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中國的軟件產業演變為一個低利潤的“藍領加工業”,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有可能“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在線軟件商店,讓那些有才華的中國年輕人終于重新看到了創意的夢想天空。它們還“小小不言”,但至少比做外包的“軟件工”離比爾·蓋茨更近些
這世界變化真快,一款手機上的小游戲,成了兩大巨頭爭相拉攏的對象。
10月22日,芬蘭游戲開發團隊Rovio宣布,其產品《憤怒的小鳥》即日起在諾基亞的在線軟件商店Ovi Store正式銷售。看起來,這只是商業世界里每天發生N起的微小事件,但為了這一天,諾基亞上下已經忙乎了幾個月:從前期不斷的媒體吹風,到9月中旬在2010諾基亞世界大會上用大屏幕展示效果,再到10月11日在官方博客專文對它詳細介紹——似乎比推廣自己的產品還要賣力。
諾基亞如愿以償,微軟則還得等待。同在10月11日這天,微軟將《憤怒的小鳥》的圖標放到了自己新發布的Windows Phone 7宣傳頁上,卻遭到了Rovio的侵權投訴,他們說并沒給予過微軟開發承諾。微軟隨后只得尷尬回應說僅是一個“誤會”,已將該圖標去除。有消息預測說,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該游戲才可能會出現在微軟的軟件商店Windows Phone Marketplace。
《憤怒的小鳥》的魅力何在?看上去,這不過是一款十幾兆大小的手機游戲,主題也只是一群被偷走了鳥蛋的小鳥,用彈弓向邪惡的盜賊小豬們發起進攻的簡單情節。按照過去的標準,它只應是如Windows操作系統里“掃雷”和“紙牌”之類的小角色,至多是它們的加強版而已,對于微軟和諾基亞旗下云集的軟件精英們來說,實在算不上是一個有技術挑戰性的產品。
但是回到現實世界吧。自2009年底登陸蘋果AppStore,《憤怒的小鳥》已經賣出了超過1000萬份,在這個軟件商店的銷量榜上長期居于前列。為小鳥們著迷的,不僅有傳統上的年輕群體,還包括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這樣的中年精英,以及游戲作者之一的Niklas Hed的媽媽——她本來是應該坐在壁爐旁織毛衣、看電視的,現在也拿起蘋果手機玩得上了癮。所以,無怪乎諾基亞副總裁特羅·奧耶佩拉會拿著新款的N8手機說,如果諾基亞的第三方開發者能夠提供像《憤怒的小鳥》一樣熱門的軟件,那么諾基亞將離其挑戰蘋果iPhone、奪回手機客戶的目標更進一步。
這是在移動互聯時代出現的新邏輯。和以前不同的是,手機上的各類應用現在正逐漸超越手機本身,成為了決勝的關鍵。研究機構Asymco的調查顯示,蘋果iPhone目前雖然僅占全球手機份額的4%(當然能在3年多時間達到這個數字已經很驚人),卻拿走了50%的利潤份額。AppStore里以《憤怒的小鳥》為代表的30萬款軟件,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去購買蘋果的手機。諾基亞和微軟們當然可以開發出更大、更核心的軟件,卻敵不過AppStore里的百萬草根程序員大軍;通信運營商們起初也為無線數據流量感到欣喜,但現在卻不能接受淪為一條單純傳輸管道的配角地位——他們用腳做出了決策:像蘋果一樣興建自己的軟件商店。這么一來,如何吸引能提供優質“貨物”的各路開發者,這件事就變得空前緊要。9月下旬新就職的諾基亞CEO史蒂芬·埃洛普,聲稱自己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一名開發者授予了100萬美元的獎金,他在演講中大聲疾呼,“開發者、開發者、開發者,你們太重要了!”
