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新精神是時代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必然要求
江澤民同志多次強調:“知識經濟、創新意識對我們新世紀的發展至關重要?!薄皠撔率且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彼€在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系統闡述了對教育的創新要求:“面對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高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边@些論述對我們學校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等職業學校是培養、造就社會主義建設大軍的重要陣地。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家越來越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職業應用人才。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任重而道遠,如果自身沒有創新精神,就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就不能與時俱進,更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
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創新精神應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教育觀念的創新
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應拋棄傳統的要學生死記書本知識,忽視實用知識和職業技能訓練,輕視科技發明創造,即重理論輕實踐和服務意識差等觀念和做法。
當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學習文化知識興趣低。作為教師,切不可怨天尤人,一味地對學生批評、指責,這無助于問題的解決,要樹立學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著的觀點。我們的學生尚處在青少年時期,要允許學生幼稚不成熟,要理解學生的異想天開和答非所問。教師應關愛學生,而不是責備。要知道過多地指責學生無濟于事。點明學生一百個錯誤,或采取扣除學生量化積分、罰款等做法,不但不利于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且會適得其反。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自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壓力很大,若我們的工作不盡如人意,再給學生加大壓力,就會使學生喪失信心,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對學習產生反感情緒,中途輟學。我們應轉變理念,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理解學生,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充分開發學生的稟賦和潛能創造寬松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為學生指明實現目標的方法和可能性,使學生看到希望,奮發向上,逐漸形成強烈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服務意識,精心呵護學生的心靈。教師要站在服務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以長遠發展為目標,審視自己的教學管理工作,自覺地服從教育改革需要,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只有樹立服務意識,消除師生隔閡,建立平等的新型關系,才能激發學生好奇求知、探索創新的意識,變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動地學習。只有樹立服務意識,才有利于增強教師的工作進取心,促使教師提高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
(二)作創新學習的表率
創新學習是人們通過對已有知識、經驗的汲取,經過同化、組合和探索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提高自身素質,使學習者的內部狀態和外顯行為發生變化的一種活動。要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合格人才,教師必須作創新學習的表率。
過去我們教師用“一桶水”去滿足學生“一杯水”還能應付自如,而在瞬息萬變的今天,面對學生對新專業知識、新技能的渴求等新課題的出現,原來的“一桶水”必須進行更新,換代充實。加里寧說過:“既然你在今天,明天,后天,就得把你們的新的-切貢獻出來,但同時你們如果不日新月異補充自己的知識、力量和精力,那你們就什么也不會留下來。”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雖然工作負擔重,但應擠時間聯系教學實際,邊實踐邊學習、邊總結,不斷提高理論修養和實踐能力,“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做到一專多能,才能適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的要求,在教學改革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教學創新
中等職業學校內部的改革,迫使教師應破除傳統的教學體制、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刪除舊內容,增添新內容,舍棄舊教法,采用新的手段,敢于做出先實踐后講課、邊講課邊實踐或講實踐再講課的模式,走創新之路,中等職業學校發展才有可能。
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緣于傳統學科體系,文化課與職業要求不盡相符,學生按這種課程體系學習,往往會事倍功半。為此,教師應根據國家相應職業標準,對自己的課程進行創新,有必要編寫整理出一套與職業標準一致,學生容易接受的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上凡與職業標準相符應保留,否則就刪去。在教學過程中,應針對大部分學生文化課基礎差這一實際情況,該補的知識要補上,還應把最新的科技知識、最新工藝和操作技術提供給學生。
在教法上,傳統偏重于理論,“填鴨式”的教法已不能適應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教師應加強對啟發式教學法、行為導向教學法、目標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先進教學方法的研究。突出技能培養,要加強掛圖、標本、模型的制作和使用。應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網絡教學、投影教學、音像教學等先進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做到能用教具,不憑空說教,能用實物,不用模型,能在現場,不在課堂。變單純的聽、學、模仿為主動思考和分析研究,變被動說為主動做,在做中學習,在做中提高,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自主地接受知識。教師應由權威傳授知識轉變為判斷學生學習需要,設計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學習,鼓勵學生自由地思考和自由地發問,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使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得以充分體現。
技能人才是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的基石。隨著知識經濟、技術經濟的到來,高層次的技能人才是社會的迫切需要。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應突出技能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成為雙師型人才,根據技師能力標準,設置一系列研修專題,包括高新技術專題、典型技術專題、綜合技能專題和技術攻關專題等,各專題理論和實踐融合在一起,做到教學與生產實習相結合。學生以研修的方式進行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和獨立工作能力,養成強烈的敬業精神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真正學握一技之長。
時代呼喚創新,創新人才是我們不斷發展壯大的動力。作為新時代的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要肩負起歷史的使命,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實踐創新,高標準嚴要求,以實際行動,投身于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之中,迎接職業教育輝煌的明天。
(作者單位:河南省經貿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