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月8日,印尼Muntilan,默拉皮火山噴發后當地農民在火山灰覆蓋的田間勞作
2、11月15日14時,上海余姚路膠州路,一棟高層住宅樓發生火災,截至16日已經造成53人死亡
3、11月16日,美國宇航局宣布在距離地球五千萬光年以外的太空發現一個年僅31歲的黑洞,這是目前唯一一個人類全程見證它形成的黑洞
4、11月14日,緬甸仰光,緬甸民盟總書記昂山素季在民盟總部發表公開講話后,高舉“我也愛你們”的標語
“拒無霸”
指因心態浮躁,盲目擇業,面試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求職者。這是在應屆高校畢業生中的流行詞,用來形容多次面試都不成功,但又毫不氣餒的人。從以往崇拜有無數面試機會的“面霸”轉而崇拜百折不撓的“拒無霸”。一方面,用人單位條件過高,或者心存偏見,又加上就業形勢不景氣,導致許多人在求職時無功而返;另一方面,在很短時期內能投出數百份簡歷,也表明求職者對于自己最適合做什么、最想做什么,非常茫然。
海水進疆
最近有人提出了“海水西調、引渤入新”的新思路,即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線東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余脈進入新疆。此設想是通過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鹽湖、咸水湖和封閉的構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從而鎮壓沙漠。同時,大量海水依靠西北豐富的太陽能自然蒸發,作為濕潤北方氣候的水汽供應源增加降雨,從而達到治理我國沙漠、沙塵暴,徹底改變華北、西北地區生態環境惡劣的目的。民間把這類工程喻為“給長城貼瓷磚,炸開喜馬拉雅山,給赤道鑲金邊”。
1.76億美元
法國總統薩科齊首次乘坐新專機,飛赴韓國首爾參加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會議。這架被戲稱為“薩科號”的專機是一架改裝后的空中客車A330型客機,總共花銷高達1.76億美元,把它提升到與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的“總統一號”同一水平。
1%
據透露,通用汽車首次公開募股交易,上海汽車屆時將成為通用汽車海外股東之一。上海汽車將可能投資約5億美元,獲得通用汽車約1%股權。中東和亞洲地區的一些主權財富基金也有可能收購價值逾10億美元的通用汽車股票。
35小時
根據YouTube公布的數據,YouTube每分鐘上傳至該網站的視頻長度已達35小時,每天上傳至該網站的視頻長度達5.04萬小時。如果美國三大電視網每天播放24小時,一周7天,一年365天不間斷播放60年,才與YouTube每30天增加的內容一樣多。
900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上交所、深交所、大商所、鄭商所和上期所等五大交易所最近6年的凈利達500億元,傭金收入近900億元。考慮到其他收入和全國的地方產權交易所收入,全國交易所最近6年的累計收入將超過千億。
崔天凱批評美國“還沒過河就想拆橋”
“中國有個成語叫‘過河拆橋’?,F在有些人還沒有過河就想拆橋,難道不怕掉到水里嗎?”11月6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嚴厲批評美國在G20首爾峰會前推出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是“未過河就拆橋”。崔天凱說,美聯儲有權作出自己的決定,但希望美聯儲能充分考慮到,他們所作的決定帶來的影響是世界性的,作決定的時候不能只考慮本國的經濟。
美聯儲11月3日宣布推出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到2011年6月底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以進一步刺激美國經濟復蘇。美聯儲的決定不可避免的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負面沖擊,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對此表示憂慮和警戒,并紛紛采取措施以應對美聯儲向全球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美國欠我們一些解釋?!痹诔鱿粋€關于二十國集團峰會的傳媒吹風會上,崔天凱公開表明了不滿,“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在這個問題上要表現出負責任的態度?!彼洕鷮W家的話指出,“美國的政策會生成‘溢出效應’。如果美國一直執行這種政策的話,恐怕不僅僅是‘溢出’的問題,最后還會成為‘洪水’。”他表示,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新興經濟體和廣大發展中國家都受到世界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一個國家的財長說過,濫發鈔票就等于變相操縱匯率”。
崔天凱批評美聯儲獨斷專行的決定有悖G20的努力,“盡管二十國集團有效協調了國際社會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行動,但是現在國際經濟發展仍然面對許多不確定性。在這個時候,尤其需要保持同舟共濟的精神?!?/p>
皮埃爾·布勒:疲憊的巨人
雖然尚沒有任何貨幣能代替美元,成為世界的儲備貨幣和交易貨幣,但是戴高樂當年稱的這種“過高的特權”正遭遇靜悄悄的攻擊。2010年3月,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的“東盟+3”集團創立了一個名為“清邁倡議”的1200億美元儲備基金。與1997年的情況不同,這次美國并沒試圖把這個“亞洲貨幣基金”扼殺在搖籃里。
歐洲在危機剛開始時處理得不錯,但隨后當希臘面臨公共債務違約的前景時,歐洲進入了波濤洶涌的水域。這場“危機中的危機”暴露了歐元區管理的薄弱,也讓人們再次懷疑:成立一個各成員國的競爭力有著巨大差距的貨幣聯盟是否可行。
這場危機同樣還加劇了政治問題。在這次全球衰退中可能是受災最嚴重的日本面臨著日益嚴重的道德、人口結構以及管理上的危機。在歐洲,各國首腦相互間的爭吵表明,各國并沒有團結在歐洲一體化理想的背后,也完全暴露了歐盟各國的國家利己主義。最后一點,這次危機摧毀了西方在意識形態上的支配。過去的幾十年中,金融危機常常源于發展中國家,“品德高尚的”西方及其所屬機構假裝圣潔地幫助它們。而這次風暴源于世界經濟的核心美國,并在市場自我恢復思想的放任下愈演愈烈。
和過去一樣,許多人的天然直覺是把美國視為全球復蘇的推動引擎。美國以14萬億美元的GDP居世界首位。美國確實有其優勢,優勢來源于它的創新能力、先進的技術、企業家精神以及不知疲倦的樂觀精神。但是,質疑之聲越來越響。幾十年來,美國這一經濟引擎用霸權方式維持全球經濟穩定,而今它似乎很難一如既往。民用工業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海外的軍事承諾帶來沉重的負擔、工資停滯不前,所有的這些都表明美國巨人可能累了。
最令人擔心的是美國日益上漲的公共債務,如今已占GDP的95%,而且據美國審計署的保守估計,債務會在2018年前飛漲到18.4萬億美元。如果再算上社保和醫療體系帶來的潛在債務,那么美國將面臨史無前例的和平時期債務水平。
美國無力在自由的秩序內保證全球繁榮和穩定后,世界會出現另一番景象:重商主義、保護主義以及貨幣戰爭帶來日益加劇的沖突。只有世界大國達成多邊解決方案才能維持一個穩定可行的全球秩序。2008年當G20論壇被升級成一個負責全球管理的首腦峰會時,這一目標就已經被提出。所有大型新興國家加入峰會似乎是取得G7未曾享有的“全球合法性”的最有效途徑。
但是G20能不負眾望嗎?正如去年12月哥本哈根混亂的氣候峰會所顯示的,會議桌上國家代表的數量以及各自分歧之多(甚至新興國家內部也有分歧)使未來的前景堪憂。目前的“貨幣戰爭”是這種混亂的另一種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