爭奪開發者
金犁正是大佬們中意的那種開發者。這個27歲的程序員,帶領團隊開發的手機軟件《墨跡天氣》,用戶量到今年年中已達500萬。對諾基亞有利的是,《墨跡天氣》的最初版本是用諾基亞Symbian平臺開發的,所以當Ovi于9月1日在中國正式投入商用,金犁就順理成章的將《墨跡天氣》傳了上去。此外,金犁還參加了“中國移動MM平臺百萬青年創業計劃”,如果《墨跡天氣》能夠進入商店的月下載排行榜前十,那么下載這款軟件的用戶就有機會獲得中國移動的10元話費獎勵。
但金犁不想僅止步于此。“我們希望能夠做到幾千萬用戶,然后再做出一些商業模式來。”在位于北京北四環的一棟高層樓房里,金犁告訴《商務周刊》記者,《墨跡天氣》目前又延伸開發出了Android平臺版本,適用于目前全球僅次于蘋果AppStore的第二大軟件商店Google Android Market。他認為,那里聚集了更多的用戶,符合現階段全力擴大市場份額的發展路線。
北京睿德英志公司倒是首先選擇了Google的軟件商店。他們的RockPlayer播放器7月底登陸Android Market,第二周就登上了全球多媒體類下載榜的第一位,這個成績使得公司總經理張永強的電話不斷。“來找我們的軟件商店太多了,國內的有中興、聯想、中國移動等等,國外連德國、南美的都有。”張永強說,目前RockPlayer已經在多個軟件商店出現,但除了Android Market,其他的都是軟件商店們自己“拉”上去的,“然后和我們打個招呼”。但除了這種過于“熱情、主動”的方式,張永強并沒有接到多少實質性的優惠條件,“可能國內這些小的軟件商店自己也還不賺錢,所以沒心思。”他喜歡有足夠大用戶量的軟件商店,“我想至少得有1000萬終端的吧”。據此,他們團隊正在籌劃開發適用于蘋果AppStore的版本。
和其他學步者相比,蘋果的AppStore當然是最正宗、最成熟的,這里有讓開發者眼熱的龐大用戶群,更重要的是能淘到“真金”。16歲的浙江奉化少年王臻開發出的3款軟件已有兩款在AppStore里產生效益,“到現在8個月我一共賺了16萬元左右。”這名剛剛初中畢業的天才少年同樣也接到了很多軟件商店的邀請,“微軟、英特爾、聯發科、Google都給我打過電話,讓我考慮一下他們的軟件商店。”其中英特爾開出的條件最為直接,如果能在30天內提交應用,可以有500美元的獎金。但王臻現在無暇他顧,他正在開發第三款能在AppStore賺錢的產品。
CocoaChina網絡社區創始人劉冠群告訴《商務周刊》:我們估計“AppStore每天在全球實現約1000萬美元的收入,其中華人開發者差不多能占到1/10。”
中國商幫
CocoaChina是目前全球華人蘋果開發者的主要交流地。作為一個程序員,劉冠群一開始并沒有想這么遠。2007年底,他買了臺蘋果筆記本電腦在家做開發,發現網上沒有關于Cocoa(蘋果的軟件開發框架)的中文資料,于是就建了一個技術博客,介紹一些入門的知識和經驗。隨著人氣慢慢聚集,博客升級成了論壇。此時,蘋果的第一代iPhone手機剛在美國上市不到半年,國內只有一些零星的水貨用戶,大家的注意力還集中在iPhone新奇的觸摸屏上,沒人想到將來能給它開發軟件。
史蒂夫·喬布斯很快就給iPhone增添了新的產業內涵。2008年3月6日,蘋果對外發布了iPhone的免費SDK(軟件開發包),給第三方開發者、也給蘋果自己開啟了一個新的機會之門。蘋果的這個開放策略很受歡迎,6天之內,iPhone SDK得到了逾10萬次的下載。此時,“花生大大”來到了劉冠群的論壇。“花生大大”真名叫許向軍,是來自香港的中國第一代蘋果軟件開發者,基于從1985年開始的資深經驗,他在CocoaChina論壇上撰寫教學文章,解答其他開發者的技術問題——逐漸成了廣受愛戴的技術達人,根據他的網名dr_watson諧音,他在論壇被尊稱為“花生大大”。
“花生大大”可謂華人闖蕩AppStore的開山級人物。2008年7月11日,蘋果AppStore正式上線。商店的交易規則是:開發者首先將軟件上傳,經蘋果審核后上線出售,用戶下載購買,蘋果和開發者三七分成。之后僅僅4天,上傳的軟件達到800個,用戶下載量達到1000萬次,市場人氣被迅速推高。“花生大大”是首批進入這個軟件商店的開發者之一,他組建了一個小型的游戲開發團隊EpicForce,第一款上傳到AppStore的產品叫《CubicMan Deluxe》。
