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波最近有點煩,但是他不會選擇放棄。其實,在此之前,徐水波有N個理由可以選擇放棄:企業成本的不斷上漲、兩種企業文化的糾結與交錯、金融危機的沖擊……但他一直堅持到現在。那么,這次呢?
《新財經》:您的辦公室里有很多佛教文化的影子。您信佛?
徐水波:是的,我信佛。
《新財經》:您是因為有過什么經歷之后才開始信佛的呢?
徐水波:是因為一場變故。1987年,我有個弟弟去世了。與此同時,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些《易經》這樣的書,里面告訴我很多自然界的秘密,讓人變得平和。從此我就喜歡上了佛學。
《新財經》:宗教信仰會在您的工作決策中產生影響嗎?
徐水波:這個對于任職在外企的我還是比較有幫助。因為,相對來說,外資企業的人文關懷會少一些,原則性更多一些,不管是歐洲公司還是美國公司。但信佛之后,我對“人性”體會得就更深刻一些。比如,一些員工由于能力有些欠缺,導致工作做得沒有那么完美,但這個人又很努力,那么,我不會像一般的外資企業那樣直接換人。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獲得自己的機會。當然,如果是原則性的問題,那這個問題肯定必須要解決掉。
我覺得信佛以后,我的事業心更重了,但人更平和一些。
《新財經》:從人力資源總監成功轉型到首席執行官之后,您的生活有什么變化?
徐水波:嚴格地講,我幾乎沒有什么自己的生活了。
《新財經》:那您在做首席執行官之前的主要娛樂項目是什么?
徐水波:以前,我每個禮拜要打三四次高爾夫,后來一年都打不上三四次,而這兩年就沒有打過一次;以前我很喜歡聽音樂,什么最新的音樂我都熟悉。現在已經好幾年沒時間聽音樂了。
更經典的是,昨天有家廣告公司來跟我們建議在東方衛視上做一個欄目,我問能不能在上海衛視上做。他們說,上海衛視已經被并掉了,你不知道嗎?我說不知道。我已經兩年多沒有看過電視了。沒有辦法,我已經把我的全部身心都放在這個企業上面了。
《新財經》:在TNT總部做人力資源總監,工作相對單一和輕松,做首席執行官之后,面對企業這么多復雜的問題,有沒有想過退縮?什么時候?什么原因?具體涉及到哪些方面?
徐水波:實不相瞞,有過一次。
今年上半年。坦率地講,一個企業,服務理念的轉型是非常非常累的一件事情。當你推行這種轉型一次不行,十次不行,一百次依然不行的時候,意志再堅強的人都會想到放棄。
事情很簡單。企業服務理念的轉型首先是管理層的轉變。現在的企業管理大都是坐商的概念,如今我要求基層走出去。就好像我開一個商店,消費者會過來買醬油和醋。現在不一樣了,市場競爭比較激烈,需要企業上門服務,告訴消費者我們有醬油,有醋,而且我們的服務比別人好。這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是往下推就很難,沒人愿意走出去。推一次不行,推兩次不行,等推一百次也不行的時候,心里肯定會打鼓。
可是,企業的經營壓力太大了,不轉型怎么辦?對我來講,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油價居高不下、富士康事件對企業管理和員工的影響、企業成本的急劇上升。對于我來講,無從選擇,我只能加快企業轉型。但加快企業轉型就需要員工加快轉變,但員工畢竟沒有站在這個位置,所以危機感沒有那么強,從而導致企業經營出現問題。經營跟不上,一定涉及到裁員。但裁員就會引起社會問題。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我們有60%的員工都來自于佳木斯,我去年見了佳木斯的市長和市委書記,還曾談笑說,“見到您我還有一點底氣,因為我沒有讓您的一個市民回家。”
《新財經》:那這些問題,最后處理的結果如何?
徐水波:如果企業不轉型,員工不肯轉變,我可以預見到兩年后企業的失敗。對我來講,在任何問題之前我都不會放棄。我要堅持去轉型,去實現。
為此,我們近期針對核心管理層召開了多次的會議。目前來看,核心管理層的意見得到了高度統一。大家有了明確的共識,向下執行就相對容易。最近幾天,我覺得心情好很多。
《新財經》:對于目前的結果,您給自己打多少分?
徐水波:我個人給自己也就是打60、70分。我們渡過了企業最艱難的時期,正在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