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通許縣玉皇廟鎮一中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引導下,探索和實踐著發展性教育,把學生的發展作為學校的核心任務,努力將學校打造成為學生眷戀的地方。
一、 注重基礎、培養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從事學校工作30年,發現一個重要秘密:學生之所以出現成績不好的現象,主要是由于在低年級學習時沒有把作為知識基礎的基本真理牢牢地保存在記憶中。為此,學校要求低年級教師,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打牢學習的基礎作為重要任務。在教學方式上,學校要求班主任教師以嘗試激勵為主,堅持多元化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成績,而且要善于發現、發展學生的潛能。
為了讓學生真正在學校感到快樂,學校有側重地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禮儀、理想教育,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讓學校成為樂園
通過學習和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學校開展了大課間和經典誦讀活動,在每天上午的第二節后,用30分鐘時間開展大課間活動,學生不僅鍛煉了身體,而且放松了心情,達到身心同時健康發展目標。下午第二節課后為自由活動時間,學生自由活動項目可謂百花齊放。學生們的青春活力,感染了教師,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情境成為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
為了讓學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學校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之后,開展集體誦讀經典活動,每周一個級段輪流展示,根據活動的進展,及時開展各種競賽評比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能力,更增強了其集體主義理念。
三、關愛每一個學生
有位教育家說過,“學校應當是家庭的延伸”,這句話道出了人們對學校的期望。學習、活動、人與人的交往、合作融入親情,才有可能坦誠、深刻,有意義。在親情中,問題得到化解,師生關系達到和諧。
為此,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對待學生要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尤其是對所謂的“差生”,要深情地關注,真切地寬容,少一些批評與訓誡,多一些表揚與安撫。從潛意識里呼喚、激勵他們,讓他們融入大集體中,在活動中體味成功,從而樹立信心,揚起希望的風帆。
正是在這種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引導下,玉皇廟鎮一中走上了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通許縣“中小學督導評估優秀學校”、“中招質量優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