但回憶最初的那段日子,他用了“世態炎涼”這個詞。剛起步的EpicForce致信給很多網站,請求他們給自己的軟件做測評,“有回應的非常之少。”這種局面在第二年的春天有了徹底性的改變,2009年3月底,EpicForce新作品《iFighter》的 lite版(免費精簡版)大獲成功,10天內相繼登上了AppStore日本區、法國區、美國區的免費下載榜榜首,第19天達到了100萬的總下載量。這款3人合作開發出的飛機卷屏射擊游戲讓“花生大大”初嘗成功者的滋味,除了大批主動要求做測評的網站和粉絲來信,還有不少廣告公司前來尋找合作機會。
2009年5月8日,標價0.99美元的《iFighter》全功能收費版在AppStore上市,隨后在美國區沖到了總榜第三位和游戲榜第二位,在全球其他17個國家登上了游戲榜的第一位,最高日下載量達到了11851次。日進萬金,“花生大大”的這次成功,無疑互動性的提升了蘋果軟件商店和華人開發群體之間的影響。6月12日,“花生大大”在CocoaChina發帖,詳述了《iFighter》三個月來在AppStore里的成長歷程,除了排名沉浮,還包括日下載量等非公開性細節數據。
劉冠群認為,這種經驗共享精神,是推動華人開發群成長的重要因素,“國外也有一些比較大的開發者論壇,里面也有一些游戲界的牛人比如《DOOM》的開發者去參與,中國目前還沒有這種等級的開發者,但我們分享的程度更高。”隨著越來越多的華人軟件在AppStore里揚名立萬,這種共享從傳授型變成了互助型。2010年3月,上海開發團隊Triniti的產品《超級游戲盒子》取代《植物大戰僵尸》,成為美國區付費下載榜第一名。2010年9月18日是另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有兩款華人作品《Virtual Table Tennis》和《Mr.Runner》占據了AppStore美國區免費下載榜前兩位。
“從Made in China到Design in China,China威武!”一位開發者興奮地跟帖說。
而社區里諸多華人開發者共享出的數據,使劉冠群能夠清晰的感覺到市場的高度成長性。“很簡單,去年沖到美國榜第一的中國游戲《iFighter》免費版的日下載量是5萬,今年同樣也沖到第一的《Virtual Table Tennis》是48萬,你說這個市場是一個什么樣的增長態勢?”但他認為中國開發者要一起成長,否則無法和國外的大公司抗衡,“你看AppStore里面有EA、CAPCOM、Square、NAMCO,我們小時候都是玩著人家的游戲長大的,單獨你能打得過人家嗎?”
中國的開發者數量在快速增長,僅CocoaChina社區里的注冊會員就已超過了3萬人。CocoaChina社區的另一位合伙人、知名互聯網投資人陳昊芝對AppStore 的商業前景極為看好:“明年這個時候,全球AppStore免費下載數量會同比增長6—8倍,收費下載會增長3—4倍。第100名的團隊年收入將超過1500萬美元,目前國內團隊在全球前100的有兩支,預計明年可能達到3—5支。”
邊排雷,邊淘金
AppStore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開發者,一個直接的原因是,它給軟件從業者提供了一個追逐夢想的平臺。而且,這個平臺是能“伸手夠得到”的。這一點對于中國程序員來說尤其關鍵。如果說10年前人們還期望用友、金蝶、東軟能奮發圖強,成為世界級的軟件公司,那么隨著它們逐步淪為微軟、IBM等國際巨頭打工的第三方開發商或軟件外包商,中國軟件產業已經演變成一個“藍領加工業”。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有可能“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軟件商店,讓那些有才華、缺資源的中國年輕人終于重新看到了創意的夢想天空。
在加入空中網擔任iPhone項目負責人之前,洪亮是從個人組建小團隊開始起步的。2009年初,對于如何開始自己的“游戲夢”,洪亮有過這樣一番考量:網絡游戲的環節太多、開發時間漫長,做XBOX360、PS3這類游戲的門檻又過高,想來想去只有iPhone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因為iPhone能實現比較好的游戲效果,也不存在其他手機平臺讓小開發者頭疼的機型適配問題。“當時進入AppStore的大游戲公司還不多,我覺得有些品質很一般的游戲都能上榜,自己肯定也能行。” 于是洪亮找來相熟的程序員和做美工的朋友組成一個小團隊,花3個多月開發出第一款游戲產品《鯊魚的寶藏》。
