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經貿委最新統計結果表明,目前全國共有中小企業1000余萬家,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總產值和利稅分別占全國的60%和40%,就業人口占全國的75%,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中小企業具有數量較多,覆蓋領域較廣,投資相對較少,經營方式靈活,適應社會需求的一系列特點,從而決定了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獨特地位,決定了它對推動社會經濟繁榮、解決勞動力就業、保持社會穩定、擴大社會需求、調節產業結構、增加財稅收入、推動金融業發展的重要作用。但是,一個時期以來,特別是東南亞危機發生以來,一些人開始忽視中小企業的這種地位和作用,造成了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困難重重。同時,由于中小企業自身也存在著許多不利因素,如規模小,穩定性較差,資金少,資信等級低,融資能力差,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較弱等,尤其在融資方面,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明顯處于弱勢,加之在我國利率尚未實現市場化的條件下,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就意味著要負擔更高的成本、承擔更大的風險。因此,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實質上就是中小企業在金融市場上融資難的問題,它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要加快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就要首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產生的主要原因
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不外乎自籌、直接融資、間接融資、政府扶持等4種途徑。自籌資金困難,主要是由于企業底子薄,技術力量缺乏,經營規模受限,資本積累乏力;直接融資困難,主要原因在于證券委和中央銀行的政策限制使得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缺乏合法的通道可走;間接融資困難,主要來自于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等因素,社會信用環境不佳,大商業銀行以大項目、大企業為市場主體,小商業銀行寧可將資金存放在中央銀行或大商業銀行,也不愿貸款給一般性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又不支持中小企業,使得中小企業間接融資難之又難;政府扶持資金困難,主要在于政府方面因素。
(一)企業自身的問題
1.中小企業的資產規模和經營規模較小,負債能力一般由其資本金決定,低資產水平決定了低的負債能力,自身融資能力不強。
2.產品技術含量低,競爭能力不強,獲利能力欠佳,經營風險高,存續期短,償債能力缺乏穩定性。
3.管理基礎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管理水平低,財務不透明,更有甚者由于利益驅動以虛假財務信息騙取銀行貸款,資信度不高,信用缺失。
4.經營信息渠道不暢,銀企信息不對稱。銀行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無法預測,向其提供的貸款也就很少。企業有大量的融資需求,但是無法得到滿足,而銀行有大量的閑置資金卻不敢貸出去。
(二)直接融資空間有限
發行股票和債券是當今世界融資的主流方式,企業能夠迅速、大量籌集資金滿足擴大生產、投資之需。但目前金融市場一直存在中小企業“風險較高”這一觀念,中小企業若發行債券可能會遇到兩種情況:其一,成本高,因為風險偏高,對風險溢價的要求自然升高,這就導致其成本高于其他機構;其二,即便僅有一家企業出現問題,也會影響投資者對后續發債者的信用認定,必然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發行股票的條件又過于苛刻,由于中國目前股票市場還處于發展初期,市場容量有限,想上市的各種類型的候選企業又很多,因此上市門檻較高,而每年真正能上市的也很有限,一些企業很難具備主管部門規定的上市條件,比如中小企業板上市的基本條件要求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幣3000萬元等。這些限制基本上堵死了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
(三)間接融資存在政策歧視
中小企業間接融資主要通過銀行貸款來實現。一些中小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屢有逃費、懸空銀行債務現象發生,損害了自身的信用度,使得商業銀行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不能一視同仁,現在盡管在正式的法律法規中并沒對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歧視,但隨著各國商業銀行提出業務向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的實施,部分機構存在“重大輕小”的傾向,個別銀行有諸如一定數額以下或注冊資本金100萬以下企業不貸的規定,恰恰斷掉了貸款需求以“急、頻、少、繁”為主要特點的中小企業融資主渠道。
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為中小企業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不是說做就做得到的事情,它需要中小企業自身、政府機構、社會中介機構及金融機構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這是一個長期的體制改革過程。除了中小企業加強自身建設以外,我們應該從鞏固和擴展間接融資渠道及建立直接融資渠道兩方面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
