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前三季度,總體來看,我國重點產業由“回升向好”向“穩定增長”轉變的態勢基本確立。其中,汽車、裝備制造、船舶、機床、石化、紡織、輕工產業均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而鋼鐵月度產量連續兩個月同比負增長、有色金屬和物流業增速放緩、電子信息產業首現月度增加值增速低于工業平均水平且出口增速放緩等狀況,應引起關注。
汽車:產銷形勢向好,出口較快增長。1—9月,國產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308.27萬輛和1313.84萬輛,同比增長36.1%和35.97%,逼近去年全年水平。預計今年全年國產汽車產銷有望突破1700萬輛。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汽車整車企業出口數據顯示,9月份汽車企業出口4.79萬輛,比上月增長1.54%,同比增長達到57.24%;1—9月,出口38.43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76.79%。
鋼鐵:粗鋼月度產量連續兩個月同比負增長,連續第4個月庫存下降、價格回升,鋼材出口量增速放緩,但仍處高位。從4月份同比增長27%開始,粗鋼產量增速持續走低,轉為8月份的同比下降1.1%,9月份更同比下降5.9%。9月末,全國26個主要鋼材市場五種鋼材社會庫存量合計為1478萬噸,環比減少12萬噸,降幅0.77%,連續第4個月庫存下降。9月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CSPI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119.43點,比上月末上升2.46%,比上年同期上升16.35%。1—9月,中國共出口鋼材3394萬噸,同比增長116.1%,比上半年放緩36.2個百分點。
紡織:工業增加值增速加快,出口同比增速放緩。1—9月,紡織行業增加值增長12.4%,同比加快4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9月,紡織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1%,比上月加快0.5個百分點。1—9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1498.2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其中,紡織品出口563.3億美元,增長30.7%,服裝出口934.9億美元,增長19%。9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200.1億美元,同比增長19.5%,而8月份同比增速高達28.3%,在5月份同比增速達到最大值33.5%。
裝備制造: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放緩,出口增速持續加快。1—9月,裝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6%,比上半年回落1.8個百分點,同比加快10.4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增長17%,比8月份回落1.8個百分點,同比加快0.2個百分點。1—9月,裝備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30.6%,比上半年加快1.4個百分點,比2008年同期增長8.5%;其中,9月份同比增長31.4%,環比增長7.1%。
船舶:生產、出口和新訂單形勢均有所好轉。1—9月,全國規模以上2054家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860億元,同比增長24.2%,增速較上半年減緩0.8個百分點,但比1—8月增速加快0.8個百分點;1—9月,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2128億元,同比增長17.9%,與上半年增幅持平,比1—8月增速加快0.4個百分點。1—9月,我國新承接船舶訂單5071萬載重噸,是去年同期新接訂單量的3倍。
電子信息:首現月度增加值增速低于工業平均水平,出口增速也略有放緩。從各月度增速看,除8月增速小幅回調外,其他月份均呈逐月下滑態勢,9月增加值增長11.6%,比8月下降3.3個百分點,比全國工業平均水平低1.7個百分點,這是該產業今年以來首度出現月度增速低于工業平均水平。1—9月,電子信息制造業出口交貨值為24580億元,同比增長28%,比上半年回落2.2個百分點,比2008年同期增長14.8%,三季度比二季度增速下降4.7個百分點。由于產業出口依存度為58.5%,出口對產業影響較大。
石化:化工工業增加值增速減緩,多數化工產品價格繼續上漲,石化出口接近金融危機前最高水平。9月份,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比上月加快1個百分點,但總體來看,同比增速呈減緩趨勢。1—9月,化工行業增加值增長16.6%,同比加快4.9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2.3個百分點。9月份,在中國化工網監測的68種化工產品中,當月價格呈現上漲態勢的有33種,占48.5%,呈現下跌態勢的有11種,占16.2%,維持平穩的有24種,占35.3%。1—9月,出口總額981.58億美元,增幅為38.8%。
輕工:工業增加值增速穩定,出口交貨值穩定增長,利潤增速穩步提高。1—9月,輕工行業增加值增長16.6%,同比加快6.7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1—9月,出口交貨值增長24.8%,比2008年同期增長13.3%。1—9月,食品和飲料制造業累計實現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2.3%和23.3%,其中9月份分別增長21%和28.6%;造紙及紙制品業、家具制造業、塑料制品業累計實現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8.1%、46.5%和38.8%,其中9月份分別增長14.6%、52.8%和42.3%。
