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報紙新聞語言嚴加推敲的必要性
報紙新聞有諸多構成要素,版面、線條、圖片、語言等。他們是形成報紙新聞影響力的有機組成都分,任一要素都不可偏廢,但其中語言是第一要素,具有主導作用。報紙新聞中語言運用得最多最廣,影響力也最大。報紙新聞中的語言,是指報紙新聞中所廣泛運用的現代漢語書面語,它有別于任何一種口頭語或書面語,有自己的獨特要求和規律,值得每一個報紙新聞工作者去學習和探究。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報紙新聞語言一旦見諸報端,就白紙黑字不可抹煞,是一個十分嚴肅的事情。報紙新聞中的語言,應當認真對待,推敲錘煉,正確運用,否則便會貽害社會,謬種擴散,甚至會危害到黨和國家的事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一般來說,報紙新聞中的語言,應當是高度概括的、準確的、規范的、簡潔的、洗煉的、通俗的,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和易于接受的。但在報紙新聞實踐中,由于缺乏推敲錘煉,有一些語言存在問題。這些語言問題,要么思想錯誤、詞不達意;要么邏輯不嚴、自相矛盾:要么瞎編亂造、不倫不類;要么模式化、雷同化,千篇一律,甚至是假、大、空,面目可憎,味同嚼蠟,難以卒讀。這種低劣的語言和文風都是語言欠缺推敲錘煉的結果,值得注意,應當避免。
二、報紙新聞中語言缺乏推敲形成的幾種常見問題
一是思維偏差,概括錯誤,詞不達意。2002年,某地市報發表一篇訪高考狀元的文章。該文章的標題是《第一是這樣考出來的》。通讀該文,稍一推敲便不難發現,這個標題存在概括錯誤的問題。高考狀元第一名成績的取得,主要是該學生勤奮學習,學習有方的結果。考試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說第一是考出來的便不準確、不科學,把文章標題改為《第一是這樣取得的》,便可以避免這種語言錯誤。2002年,某報2版發表一篇文章,標題是《李局長慧眼識書》??创藰祟},任何人便不難得出這樣一種認識李局長一定是獨具慧眼,發現了什么書的價值或錯誤。但該文章的內容卻是一陌生人借上級機關領導的名義,向某縣的李局長推銷書籍。李局長經核實并無此事,賣書者是一騙子。仔細推敲,《李局長慧眼識書》這一標題,不能概括文章的主要新聞事實,該標題改為《李局長慧眼識騙局》比較合適。
二是似是而非,邏輯不嚴,自相矛盾。在某報獲獎作品集中,有這樣一篇文章《農民闖市場先請保護神》。該文章中有這樣一段:“12月29日,北京市朝陽區的兩輛大卡車,開進了群山環抱的泌陽縣羊冊鎮官田洼村。當遠方的客人看到成袋的大米打上了‘官字牌’商標時,他們的眼里放出了喜悅的光彩。像官田洼村給農副產品、農副深加工產品注冊商標的新鮮事,至記者發稿之日,在泌陽縣已有120起?!蔽淖种酗@然存在一個邏輯不嚴密形成的矛盾。該文字強調官田洼給農副產品注冊商標是“新鮮事”,同時又說這種“新鮮事”已有“120起”。新鮮事應該是稀少的,新鮮的,在一個縣城既然已經有120起,又何謂新鮮呢?
同是該作品集中,一篇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若不是親臨采訪,還真不知道駐馬店有這么一家聞名遐邇的監理公司?!奔热皇锹劽谶?,自然是遠近皆知,怎么能“還真不知道呢”,這也顯然是一明顯的邏輯錯誤。
2003年12月5日,某省級報紙刊登一篇文章。該文章稱,記者已得到某縣一重大刑事案件要審理的確切消息,該案件如不出意外,10日內極有可能在駐馬店市中級人民法院或平輿縣人民法院審理。這段文字表明,案件的審理地點尚在可能之中,又怎么能叫“確切消息”呢?
三是生造詞句,不倫不類,自以為是。近日,某報刊登一酒類品牌廣告,該廣告為“天嘗地酒”。“天嘗地酒”為何意?實在是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此用語,連基本的語意語法都不顧了。更可笑的是有這樣一句廣告語:劉伶問酒何處有,李白遙指某某仙。劉伶和李白,一個魏晉人,一個唐朝人。相差幾百年,如此問答,絕非高明巧妙,實乃誤人子弟,滑天下之大稽。
四是模式化、雷同化,千篇一律。文章和語言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出彩、精當不二,充滿個性化。但打開報紙,陳詞濫調毫無新鮮感的文章和語言并不少見。無論什么人物、什么事情,動不動就是“世紀寫風流”、“大地樹豐碑”、“心血繪藍圖”、“拼搏創佳績”、“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嚴密組織、狠抓落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赵?、套話連篇累牘,死氣沉沉,毫無生機。如此八股式的文章,怎么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產生很好的社會影響呢?
三、如何解決報紙新聞中的語言問題
要想過報紙新聞中的語言關,對文章和語言的推敲錘煉勢在必然。但從根本上說,還是要提高思維能力,學好語言。新聞語言是高度概括的,新聞工作者應有扒皮見骨、高度概括的綜合分析能力,要有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披沙揀金的工夫,這樣才能保證思維不發生錯誤,認識不發生偏差,語言概括表達準確。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學好辯證法,形成科學的思維能力。報紙新聞語言出現問題的另一根源,是新聞工作者語言的匱乏和單調,語言表達能力存在缺陷和不足。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學好語言,豐富自己的語言儲備,以供用時之需。學好語言,應當多多閱讀現當代新聞經典作品和現當代經典文學作品。同時,筆者認為應當多讀一些中國古代散文經典。中國古代散文精美、典雅、純凈、洗煉,對新聞語言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作者單位:駐馬店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