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連串的流行相繼實現,公司就會成為被崇拜的偶像,而這又會加快其新產品的流行
“蘋果皮”,一種能將iTouch轉為iPhone的產品轟動整個世界,讓人再度領略了蘋果的魅力。其實,如果單從技術層面來分析,從最初的iPod到iPhone再到iPad,蘋果公司并無明顯優勢。但是,它卻通過技術產品的時尚化制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流行。
制造流行是許多企業夢寐以求的。盡管“長尾”也很誘人,但毫無疑問大多企業還是會選擇被關注的“頭部”,蟄伏在長尾之中只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許多研究表明,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從眾心理。人們往往會根據他人的判斷而判斷,依據別人的選擇而選擇。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不可枚舉,從環肥燕瘦到瘋狂的郁金香,從萬寶路牛仔再到今天的蘋果,制造流行的關鍵恰恰在于勾起人們的從眾欲望。
“驚艷產品”是首要條件。在非稀缺條件下,尤其是當相互競爭的同類產品較多而產品功能趨于同質化時,人們不再滿足于功能性消費,而是會追求產品的外在特質。因此,大多情況下,能夠引爆流行的產品基本上都是那些能夠一顧傾城的驚艷產品。
iPod推出時,MP3已大行其道,但iPod這種精致的小玩意還是讓人眼前一亮,產生一種占有欲。不僅如此,它還會引發連鎖營銷的效果。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看到別人擁有時,他也會禁不住怦然心動。iPhone也如此。在手機領域,蘋果是后來者,不論是與諾基亞還是與摩托羅拉相比,它都不占先入優勢。然而,它還是硬生生刮起了又一股旋風,有人甚至以能獲得一部高仿iPhone為榮。如果從手機功能來看,iPhone也算不上太高人一籌,因此其流行必定有消費心理層面的因素。
從價格方面來看,能夠制造流行的產品所定位的市場應有足夠多的潛在受眾,而非定位于長尾理論所說的“利基市場”。這就意味著其價格必定是目標顧客群可企及的。如果價格遠遠偏離,產品不論如何驚艷也很難大范圍流行,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那些讓人嘆為觀止的豪華車。蘋果產品的價格雖然較高,但對許多粉絲來說卻還是完全夠得著的。
最關鍵的一點在于,產品要成為制造正面落差而非負面落差的載體。所謂正面落差,是指消費者使用產品之后,他們會發現產品的實際功效要大于其預期。負面落差則截然相反。具備正面落差的產品能夠通過口碑加速產品的流行,那些完全靠廣告而一炮打響的產品或企業,其實是制造了負面落差。因此,制造流行不能寄托于單純的炒作,它必須與厚實的功底相結合。
制造正面落差是件知易行難的事,連蘋果也險些失手。iPhone4天線問題就讓蘋果迷們為它捏了把汗。聯想也曾做過MP3,但沒做成功。拋開商業模式的因素不說,很顯然,聯想的MP3產品制造了一種負面落差,其產品質量與聯想的品牌形象極不匹配。因此,當越來越多的手機具備MP3功能之后,聯想的MP3就走到頭了。
一連串的流行相繼實現,公司就會成為被崇拜的偶像,而這又會加快其新產品的流行。從iPod到iPad,蘋果正是制造了這樣一種崇拜。據估計,iPod銷量達到1億臺需要360天,iPhone需要74天,而到了 iPad卻只需短短28天!這就是崇拜的效果,是制造流行的至高境界。然而,對于企業自身而言,面對被崇拜,還是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因為既然是流行就不會長久,而狂熱也終有退潮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