王臻的動機則更加簡單。2009年底,這個還上初三的中學生在CocoaChina社區上看到一些開發者的成功案例,隨之心動開始學習Object-C編程語言,4個月后就獨力開發出了第一款產品《Amazing Mindreader》。
但他們的第一款產品都遭到了冷遇。“當時就滿腦子覺得好像黃金遍地的樣子,覺得只要一上AppStore,起碼一天賺100美元吧。”洪亮回憶說,“后來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游戲上去之后很快就無聲無息了,一周才七八十美元。”而王臻已不想多談自己那款幾乎已被遺忘的產品,但他從中發現了癥結:“那款產品是針對美國市場的,而我自己對美國用戶的了解并不夠。”
在最初的半個月慘淡之后,洪亮意外的迎來了轉機,他發現自己的游戲上了蘋果的推薦位。推薦位是AppStore的推廣機制之一,蘋果每周會從眾多新上傳的軟件里篩選出一批進行推薦,以使其得到更多的用戶關注度。洪亮的《鯊魚的寶藏》上了第三檔的推薦位,下載量一下升了很多,最多的一天接近200次,但一個月的推薦期過后,銷量又下來了。“經過這個,我才知道不能光把產品傳上去,還要做各種方式的推廣,我就開始重點研究這個方面。”
從第二款游戲《幫你做決定》開始,洪亮試著使用一些推廣方法。這款產品上線初期的銷售同樣慘淡,也沒有受到蘋果的推薦位青睞,洪亮決定采取免費策略,但一天的下載量仍不到2000。一籌莫展之際,洪亮想起自己有一本在網上很受歡迎的電子版小說,一天有幾千次的下載量,洪亮就在那篇小說里加上《幫你做決定》的廣告,相當于一天幾千次的廣告打擊終于把《幫你做決定》推上了AppStore中國區的排行榜。但在美國區不能用這種方法,洪亮就在AppStore里花錢打廣告,結果發現收效甚微。“可能美國人習慣于自己做決定吧。”洪亮笑道。
從上推薦位、做廣告,到免費和IAP轉化率,此后洪亮對不同推廣策略的運用逐漸深入和嫻熟。自2010年3月加入空中網,洪亮帶領團隊開發的5款游戲都得到了AppStore的推薦。此外,洪亮認為選準市場方向是產品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他目前每周都要撰寫一個“AppStore Top100榜單新上榜游戲分析”,除了開發者之間的共享目的,他說這也是在強迫自己研究這個榜單。
“我要知道現在流行的是僵尸還是忍者,比如我知道忍者這個東西現在在美國比較火,才做了《忍者胖雞》系列。”8月中旬,空中網的《忍者胖雞HD》最高沖到了美國iPad收費排行榜第19位。
回顧從去年8月發布第一款產品到現在,洪亮說自己就好像不斷在AppStore里“趟到地雷”然后再“排雷”,“酸甜苦辣都體會到了,這個市場有它自己的規則,而且這個規則還在不斷發展”。
而“天才少年”王臻在發布第一款手機軟件之后的第四天,就連夜開發出了《快遞追蹤》。這個新產品的目標客戶從美國轉回中國,主要功能是讓用戶通過手機,能實時查詢到自己包裹在國內幾十家快遞公司的遞送狀態。“因為我自己也喜歡網購,覺得iPhone上沒有類似軟件,當時也沒有考慮賺不賺錢,就花了一夜的工夫開發了一個放上去,沒想到從第三天開始,每天就有100多美元的收入了。”回憶初次的成功,王臻說自己那時的編程“確實很菜”,但是學習到了怎樣去調整策略迎合市場。
兩個多月之后,王臻拿了第三款產品《掌上淘寶》。“ 5月8日上市,10日就沖到了中國區第二,當天的下載量是146份,接近三百美元。”王臻對自己的成績記得很清楚。
16歲的年齡,初三學生的身份,獨力完成的編程、美工和推廣,不俗的下載量,王臻將自己的成績歸結于“我主要是市場看的比較準,知道什么產品有市場什么沒有市場。另外我是一個學生,開發成本比較低”。而在王臻輕描淡寫的自述之外,他在成長過程中已經顯現出了一些過人的天賦。出于興趣,王臻在小學六年級時開始自學編程語言Delphi,初二時編寫的一個小程序在網上得到這樣的評價:“這是個老掉牙的話題了,不過實現策略簡直太牛了,最近中學生讓我們這些靠Delphi端飯碗的朋友抓狂,感覺壓力真大啊,快落伍了,21世紀的中學生就是不一樣啊”