有色金屬: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增速減緩。1—9月,中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共計2356萬噸,同比增長23.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7.4個百分點。整體來看,2010年以來,中國十種有色金屬各月產量在上半年一直保持增長態勢,但自7月份開始出現連續3個月下降。此外,與2009年同期相比,各月均有較大增幅,但增幅總體呈回落趨勢。
物流:全社會貨運量增速減緩,公路、水路、鐵路、民航運輸貨運量增速均減緩。1—9月,我國全社會貨運量233.04億噸,同比增長14.5%,比1—8月放緩0.3個百分點,增幅同比提高9.5個百分點。其中,1—9月,鐵路運輸完成貨運發送量27.07億噸,同比增長12.2%,比1—8月增速減緩0.6個百分點;水運貨運量26.97億噸,同比增長15.5%,比1—8月放緩0.2個百分點;公路貨運量114.5億噸,同比增長15.5%,比1—8月放緩0.5個百分點;民用航空貨運量406.5萬噸,同比增長29.9%,比1—8月放緩3.7個百分點。
機床:金屬切削機床及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同比增長,數控化率提升,出口大幅增長。1—9月,我國生產金屬切削機床54.5萬臺,同比增長32.3%;生產數控金屬切削機床157822臺,同比增長66.51%;機床行業平均產量數控化率為29%,高于2009年的24.5%,其中,9月份我國機床行業產量數控化率升至33%,再創年內新高。1—9月,我國出口金屬加工機床572.7萬臺,同比增長23.96%;出口金額約為13.2億美元,同比增長34.12%;出口平均單價為235美元/臺,同比增長6.5%。
二、存在的問題
1.價格普遍上漲,仍面臨較大成本壓力
剛公布的10月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4.7,不但優于市場預期,而且連續第3個月出現回升。10月份,購進價格指數為69.9,較上月急增4.6%。從行業來看,20個行業全部高于50,其中10個行業達70以上,化纖制造及橡膠塑膠制品業等3個行業超過80,當與棉花和天然膠價格上升有關。內地棉花價格已由9月份的每噸約18000元人民幣升至27000元,累積已漲價近50%。由此可以預期,未來通脹仍面對較大壓力。
2.ECFA或對部分機床細分行業形成沖擊
備受關注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于9月12日正式生效,其中在機床產業方面,大陸承諾減免10%的關稅進口臺灣機械產品107項,包括數控臥式車床、數控鉆床、數控平面磨床、其他金切數控機床、研磨機床、砂輪機、拋光機床、插床、拉床、鋸床或切斷機、龍門刨床、鍛造或沖壓機床及鍛錘、非數控沖孔、開槽機、沖剪兩用機及工具機零件、刀具等。由于臺灣地區機床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中國大陸一直是臺灣機床的最重要市場,1—7月臺灣地區出口至大陸及香港地區的機床價值7.47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48.2%,同比增長104%。因此,相關機床企業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尤其是中檔、中小型數控機床和主要功能部件,需引起企業和行業部門的關注。
3.國儲拋棉難以有效遏阻棉價上漲
為穩定國內棉價,解決紡織企業原料短缺的難題,今年8月初,中儲棉開始拋售國家儲備棉,但拋售并沒能遏制棉價繼續上漲的勢頭,到9月中下旬,國儲棉的競拍成交價格甚至超過每噸21000元。隨后不久,為緩解市場供應緊張和遏止棉價持續上漲,中諸棉再度拋售了40萬噸國家儲備棉。首次拋儲后,國家可以掌控的儲備棉只剩不到70萬噸,這甚至還不夠國內紡織企業20天之用;而再度拋儲后,國家可利用的儲備棉不過20萬噸左右,對市場幾乎難以造成影響。由于國家在棉花儲備方面投入的資金不足、加上各地倉儲規模的制約,我國當前的棉花儲備規模有限。棉花市場放開后,國家收儲規模最大時總量也不過270多萬噸,而我國每年的棉花消費總量卻超過1000萬噸。
4.其他產業應關注的風險
(1)鋼鐵:警惕一些地區在短期“突擊行動”達到預定目標后,限產政策執行力度有所松動,部分不達標鋼廠又開始恢復生產。
(2)船舶:船舶企業經營形勢仍不樂觀,主要表現在新接訂單價格低,與最高位相比,跌幅達30%—40%。
(3)機械設備:我國機械設備嚴重依賴國外零部件的風險已經顯現,上半年,工程機械中挖掘機的銷量爆發式增長,但是由于國外零部件供應不足,導致下半年的銷量急速下滑。
(4)電子信息:三季度出口下滑對行業影響明顯。7—9月份電子信息出口增速逐月回落,9月同比增長18%,比8月下降近10個百分點,是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由于外向度較高,出口增速大幅下挫會導致全行業增速放緩。
三、對策建議
1.完善棉花收儲機制
國家應盡快完善現有的棉花收儲機制,實行更加靈活的儲備方式,甚至可以考慮把國外棉花也納入我國的收儲范圍,當國際棉價低于國內棉價時,以保障在需要調控時國家手中有充足的棉花資源進行“定時、定向”拋儲。從長遠看,國家還應鼓勵我國棉花經營企業、紡織企業走出國門,到亞洲和非洲一些國家生產、收購棉花。此外,我國還需盡快培育自己的大型跨國農產品購銷企業,這樣既能有效滿足我國國內棉花市場的需求,還可以有效抵御國際棉花巨頭對我國棉花市場的滲透和控制。
2.進一步減免部分關鍵設備及零部件的進口關稅
4月,我國修訂了《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進口關鍵零部件、原材料商品清單》,但仍有部分關鍵設備沒能進入清單。如目前對自主研制的數控高精磨床所需進口零部件加征關稅,同時進口同檔次的數控高精磨床卻能免征關稅,這對企業自主研發的積極性是一種打擊。相關部門應深入了解企業需求,進一步優化優惠關稅政策。
3.海關要對列入ECFA的產品嚴格把關
海關要對列入ECFA的產品嚴格把關原產地原則,以防止第三地貨物或服務借此通過臺灣進入大陸,規避稅收以及貿易救濟措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