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同意滿足某人一個愿望。于是那個人拿著地球儀對上帝說:“我期望世界永遠和平。”上帝表示那個難度太大,讓他換一個。于是那人說:“那就讓中國足球打進世界杯吧。”上帝感到無能為力,說“你把地球儀拿過來,我再看看有沒有其他辦法。”
當南非世界杯進行得如火如荼,球迷們為一場場足球盛宴狂歡的時候,中國足球卻尷尬地淪為無聊的旁觀者。與中國足球的歷史性衰敗相比,中國制造的困境則要隱蔽得多。
表面上看,中國制造的元素并沒有因為中國足球的失敗而遠離世界杯。從比賽用球“普天同慶”到吉祥物小豹子扎庫米,還有場上的燈泡,球迷的座椅,頭上戴的彩色假發頭套、揮舞的各國國旗、手機鏈、鑰匙扣……世界杯的賽場,中國制造無所不在。
球場上南非球迷讓人望而生畏的大喇叭嗚嗚祖拉90%也是來自中國。據生產商之一的廣東廣大玩具V2總經理林曉生介紹,盡管嗚嗚祖拉借著世界杯大賺一筆,但利潤微薄。據了解,南非世界杯的喇叭不同款式有不同價格,最長67公分,最短7.3公分,出廠價一般在0.6到2.5元,而在南非世界杯現場,這種喇叭的售價是從20蘭特(17.7元人民幣)到60蘭特(53.1人民幣)不等,中間的絕大部分利潤落入了國外的經銷商和進口商的腰包。
來自義烏海關的統計顯示,當地體育用品的月度出口額連續半年超過了1000萬美元,今年前5個月的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0%。尤其是4月和5月,每月都有1500萬美元以上的體育用品出口,“國旗、假發、足球、喇叭、墨鏡、望遠鏡”等一切可能與世界杯有關的商品都可謂是持續熱銷——這些頗顯豐碩的商業數據或許能夠彌補一下中國足球不振所帶來的傷痛,深入研究一下我們卻會發現,這些喜人數據背后卻是中國制造始終徘徊在產業鏈低端的尷尬處境,南非世界杯帶給中國制造的只是些蠅頭小利而已。
以上文提到的鳴鳴祖拉為例,每個工人做一只喇叭僅賺一毛錢,在國內,人們只要花5元就可以買到一個大喇叭,出廠價還不到5元錢。四年前的德國世界杯,一只中國制造的“格列奧”,在德國售價高達19.95歐元,而在揚州玩具廠的出廠價格卻僅為1.45歐元,大多數利潤落入了德國經銷商和進口商的腰包。
由中國制造的嗚嗚祖拉,到國外后只要貼上另一個標簽,身價便能翻數十倍,這中間體現了中國制造和高利潤之間的巨大差距。國外經銷商之所以能夠堂而皇之地獲得高利潤,因為他們擁有對價值鏈條增值最高的部分——品牌的控制優勢:顯然,“格列奧”和“嗚嗚祖拉”的設計者和品牌推廣者擁有更強大的市場力量,而中國制造業則只能是獲得微薄的加工費收入而已。
從德國世界杯到南非世界杯,不難發現,當下的中國制造已經處于一個死扣之中,如果不進行營銷上的創新和突破,四年后的世界杯上,我們注定仍將為“輝煌的”中國制造而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