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房價在政策的調控下并沒有下跌,但銷量的確受到了影響。在資金回籠緩慢、融資渠道不暢的情況下,地產企業的資金鏈開始緊繃
房地產調控嚷嚷了近一年,并在今年4月達到空前規模。在持續而嚴厲的調控政策之下,地產企業已悄然迎來資金大考。
銷售業績普遍不及格
7月6日,萬科A發布公告,1~6月公司累計實現銷售面積320.2萬平方米,實現銷售金額367.7億元。由于此前訂下的2010年銷售目標是800億元,計算下來,萬科上半年僅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46%。
時間過半,任務未過半。“龍頭老大”萬科并不是唯一的銷售業績未及格的上市房企。公告顯示,保利、金地、恒盛、龍湖、復地、綠城、富力等多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均未完成全年銷售收入的一半,最差的只完成了四分之一。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聯合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發布的《2010年中國房地產企業上半年銷售排行榜》顯示,在排名前20位的大型房企中,前六個月只有恒大地產一家完成了全年銷售目標的50%以上,超過九成的房地產企業均未能完成今年銷售目標的一半。
再融資屢屢受阻
5月12日,招商地產發布公告稱,因受經濟環境和政策變化影響,公司股價大幅下挫,公司董事會擬撤銷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
事實上,遭遇融資困境的不止招商地產一家,萬科去年提出的112億元公開增發計劃,也未能順利進行。
據悉,為配合逐步收緊的貨幣政策,防止開發商通過股市融資來償還銀行貸款或補充營運資本,從根本上抑制地產泡沫,證監會已經采取措施,暫停地產或與房地產開發相關的上市公司通過股市進行再融資。
IPO步履維艱
據長江證券研究部統計,在2008年底至2009年期間,成功借殼的地產公司有17家,包括中潤投資、榮安地產、萬方地產等;遞交了重組方案,但尚未拿到批文的則有18家。由于再融資環境和地產市場均發生了變化,它們中的一部分已放棄了借殼計劃。
內地房企在A股市場借殼上市舉步維艱,在香港市場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2009年第三季度,共有恒盛地產、寶龍集團、華南城、禹洲地產、恒大地產、明發地產、龍湖地產、花樣年等8家內地房企完成香港上市。除了恒大和龍湖之外,其他6家上市公司均遭遇了破發的命運。其中,恒盛地產、華南城、禹洲地產、明發集團上市首日即跌破發行價;花樣年上市次日破發;福建寶龍地產在降低了招股價之后,才勉強擠上港交所,上市第四個交易日跌入破發團隊。此外,卓越置業和融創中國則宣布暫時中止上市,卓越已是第二次IPO失敗,而融創則是第三次。
銀行收緊貸款門檻
7月20日,銀監會召開第三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議。一位與會銀行業人士透露,此次會議議題之一,強調各商業銀行要控制好土地儲備貸款,控制土地抵押率及貸款去向管理;要加強開發商的風險管理,對開發商進行“名單式管理”。
所謂“名單式管理”,是指銀監會已將住房建設部給定的較好開發商名單下發給了商業銀行,且正爭取提供住房建設部提供資質較差的開發商名單,以要求銀行對此類公司貸款更加謹慎,并結合實際情況控制貸款的額度。
上述銀行業人士稱,目前還沒有看到“資質較差的開發商名單”,但國土資源部向銀監會提供了《有關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閑置情況表》,曝光了1457宗閑置土地。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會上強調,國土資源部開展了為期五個月的集中整治,商業銀行應密切配合,對閑置土地進行排查。
按銀監會此前的規定,無論被閑置原因在政府還是企業,只要被認定為閑置一年以上,銀行就必須對已發放貸款進行處理,同時暫停新貸款。上述銀行業人士介紹,該行去年已“將房地產開發貸款的審批權限上調至總行,限額管理,封閉運作”。此番閑置土地名單出爐之后,正在“根據名單,對已放款、已批復未放款和審批中的開發貸款進行逐一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