王臻的AppStore生活主要在課余進行,他毫不讓人意外的厭惡應試教育。“我覺得成功的教育應該是讓學生自己真正想學。我從不寫作業,從不聽課,即使這樣成績仍舊在全班前20名。”今年夏天初三畢業后,他不需要再回到那個不喜歡的課堂了,家人同意他到美國上學。“或許留學的日子不會輕松到哪里去,但至少我想比在國內面對成堆的試卷好點。”他說,“至少在國外,興趣還是有點價值的。”
劉冠群認為,AppStore對開發者來說最主要的意義,就是解決了銷售渠道和支付問題。“只要你產品做得好,可以省下來很多營銷的錢,直接推向全世界,同時有蘋果幫你收款。如果你有一個好的idea,你甚至可以去和一個團隊競爭,這是我覺得這個市場最有意思的地方。”
但由于進入門檻低,軟件商店里的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洪亮建議個人開發者在進入之前要保持冷靜。“總體來說,這個市場還是充滿著機會的,但是有的人因為這個放棄原有的工作,我就總勸他們先業余嘗試一下。”他說,“這個市場也是二八原則,小部分人把錢都賺走了。”
中國的硅谷車庫
今年“十一”長假前后,AppStore中國區迎來了一波整體行情。王臻的軟件日銷售收入最高提升了10倍,洪亮團隊的產品下載量也上升了5倍。這當然和9月25日iPhone 4在大陸正式發售所帶來的用戶量激增有關。
這波行情在10月10日之后開始呈下滑趨勢,因為這一天,針對iPhone 4的越獄軟件在國內網站上出現了。安裝了越獄軟件的iPhone手機可以突破蘋果的限制,免費使用盜版的AppStore軟件。
不過中國開發者們對此反應總體頗為平靜,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原本就瞄準的是外國人的錢包。據CocoaChina社區不久前做的一個會員調查顯示,中國開發者在AppStore上的收入只有8.6%來自國內用戶,因此有70%以上的中國開發者將目標客戶鎖定在國外市場。洪亮告訴記者,AppStore中國區此前也經歷過另一次繁榮,那是2009年底iPhone 3GS在大陸正式發售,后來同樣因越獄軟件的出現很快出現下滑。不過他認為不能否認AppStore中國區在發展,因為“以前中國區的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
不光AppStore,在Android Market里同樣有類似情況存在。張永強的RockPlayer軟件在網上很快就出現了盜版,他也表現得相當淡定:“在國內,指望靠賣軟件賺錢本來就不靠譜,我們正在嘗試一些新的商業模式。”
近期在中國開發者中流傳著一個“代碼老農”的故事:國外一位程序員Max Klein到云南一個偏遠小鎮旅游,在網吧偶遇一個叼著半截香煙的中國“中年大叔”,大叔用一口鄉土氣息濃厚的英語告訴Max Klein,他在種田之余喜歡開發軟件,拿到國外共享軟件網站一個月能賣5000美元。大叔自述自己在一個朋友那里學會編程,之后在那個朋友的推薦下到一個國外網站接活,并逐漸發現了一個“真理”:“如果對用戶的需求多加注意,我就能知道現在開發什么軟件最賺錢。”
這個故事揭開了一個隱秘的世界。資深的程序員郝培強說,歐美軟件市場里大半的共享軟件實際上都出自中國人之手,界面是英文的,大多數都沒有中文版。他說從1997年至今,國內互聯網行業出現過兩次高潮,一批門戶、網游和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的成功造就了無數千萬甚至億萬富翁,但通用軟件行業的春天卻從沒有來過。“我們的聰明才智、艱辛努力,在自己的國度里沒有任何價值。所以只能去服務認同我們價值、能給予我們回報的人。”他說。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金山軟件,這家長期致力于民族軟件發展的公司在中國幾無市場,不得不嘗試將WPS Office和金山毒霸賣到日本,現在WPS Office已成為僅次于微軟Office的日本市場第二名。
這樣看來,軟件商店的出現,給中國的軟件行業帶來了另一層意義:一個更便捷的出口。中國開發者可以通過這個出口,更方便的參與全球市場的競爭,并從中獲利。盡管他們現在開發的軟件產品還大多是些小游戲和小工具,但從中獲得鼓勵和贏利的年輕人們未來是否有更大的可能性,誰知道呢?畢竟,比爾·蓋茨、貝索斯、拉里·佩奇、塞吉·布林這些硅谷的大人物都是從車庫開始創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