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期來看,基于一籃子貨幣的人民幣匯率將保持穩定,這一政策目標應該不會發生重大變化,需要做出調整的,是眾多市場人士觀察人民幣匯率的基點和視角。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發表談話表示,“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由此,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流程重新啟動。那么,重啟人民幣匯率改革,究竟意味著什么?作為直接受影響的企業,又該如何應對呢?
人民幣匯率進入市場決定時代
官方表態重點在于“以市場供求為基礎”
央行新聞發言人具體解釋為何要參考一籃子貨幣時表示,隨著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我國主要經貿伙伴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態勢。今年1至5月前五位貿易伙伴(歐盟、美國、東盟、日本和我國香港地區)進出口已分別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6.3%、12.9%、10.1%、9.4%和7.5%。同時,資本往來也呈現多樣化和多區域特征。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如果盯住單一貨幣變化,不適應貿易投資貨幣多元化的需要,也不能反映匯率的實際水平。多種貨幣組成的貨幣籃子及其變化更能準確反映真實的匯率水平。因此,需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這有利于形成更為科學合理的匯價水平。
從官方表態中可以看出,央行正在弱化匯率的人為定價傾向,而是更傾向于讓匯率基于市場供求而波動。這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盡管央行還不能完全擺脫“匯率保姆”的角色定位和外部形象,但至少央行可以讓美元/人民幣匯率公開的“模擬市場定價”運行一段時間以觀察是否可以進一步放手讓市場供求發揮定價作用。
事實終將證明,無論升值還是貶值,都不是央行的選項,基于市場供求的匯率波動機制,才是央行改革的下一個基本目標。
匯率穩定仍是主基調,人民幣升值是多數人的一廂情愿
盡管大多數市場人士的目光聚集在美元/人民幣匯率,但事實上,美元/人民幣匯率不是央行所希望的“匯率穩定”這一政策目標的唯一指針。
我們理解,央行的政策目標仍是“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這和重啟匯改的目標并不矛盾。
重點在于,衡量人民幣匯率是否穩定的指標是什么?
我們認為,衡量人民幣匯率穩定與否的指標是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而非美元/人民幣匯率。因此,以美元/人民幣匯率是否穩定來衡量人民幣匯率是否穩定的思路,是完全錯誤的。而人民幣匯率穩定將基于一籃子貨幣的選擇與權重設定,這里才是央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著力之處。從長期來看,基于一籃子貨幣的人民幣匯率將保持穩定,這一政策目標應該不會發生重大變化。
需要做出調整的,是眾多市場人士觀察人民幣匯率的基點和視角。
從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角度出發,由一籃子貨幣決定的穩定的人民幣匯率才是中國經濟需要的,而這才是央行的使命之所在。面對劇烈動蕩的國際經濟與金融形勢,履行這一使命,將極大考驗央行的操盤能力。
美元,人民幣匯率從“升值單行線”進入“升值與貶值雙向車道”
今后人民幣匯率將參考一籃子貨幣而不是某一國貨幣,意味著人民幣對某一國貨幣的匯率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對于倍受市場矚目的美元/人民幣匯率,已經不能單純的用升值幅度來衡量,更重要的是一段時間的連續升值或貶值幅度。而這才是匯率進入市場化時代的主要波動特征。
具體而言,一段時間內,美元/人民幣匯率可能貶值到6.75,然后又連續升值到6.90,升值和貶值交替出現,波動幅度逐步擴大,這將成為市場波動的常態。
相應的,歐元/人民幣匯率、日元/人民幣匯率等也將面臨更頻繁的波動,歐元/美元、美元/日元等貨幣的波動幅度傳導到人民幣匯率上,波動幅度可能變得更大,也可能變得更小,這取決于兩種匯率的波動方向是相反還是一致。
不管怎樣,守住美元/人民幣匯率就可以完全規避掉匯率波動風險的好日子已經漸行漸遠,匯率的中長期預測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對于那些對匯率風險缺少準備的企業,危險正在來臨。
企業應對策略
受匯改影響最大的是進出口企業
對出口企業而言,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外幣相對貶值,匯率風險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出口企業對人民幣升值普遍抱有預期和擔憂,認為人民幣對美元似乎也是早升晚升、升多升少的問題,因此在對外接單時大多謹小慎微。
對進口企業而言,如果人民幣升值,反而是一個好消息。
跳出對人民幣升值的偏執,我們認為,外貿企業面臨的更大問題,是匯率的波動更加頻繁的問題,以及匯率波動幅度持續放大或持續縮小的問題。
面對匯率風險的“鴕鳥政策”,或許已經過時了。
進入匯率的市場化時代,正確的決策是積極面對、有效管理匯率風險。
提高美元報價,提前預留空間
長三角一帶的外貿企業已經開始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改變經營策略,應對匯率波動對企業的影響。很多企業雖然還是美元報價,但是已經在價格上提前預留了空間。浙江一位出口企業的負責人說,“現在匯率剛破6.8,但是我們對國際報價已經按照1美元兌6.5元至6.2元人民幣的匯率計算。”
增強匯率避險意識,積極面對匯率風險
匯改使匯率風險管理成為外貿企業管理人員的必修課,從一線業務員到財務人員,再到高層管理人員,不懂得匯率風險管理、不重視匯率風險管理,終將在競爭中落伍。匯率波動對大型成套設備進出口、中遠期合同產生的影響尤為明顯。
外貿企業首先應該增強匯率避險意識,積極面對匯率風險,采取必要措施,如聘請顧問、設置相應崗位,配備人員、建立風險管理制度等。
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品
一些企業認為使用衍生產品等于投機。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不利用衍生產品做套保而使企業完全暴露在市場巨大風險之下,是更大的投機。
學會合理運作金融衍生品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才是積極負責的態度。盡管媒體報道多以金融衍生品造成的損失作為吸引眼球的標題,而金融衍生品帶來的風險規避效果則往往被選擇性忽略了;事實上,金融衍生品作為一種避險工具,對風險管理工作帶來的正面作用才是其主要方面。
綜上所述,在市場決定匯率的新時代里,管理匯率風險已經成為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迎難而上的企業,終將從中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