(一)政府部門推動中小企業規范經營
1.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中小企業規范經營的相關政策法規。把好市場準入關,特別是加大對少數企業存在賬目造假、兩套賬本、欺騙銀行與稅務部門的不規范與違法行為的查處,財政、工商、稅務、審計等部門要加強聯合,從整體上提高中小企業的的經營素質,為融資提供可信可行的前提條件,降低銀行的信貸風險。
2.政府部門應采取多種措施增加中小企業自有資金比例,促進企業建立健全自有資金補充機制,提高內源融資的比重,中小企業自有資金的多少,資本充足率的高低是獲得銀行貸款的先決條件。鼓勵中小企業通過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多種形式去提高自有資金的比例,政府應給予業務指導與政策支持。
3.有的放矢,對既有高新技術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成長潛力的中小企業加大財政稅收傾斜的力度,加速中小企業的資本金的積累,緩解資金短缺狀況,改善資本結構。2009年的創業板,就是我們國家對高成長的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個政策支持。
4.規范中小企業抵押貸款的評估登記行為,簡化評估登記手續,降低和規范評估、減少企業抵押貸款的費用,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法規,依法打擊逃債的行為,完善債務追償制度,加大追究逃債當事人的責任,甚至包括數額較大的刑事責任,這樣可以提高賴賬成本,凈化社會的信用環境,為銀行放貸提供法律保障。
(二)發揮央行指導作用
央行要督促各銀行機構切實改進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政策指導,在金融危機中全盤考慮經濟布局中不要忽視中小企業的困難,要重視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的特點,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力度,滿足一些行業中有效益、有信用、有市場、就業率高的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
監督商業銀行按照固定資產貸款審批權要求集中,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權適當分散的原則,調整信貸審批權限,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支持各商業銀行對經貸款審查評估過,確認資信良好的企業,又有償還能力的中小企業發放貸款。在確定融資期限與額度時,要考慮中小企業的生產和流通的實際需求量。
(三)加快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貸款中擔保難的老問題,中小企業抵押物不足,很多企業經營場所都是租用的,所以擔保成了中小企業獲得信貸的重要條件,我們可以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疏通銀行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的通道。
1.鼓勵發展互為擔保基金。中小企業可以在自愿的基礎上出資組建相互合作擔保基金。將基金存入相關銀行,銀行可以依據存入基金的數額,向參保企業提供一定倍數的貸款。
2.建立發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可以由地方財政牽頭,財政與企業集團共同出資組建具有政策性質的信用擔保公司。也可以在經濟發達的地區由企業牽頭,社會各方面共同出資組建信用擔保公司,這類公司在溫州取得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信用擔保公司要明確服務對象和擔保范圍,建立資產風險評估和決策程序,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將擔保的基本功能定位于合格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
3.建立再擔保公司。可以是省級、全國性、行業內的再擔保公司,主要是提高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的抗風險能力,為之提供再擔保與強制性再擔保業務。配合央行、財政等部門對轄區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進行指導與監督,促進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有序健康發展壯大,服務好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
(四)建立和完善評級與授信制度
國有商業銀行授信權統一集中于省分行、受信規定十分嚴格,對A級以上的企業授信多,對于BBB級以下的企業基本上不授信,中小企業得到的授信少,甚至很多中小企業沒有得到授信。
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小、筆數多、時效性強,有時因流動資金不足,企業無法經營,所以在貸款評級、授信上要區別于大型企業,根據中小企業特點制定授信制度,合理確定中小企業授信額度。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實際情況,防止由于信貸授信標準過高而排擠了大部分中小企業在支持對象之外。
由于中小企業開辦門檻低,成為我們經濟中就業的一支主要力量,但融資難的問題是一個研究的課題。占全國企業總數99%以上的中小企業,所占的貸款資源不足20%,融資困難正成為限制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需要長期關注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