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補肺湯合參蛤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緩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腎氣虛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5例、對照組32例,對照組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方法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補肺湯合參蛤散治療。結果 ①治療組綜合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②兩組治療后肺功能均有明顯改善,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補肺湯合參蛤散能顯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補肺湯合參蛤散;肺功能;生活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 R563.3;R256.1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2-3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on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具有進行性不可逆為特征的氣道阻塞性疾病,是一種破壞性的肺部疾病。由于其患病人數(shù)多,死亡率高,社會經(jīng)濟負擔重,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每年死亡300萬人。世界銀行/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至2020年COPD將位居世界疾病經(jīng)濟負擔的第5位。在我國,COPD同樣是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近期對我國7個地區(qū)20 245成年人群進行調(diào)查,COPD患病率占40歲以上人群的8.2%,其患病率之高十分驚人[1]。筆者采用補肺湯合參蛤散治療COPD穩(wěn)定期52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0月~2010年1月我院門診及住院的COPD Ⅰ~Ⅲ級穩(wěn)定期患者67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51~81歲,平均72歲;病程3~33年,平均20年。對照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48~85歲,平均7O歲;病程5~34年,平均22年。兩組資料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肺功能、6 min步行距離等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按照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1]。中醫(yī)辨證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COPD有關標準制定,辨證屬于肺腎氣虛型。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淺短難續(xù),聲低氣怯,甚則張口抬肩,咳嗽痰少,痰白如沫,咯吐不利,倦怠乏力,形瘦神疲,舌淡或黯紫,脈沉細無力或結代。
1.3納入病例標準
符合COPD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辨證標準,其病情屬于穩(wěn)定期,患者的咳嗽、咳痰、氣短等癥狀穩(wěn)定或癥狀輕微。
1.4排除病例標準
①不符合診斷標準和納人標準者;②合并有肺癌、肺結核等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③合并嚴重的原發(fā)性心肝腎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⑤對本藥過敏者。
2方法
2.1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議》方案規(guī)范化治療[1]:Ⅰ級按需使用沙丁胺醇氣霧劑200μg必要時吸入;Ⅱ級規(guī)律使用沙丁胺醇氣霧劑200μg,異丙托溴胺氣霧劑40μg,每日3次,并給予康復治療;Ⅲ級治療基本同Ⅱ級,若病情反復加重者,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劑0.2mg,每日2次。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補肺湯合參蛤散。藥物組成:人參15g,黃芪20g,熟地10g,紫菀20g,桑白皮10g,五味子15g,每日1劑,水煎服。蛤蚧粉3g沖服。兩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
2.2觀察指標
2.2.1臨床主要癥狀、體征積分[3]咳嗽,正常或無咳嗽:0分;輕度:白天間斷咳嗽,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2分;中度:白天咳嗽或見夜里偶咳,尚能堅持上班,4分;重度:晝夜咳嗽頻繁或陣咳,影響休息和睡眠,6分。咯痰,正常:無咯痰,0分;輕度:晝夜咯痰10~50mL,2分;中度:晝夜咯痰51~100mL,4分;重度:晝夜咯痰100mL以上,6分。喘促,正常或無喘促,0分;輕度:偶發(fā),不影響睡眠或活動,2分;中度:喘息日夜可見,尚能堅持工作,4分;重度:喘息不能平臥,影響睡眠及活動,6分。哮鳴,正常或無哮鳴,0分;輕度:偶聞或見于咳嗽、深呼吸時,2分;中度:散在,4分;重度:滿布,6分。
療效判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的單項癥狀療效判定標準定4級標準。臨床控制,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zhuǎn),證候積分減少≥3O;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2.2.2肺功能指標檢測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測定治療前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其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的改變。
2.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
3結果
3.1兩組治療前后臨床主要癥狀、體征積分的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主要癥狀體征均有改善,但治療組治療后咳嗽、咯痰、喘促、哮鳴等癥狀積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P<0.05)。見表1。
3.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臨床療效有效率為91.42%,對照組為71.87%,前者高于后者,即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3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對比
見表3。
4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慢性支氣管炎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發(fā)展的結果。主要是肺組織終末支氣管遠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膨脹和過度充氣,導致肺組織彈力減退,容積增大。由于其發(fā)病緩慢,病程較長。中醫(yī)將其歸屬“肺脹”、“痰飲”、“咳喘”、“心悸”、“喘脫”、“喘厥”等門。病機為痰濁水飲與血瘀互擾而釀本病。由于其病死率高,因此提高療效已成為研究的焦點。肺通氣功能測定對COPD的診斷和療效評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我們可以利用測定治療前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其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的改變或觀察臨床癥狀的改善程度來評估之COPD是多種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轉(zhuǎn)歸而成,病程纏綿不休,經(jīng)常反復發(fā)作,難于根治。如治療不當,極容易發(fā)生變端,出現(xiàn)喘脫的危象。因此治療應有側重,在穩(wěn)定期,則應以扶正為主,提高抗病毒的能力,并重視原發(fā)病的治療。盡量減少發(fā)作。COPD穩(wěn)定期治療目的:①減輕癥狀,阻止病情發(fā)展。②緩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③改善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zhì)量。④降低病死率。中醫(yī)治療中發(fā)現(xiàn)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實證為表邪在肺、痰熱壅肺、血瘀證,以虛實夾雜證候為主。穩(wěn)定期以肺腎氣虛證候為主,筆者用補肺湯合參蛤散即針對該病機。方中人參、黃芪補肺益氣,熟地、蛤蚧補腎納氣,五味子收斂肺氣,紫菀、桑白皮化痰利氣,全方共奏補肺納腎,降氣平喘之功。現(xiàn)代醫(yī)學表明補肺湯能使CD4+T淋巴細胞明顯降低、CD8+T淋巴細胞上升,CD4+。CD8+下降,而調(diào)節(jié)了T淋巴細胞亞群紊亂,增強免疫、改善肺功能[4]。參蛤散能抑制細胞因子IL-8、TNF-α的生成,減少COPD炎癥介質(zhì)的釋放,而減輕或控制氣道的慢性炎癥,能有效穩(wěn)定或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5]。
綜上所述,補肺湯合參蛤散能提高COPD患者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調(diào)節(jié)血清中炎性細胞因子,增強呼吸道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2] 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54-58
[3] 肖偉. 背俞穴拔罐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臨床觀察[J]. 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9,21(5):420-421.
[4] 陳斯寧. 補肺湯治療支氣管哮喘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 陜西中醫(yī),2009,30(8):939-940.
[5] 謝緯. 參蛤散對COPD大鼠血清細胞因子IL-8、TNF-α的影響[J]. 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雜志,2009,7(2):108-109.
(收稿日期:201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