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群頑強的房地產鐵桿(如果不是鐵桿,斷然不會如此執著)飛到韓國濟州島買房子去了,理由是那邊的房產投資前景比國內強。難道除了股票和房產,我們的中產就沒有其他投資途徑了嗎?難道非得遠涉重洋才有投資的洼地了嗎?
上個周末,我去一個朋友家聚會,發現他的書房掛著著名畫家李乃蔚的一幅工筆精品《秋菊》。我記得2000年的時候藏家花15萬買一幅218x133cm大小的作品就稱得上大手筆,但現在同樣的精品,90萬也是可遇不可求。這幅畫十年價值提升了6倍。 他客廳里掛的是另一張中國美協副主席王明明的作品《春消息》(178x97cm),2000年的時候價值大約是9萬,現在即使出90萬藏家也未必肯割愛。這幅畫的升值幅度是十年10倍。
據我所知,這個朋友以前的投資也大都在私募基金和股市,但從去年年底起他把一部分資金轉向了藝術品投資。
也有不少朋友擔心:“我讀書的時候美術科分數不高,基礎薄弱,怎么能進行這樣專業的投資呢?”其實,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審美眼光大抵趨同。 我個人做過多次試驗。在畫展上,讓參觀的人在最喜歡的展品下面貼紅花,統計結果令人吃驚,貼最多紅花的作品竟然是全場價值最高的。
或許一般觀眾無法解釋畫作的好處在哪里,但藝術欣賞本身并無高深之處,與你在生活中路遇美女一樣,凡人所見略同。但普通的、好的、最好的是要比較才能分辨的。看過最好的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
當然,僅憑直覺進行投資,不符合我們理財的觀念。在藝術品投資中,我個人對中國畫最為推崇。總結成功的中國畫投資經驗,竟然跟我們理財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什么樣的中國畫值得收藏,而且能在收藏過程中享受升值?我們不妨參考幾個標準。首先,作品必須有鮮明而獨特的風格,即無須看名字便知是誰的作品(如齊白石畫的蝦,徐悲鴻畫的馬)。真正的藝術品必須具有創造性,有獨特創意的作品在歷史上才能占有一席之地。這跟我們精選股票多像啊,如果一個上市公司有創新的產品,必然能吸引投資者的眼球,成為價格上漲的理由。
其次,作品必須有高難度的技巧,難度越高,無法取代的唯一性則越高。相反,如果是任何人都能輕易模仿的畫作,難度肯定不高,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且很快會被淘汰、取代;千百人臨摹齊白石的蝦,但見過真跡的人很容易就能分辨真偽,因為原創難度極高,是經過千錘百煉才創造出半透明的水墨蝦。用這個角度去挑選理財產品,同樣能在比較中找到好的投資品種。
然后,投資中國畫作必須有精品意識,寧可付出略高代價選擇畫家認真而嚴謹的作品,也不要因價格便宜而取泛泛應酬之作。因為兩者的含金量不同,9999黃金與18K金都是金,價值卻有極大的差別。所以在選擇作品時,不要看到這張便宜那張貴,要選擇含金量高的作品作為收藏的目標。當然如果選擇有潛力的作者,他在社會上的地位和知名度不斷提高,同樣能讓作品價格不斷攀升,但這是需要進入藝術品投資一定階段后才能擁有的能力。
最后要注意的是中國畫是藝術品,同時也是商品,如果你想提高流動性,就應該選擇一些普遍令人接受的品種,藝術品中那些過分夸張、外觀丑陋的品種盡量少收。
在藝術品投資初期,為了提高自己的眼力,不妨多參觀美術展覽,多看有關的書籍畫冊,這個過程既是學習又是享受。可以選擇一些地域性的名家作品,如廣州美協副主席梁業鴻的荷花、梅花精品,著名山水畫家姚權桓的光影作品,都具備收藏價值,且經濟壓力不大。
我的中國畫投資理念是,除了廁所,家里的玄關、大廳(沙發后、電視機上方)、飯廳、臥室、書房都可以布置中國畫。有人笑話我飯廳還不放過,我想說的是,今年你在飯廳布置一幅中國畫,明年你就能再買一個飯廳了。
總結成功的中國畫投資經驗,竟然跟我們理財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郭昭陽:中國光大銀行廣州分行首席理財師,外匯交易首席分析師,國家高級理財規劃師。路透社、美聯社、彭博社國際匯率走勢咨詢顧問。廣州日報、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