品街改造同時進行。大門繼承了公園原有的古典、和諧、修身的原則,體現了主題建筑物風格和文化內涵的延續,同時增加了現代元素,為人民公園古典風格園林景觀和二七路現代商業街找到了一個巧妙結合點。
四、人民公園的園林綠化景觀
(一)盆景園
該園建于1983年,又名“秋園”,位于公園北側,占地4200平方米。江南古典建筑組群,集展廳、游廊、小橋池水、紅魚為一體,可稱為寧靜優雅之所。這里培育和展出風格獨特的盆景作品 1300余件,參加國內大型展覽獲獎300余項,平時部分時間對外開放。
(二)竹園
位于公園的東側安靜區,占地1萬平方米,現代園林設計風格,竹類有7個品種8000余株,采取組團式種植方式,群竹分隔出的大小不等活動空間里布置了統一風格的游憩桌凳,東側的主景區由古亭、石壁、疊水等小品組成,蜿蜒的溪水為景區增添了無窮的動感,營造出清爽幽靜氛圍,雨后夏景為最佳。
(三)櫻花園
該園建于1983 年,位于公園的中心區,其鬧中取靜,占地 5000平方米,是日本浦和市和鄭州市締結友誼城市所建。
1985年3月11日,日本浦和市贈送鄭州市櫻花300株,后經過歷年的植物補充、建設,形成了石徑蜿蜒、名花環繞,假山秀石為一體的園林景觀。每當4月中旬櫻花盛開時,芬芳馥郁,落英繽紛,引來游人駐足觀賞。
(四)歐風園
位于公園的西南部,占地3.3萬平方米,整體設計為歐式風格,羅馬柱廣場和帶狀疊水構成景區主線。這里每年一度的郁金香花展深受市民的喜歡,轉動的大風車極具異國風情,起伏的地勢圍合出特色景區,展出的郁金香花色艷麗、品種豐富,人民公園已成為鄭州城年度花事的先鋒。
(五)牡丹園
牡丹園位于公園西部,占地2萬平方米,園區以山體為中心,其上設觀賞亭一座。園內牡丹芍藥96個品種7000余株或片植或點植,配置各類花木及景石,植物層次錯落有致,曲徑游走其間,讓人從不同的視點欣賞國色天香的優美景致,這里春景為最盛,每年的4月,賞花的市民絡繹不絕。
五、公園文化生活異彩紛呈
公園在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的基礎上,積極發揮豐富公園文化內涵、營造和諧社區氛圍的作用,鍛煉的市民從早晨4點至夜里12點絡繹不絕;自發組成的群眾藝術團體或唱或跳,隨處可見,悠揚的樂曲、鏗鏘的戲曲鑼鼓聲不絕于耳,健身器材上騰躍著矯健的身姿;幽靜的竹林下三三兩兩的求知者俯首靜讀,美妙和諧的場景嵌入了公園的角角落落。為了最大限度拓展公園的服務功能,人民公園大力開展花事和文化活動。每年定期舉辦各類花展、燈展、書畫展、科普展等公益性展覽活動,如春季的“郁金香花展”已經連續舉辦了13屆,“櫻花展”、“牡丹展”及多屆“金秋菊花展”吸引了無數游客進園觀光,特別是每年的元宵燈會已成為鄭州市春節市民活動的首選品牌,多次在中央新聞媒體上播出。人民公園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對活躍市民業余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的文明素養、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推動鄭州市“三化兩型”戰略目標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六、充分展示自我,廣泛參與社會活動
人民公園作為園林專業單位,充分發揮技術特點,為社會服務。人們形容園林業人士為城市的“美容師”,所以當城市需要裝點時,所有園林人義不容辭承擔起重任。多年來,每逢省市有重大活動時,人民公園的全體干部職工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優良傳統,加班加點裝扮我們大家的綠城,如歷屆“拜祖大典”、“世界懇親大會” 及“少林武術節”、“第十屆亞洲藝術節”等大型活動中,公園的所有職工積極參與其中,用鮮花和汗水裝點了城市,花團錦簇、整潔大方的城市風貌令中外客人贊嘆不已。踴躍參加國內外的園藝博覽會,近10年來選送的展品共獲金獎31個、銀獎61個、銅獎68個,獲優秀組織獎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