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曇華林
天高,花園山在云彩之下
嘉諾撒小教堂靜靜地蹲在山頂
給江城一個完美的藝術造型
讓磚瓦在記憶的印泥中落定
把歷史打進校訂后的編年
那條歸屬它的石板路,擱滿腳印
離過去不遠,離現代很近
四下眺望,當年的建筑還在
有的抱殘守缺,有的
被后現代藝術被打扮的不知所措
遺失了當初,也另類于駭世驚俗的今天
樸園和榆園固守原地,博大精深的樣子
就像門前的樸樹和榆樹,有根
枝葉被百年風雨反復吹落
依然站著,是不肯打坐的思想者
當年來住在這里的人大多成了名人
門前泥土拓下腳印,現在
還能喊得出名字
錢基博,傅抱石,徐悲鴻,冼星海,田漢
那個被稱為三廳廳長的人也來敲過門
獨自在樹下踱步,樹葉被他一次次踩疼
據說《屈原》和《洪波曲》在這里誕生
接生的人,就是一群讀書人
當新譜的音符出世,隨茶香和書香跳動
他們匯聚曇華林
撫摸這個很久以前誕生的名字
有時我陪客人來這里尋蹤
才發現,歷史和今天都青睞這片土地
撥開窗外的晚櫻和篁竹,用左眼去看
人已去,功名皆空
可你穿過胭脂路,去歲月的那一側眺望
一位修女正和不肯露面時間道別
我們把心提在手里,用右眼去看
匆匆忙忙的過道和樓梯,走動著
過去,今天,未來
一切以奇特的方式會面,互不干擾
人雖去,樓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