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以來,政府績效評估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迅速興起,經過多年發展,已逐步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制度體系。美國政府機構的績效評估主要體現為以下方面。
一、 制定績效評估計劃
美國政府機構績效評估計劃包括5年“戰略規劃”和年度“績效計劃”。戰略規劃主要包括:陳述政府機構的主要職能,提出政府機構履行職責的總目標和分目標,對政府機構完成目標所需要的人力、資金、信息和其他資源等作出說明,對影響目標實現的關鍵因素作出申述等。在“戰略規劃”的框架下,政府機構還要制定一個年度“績效計劃”。主要內容包括:確定年度項目和活動所要達到的績效水準,用客觀、可數以及可計量的形式表述年度目標,說明實現年度績效目標所需要的人力、資金、信息或其他資源,說明用于年度績效評估的主要手段和工具等。被評估的政府機構制定出5年“戰略規劃”和年度“績效計劃”后,要及時報送上級機關并由上級機關進行審查。得到上級機關批準后,此規劃和計劃即作為本部門績效評估的依據。
二、 確定績效評估指標
美國政府機構績效評估指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財政指標管理。包括政府舉債能力管理是否符合有關法律規定;退休金管理是否得當,投資有沒有如期如數收回;現金管理是否妥當,有無風險投資;政府采購各環節設計和管理是否合理;項目管理是否合理合法,工程招標是否公開公正;《美國政府財會通則》對賬目建立和管理的規定是否得到嚴格執行等。二是領導目標管理。主要包括領導者制定戰略規劃和年度計劃是否科學可行、完成計劃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恰當等。三是基礎設施管理。主要包括市政、環保、治安、教育、科技、郵政、傳媒等公共事業政策法則的制定、執行是否及時有效等。四是人事管理。主要包括政府雇員的錄用、考核、晉升和執行紀律是否公平公正等。五是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政府公共信息是否準確、公開和及時,利用情況如何等。
三、 明確績效評估機構
美國政府績效評估機構主要分為上級機關、政府機構本身和民間機構三類。上級機關評估主要是指各級政府和政府部門對下級政府及其部門進行評估,美國聯邦政府最高評估機構為聯邦人事總署和聯邦審計總署。美國人事總署在全國設有6個辦事處,可以隨時就近開展評估以確保評估的及時和客觀,并且對各政府機構的考評進行指導;美國審計總署是對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重要機構,主要評估政府公共部門投入的各種人力、物力、財力是否得到合理利用,使用資源是否取得較大效益,政府項目計劃、方案和執行結果是否實現了預定目標或效果等。政府機構自身評估是指各級政府或政府部門每年年終都要對其自身業績進行評估。政府機構自身評估無論從信息的取得,還是實際的操作,都更具針對性,并且享有充分的自主權。美國民間機構對政府機構的績效評估是推動政府績效評估的巨大力量。目前主要有政府會計標準委員會、坎貝爾研究所等,它們對美國各州或地方政府績效進行獨立評估,并向社會公布評估結果。
四、 運用績效評估結果
根據美國《政府績效與結果法案》有關規定,上級機關或審計部門對政府機構的績效進行評估后均要編制績效評估報告。報告要提交政府首腦和立法機關,并向利益相關者公開。民間機構對政府機構的績效進行評估后,其結果大多向社會公眾公布,讓公眾對公共部門的工作業績和成效有更清楚的了解。立法機關將依據政府各部門的績效情況決定對該部門的財政撥款,政府首腦和上級部門根據被評估部門的績效表現決定是否繼續對該部門放松規制、下放權力等。同時政府首腦和上級機關還有權對政府機構績效評估優秀者予以獎勵,對績效結果不佳者采取一定的懲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