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首都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現行行政區劃對首都發展的制約越來越明顯。由于行政區劃劃分過細,首都功能核心區的發展受到空間因素的制約。
當下,改革調整行政區劃成為上海、天津、重慶、深圳、廈門、沈陽等不少國內城市破解發展空間受制于原有行政區劃的戰略舉措。近日,首都北京的行政區劃調整更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北京市政府關于調整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的請示,同意調整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將首都功能核心區由東城、崇文、西城、宣武四個行政區調整為新的東城、西城兩個行政區。北京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同樣劍指發展空間之困。
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市行政區劃經過了多次調整,1958年基本形成了這次調整前的格局。但是,隨著首都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現行行政區劃對首都發展的制約越來越明顯。由于行政區劃劃分過細,首都功能核心區的發展受到空間因素的制約,特別是崇文、宣武兩區發展受空間因素制約更為明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長期滯后于核心區北部。破解發展空間之困,北京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可謂是對癥下藥,將對其未來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有利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推進區域均衡發展;有利于整合利用核心區資源,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有利于創新體制機制,優化行政資源配置;有利于推進核心區發展建設,增強首都服務功能。”通過調整區劃,推動核心區北部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資源向南延伸,整合核心區內要素、資源、服務優勢,形成核心區經濟社會發展合力;進一步加快南城發展、加大危舊房改造力度、提高古都風貌保護水平等,提高核心區的整體建設管理水平,長遠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目前,全市各區縣、各部門都在積極研究和謀劃“十二五”期間的建設與發展。抓住這樣的機遇,調整首都功能核心區區劃,將助推首都功能核心區在更大的空間上制定出高水平的整體科學規劃,以更高的標準推動“十二五”時期首都科學發展,從而更好地實踐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發展戰略,把首都功能核心區打造成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示范區。
實際上,為拓展新的發展空間,今年年初,北京市已開始統籌海淀和昌平兩個區的資源,重點建設北部高新技術產業帶;積極推動大興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資源的整合,建設南部現代制造業新區。統籌整合之下,這一南一北兩大產業功能區的建設都初見成效。我們相信,破解發展空間之困,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調整之舉也定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