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钡拇_,理論宣傳始終是以黨報為代表的主流媒體新聞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理論宣傳是黨報的傳統和優勢。長期以來,報紙理論宣傳在引導讀者、教育讀者和表達輿論、影響輿論中有著特殊功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但是比較正統的理論文章往往流于呆板的、說教的模式,缺乏理論問題的學術探討性和對當地政治、經濟、文化實踐的指導性,很難論到廣大讀者的心里,引不起廣大讀者的興趣。怎樣才能扭轉這種局面呢?筆者認為以下幾點是能夠增強讀者對黨報理論文章興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的。
一、報紙理論文章應貼近實際,增強可讀性
理論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概括和總結,又能動地影響和指導現實生活。要使理論之樹郁郁蔥蔥,必須把它栽植在社會實踐的肥沃土壤中。社會的實踐總是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產生著一系列的矛盾。在我們周圍,存在著形形色色的社會的、經濟的、文化的等等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如果理論文章作者不深入社會實踐,不深刻地研究和探索,而僅僅用一些平淡、毫無新意的詞句唬人,那么他的文章是得不到讀者歡迎的。作者只有了解社會大眾在思考什么,迫切想學習什么,想知道什么,勇于探索現實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寫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具有現實意義的文章,使讀者能從中獲取信息、獲得啟迪、獲得幫助,這樣的理論文章才更有益于受眾、有益于社會,才能更貼近讀者和符合讀者的意愿。
報紙理論宣傳的可讀性,是指理論宣傳從內容和形式都要為讀者所喜聞樂見,都要在滿足讀者需求的過程中履行教育、引導、提高讀者的職能,都要有強大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而事實上大多報紙上發表的理論文章都缺乏可讀性,文章的作者不是選準一個研究題目進行理論探討,不是針對當前的社會難題進行有益的探索,更不敢觸及社會矛盾,而是為了裝潢門面,顯示自己的才華,沒有實實在在的研究和體會,寫出的文章內容不實,空洞無物,與社會實踐相距甚遠,與讀者心理相隔甚遠。這樣的理論文章沒有一點親和力和感染力,又怎能得到大眾讀者的喜愛和贊同呢?
二、理論文章應追蹤新聞動態,增強時效性
報紙理論文章缺乏吸引力,其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時效性不強,不能與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緊密地結合起來,不善于從新聞中捕捉線索,不會利用新聞、深化新聞進而從理論的高度來評說新聞。如果作者能從與讀者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入手,或者以新聞事件或新聞由頭為切入點,采用既有報紙理論宣傳特點,又能引起讀者關注的表現方式,以事說理、以理論事,追求理論深度,尋求理論內涵,站在更高的層次把道理寓于新近發生的新聞事實”之中,用理論闡明新的事實,說出新的道理,實現理論新聞化和新聞理論化的統一。理論宣傳文章的新聞性一旦凸顯,時效性就增強了,對讀者的吸引力也就相應增強了。
三、理論文章應關注前沿科學,增強前瞻性
觀點滯后,前瞻性不夠,是報紙理論宣傳文章的一個通病,往往因此而失去大量的讀者群。理論宣傳與理論研究是相互促進的。如果作者沒有一定的理論研究、理論探索作基礎和背景,那就很難寫出通俗易懂、以理服人的高質量、高層次的理論文章,只有在努力關注各個不同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時應用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傳播普及新思想、新觀點、新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寫出引人入勝、吸引更多讀者的文章來。這樣的文章既起到了新聞宣傳的作用,又滿足了讀者求新求知的需求,既體現了新聞宣傳的前瞻性,又提高了文章宣傳知識的含金量。有知識、有前瞻性了,讀者的閱讀興趣自然就高了。
四、理論文章應不斷創新文章的語言及形式,增強對讀者的吸引力
理論文章要想吸引更多的讀者,除了以上三點要求之外,文章的語言和體裁也很重要。如果作者能把一篇抽象、嚴謹、厚重的學術概念轉換成形象、生動、活潑的具體詞匯來表達,使讀者能在輕松中獲取知識,在愉悅中釋疑解惑,體裁上再運用一些讀者喜愛的評論、調查等表現形式,相信更能吸引讀者的眼球。
(作者單位:許昌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