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對中國可能存在的貿易保護主義心存憂慮的GE,正在用更多的投資來表明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11月9日,通用電氣(GE)董事長兼CEO杰夫·伊梅爾特(Jeffrey Immelt)從印度匆匆趕到北京。曾經40多次訪華的伊梅爾特,這次帶來了未來3年超過20億美元投入的禮物。
這算是一筆不小的禮物。過去10年,GE在華的科技總投入也只是10億美元。20億美元中,5億美元用于在成都、沈陽和西安等六個城市建立創新中心,計劃新增科研人員1000人,以拓展GE在中國的技術創新和客戶支持能力。另外的超過15億美元,將用于同行業領先的大型國企建立合資企業。
“在航空、能源、運輸、醫療以及金融服務這些領域,中國都是全球增長最快、最具潛力的市場,我們承諾繼續把GE的技術和創新優勢帶到中國,更有效地支持中國應對經濟發展的新挑戰。”伊梅爾特說。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伊梅爾特保持了他習慣性的微笑,只不過相比以往似乎更開心了,這應該歸功于中國剛剛公布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伊梅爾特表示,中國政府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將重點加大新能源投入和科技創新,“這個規劃與GE的特長很契合,我們將積極參與中國下一個5年的經濟發展,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華大幅增加投資的承諾,也打消了人們對于GE在華戰略可能生變的猜疑。此前境外媒體報道稱,伊梅爾特曾在今年6月的一個場合對中國的保護主義傾向表示出憂慮,認為GE在中國正面臨25年來最嚴峻的經營環境。
對于這段引發風波的言論,伊梅爾特并不回避。“我確實曾擔心全球的保護主義,不僅是在將自主創新作為國策的中國,在美國、日本等其他國家也可能存在。”他說,“保護主義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他解釋說,中國總理溫家寶對中國外資政策的闡述打消了GE的顧慮。9月14日,溫家寶出席2010夏季達沃斯年會時表示,所有在中國的外資企業都享受國民待遇,在自主創新、政府采購和知識產權保護上,中國將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由于受金融危機沖擊,2009年GE的全球銷售額下跌14%,而中國地區收入53億美元、同比上揚14%的業績成為GE該年的最大亮點。“中國將繼續是GE發展的引擎。”伊梅爾特堅定地說。
伊梅爾特此次訪華,還宣布了與中國企業最新達成的一系列合資協議,包括機車推進系統、鐵路信號系統、智能電網技術、配電和城市軌道交通解決方案等業務領域。據他介紹,今年GE將與中國南車集團共同參與競標美國高速鐵路項目;與國家電網公司合作,開展對于充電設施的研究,未來有計劃在華投資電動車產業。他還透露,隨著時間的推移,GE也許會和現金流很好的其他一些工業公司進行聯盟,和他們在中國一起建立金融服務公司。
伊梅爾特說:“這次宣布的合資協議體現了GE公司的一貫戰略,那就是在中國建立廣泛的伙伴關系,支持GE在中國和全球市場的業務增長。”
他坦承,對任何一家跨國公司的CEO來說,最大的挑戰莫過于在整個世界市場環境變化速度非常快的背景下,確保公司能夠跟上變化。
作為加速全球化的一個策略,就在11日這一天,GE董事會宣布將全球副董事長約翰·賴斯從美國調到香港,負責GE在美國以外所有地區尤其是高增長市場的業務。在32年的GE職業生涯中,賴斯領導過GE兩個最全球化的業務集團:能源和交通運輸。
伊梅爾特強調,在約翰·賴斯領導下,將能更好發揮GE在多個領域的特長和全球化人才優勢,更有效的實施增長和出口戰略。“為了在全球市場更好地抓住增長機遇,GE的管理方式必須更加分權,團隊行動更加快捷,更本地化。”他補充說,“GE將一如既往的堅持全球化,并致力于創造就業機會,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