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政策組合拳,讓很多家庭悄然改變著消費預期,餐飲、旅游、健身、文化休閑市場火爆,“該出手時敢出手”。
2010年,穩增長、調結構、防通脹,中國經濟穿越關山,穩健前行。對于每個中國家庭來說,這一年也同樣難忘:住房價格居高不下、通脹壓力揮之不去、資本市場低位盤桓……跟“錢袋子”相關的煩惱依然不少;但與此同時,國家大力改善民生,惠民舉措接連出臺,好政策暖人心,提亮了我們關于2010年記憶的底色。
2010年,更多的財政蛋糕切給民生。各級財政在大幅增加民生事業投入的基礎上,資金分配進一步向困難地區、困難群眾傾斜。中央財政比去年多拿出200多億元用于提高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以及受災地區群眾的補貼補助水平;100多萬戶農村家庭的危房得到改造,500多萬套保障性住房建成,讓更多家庭圓了安居夢;各級財政在教育、養老、醫療等多個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更多城鄉居民被納入基本醫療和養老保障網;多個省份上調最低收入標準、家電下鄉補貼范圍擴大……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政策組合拳,讓很多家庭悄然改變著消費預期,餐飲、旅游、健身、文化休閑市場火爆,“該出手時敢出手”。
2010年,更多的制度設計傾向民生。隨著基本公共服務如社保、醫療、教育等扎實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的緩沖、穩定機制逐漸到位,眾所關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再是鏡花水月;新的就業稅收優惠政策覆蓋更多困難群體,使自主創業之路不再孤單無助;《社會保險法》中首次明確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養老及醫療保險實現異地漫游”等目標,使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打破擇業安居的戶籍樊籬成為可能;《關于建立和規范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機制的指導意見》發布,出實招、下重手,擠掉基本藥物的價格水分,為百姓健康撐起一把“貼心傘”;股市打擊內幕交易、銀行保險維護投保人利益的各項措施不斷出臺,切實維護百姓資本所得權益;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讓超過6000萬戶農民拿到林權證,“前山果園后山筍,柴米油鹽心安穩”……
2010年,更多的應變之舉立足民生。為了讓玉樹、舟曲等地的受災群眾過一個暖和的冬天,財政部日前下撥中央救災資金41億元,用于解決受災群眾的口糧、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難。防通脹首先保民生,面對物價持續上漲,國務院下發通知,提出發展生產、保障供應,完善法制、加強監管,增加補貼、安定民生等16條措施,地方政府也果斷采取行動:打擊非法炒作、增加對大中專院校困難學生和食堂補貼、上調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發放一次性臨時生活補助……強有力的政策,使菜價應聲而落,為城鄉困難群眾應對生活壓力,平添信心和底氣。
走過紛繁復雜的2010年,各項惠民政策成效逐一顯現。讓我們一起期待:2011年,民生畫卷依然瑰麗,民生政策更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