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經腹全胃切除術治療老年賁門癌的臨床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41例老年賁門癌應用經腹全胃切除術進行治療的臨床資料。結果 全組病例無手術死亡,無吻合口瘺、反流性食管炎、傾倒綜合征等嚴重并發癥發生。病理檢查報告:上、下切緣均未見癌細胞殘留。隨訪1、3、5年生存率分別為80.5%﹑47.2%及30.5%。結論 對老年賁門癌患者選擇經腹全胃切除術,不僅能保證腫瘤切除的徹底性,有利于胃周淋巴結的系統清掃,同時能兼顧患者的耐受能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術后生存質量。
[關鍵詞] 老年;賁門癌;全胃切除術;上腹部正中切口
[中圖分類號] R73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2-121-02
臨床上賁門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尤以老年患者居多,就診時多屬中晚期。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心肺等疾病,如何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既達到腫瘤根治要求,又能進一步減少術后并發癥及病死率,提高遠期療效,一直是臨床不斷探討的問題。我院于1999年3月~2005年1月采用經腹全胃切除術治療老年賁門癌41例,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41例,男32例,女9例;年齡61~74歲,平均65.6歲。病程3~6個月,平均4.6個月。術前均經鋇餐造影、胃鏡及活檢確診,且腫瘤向食管下段浸潤≤1.0cm。腫瘤直徑≤3.0cm 7例,>3.0cm 34例。
1.2TNM分期及病理類型
按1987年UICC公布的胃癌TNM分期,Ⅱ期6例(14.6%),Ⅲ期31例(75.6%),Ⅳ期4例(9.7%)。管狀腺癌14例,乳頭狀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13例,黏液腺癌3例,印戒細胞癌1例。
1.3并存疾病
本組41例中,僅有3例無明顯并存疾病,共有38例合并心、肺、腦血管等系統疾病。其中高血壓16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6例,慢性支氣管炎8例,阻塞性肺氣腫4例,腦梗死1例。
1.4手術方法
本組病例均采用上腹部正中切口,探查可以切除后,切除劍突,延長切口,放置懸吊拉鉤。切斷左三角韌帶及左冠狀韌帶,向右翻轉左半肝。按照賁門癌根治術(D2+~D3)要求,清掃胃周區域內淋巴結。切斷膈肌腳,擴大食管裂孔,清除下胸段食管旁淋巴結。將全胃、食管下段5~6cm、十二指腸球部2cm和大、小網膜及清掃的淋巴結整體切除。其中聯合脾切除3例,脾切除加胰尾切除1例,聯合肝左外葉切除1例。全胃切除后用荷包鉗、一次性吻合器做P型空腸襻代胃Roux-en-Y吻合重建消化道。吻合前常規做食管切緣快速冰凍切片檢查,如陰性則吻合,陽性者改為胸腹聯合切口。術中常規放置空腸營養管于Roux-en-Y腸腸吻合口以遠40cm的腸腔內,近端由左上腹壁另戳孔引出。術畢放置腹腔引流管,用43℃蒸餾水400mL加阿霉素30mg、絲裂霉素10mg、5-FU 1.0g沖洗腹腔。
2結果
本組41例無手術死亡,無吻合口瘺、狹窄、出血等并發癥發生,也無反流性食管炎及傾倒綜合征發生。有2例術后出現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裂開,1例膈下感染。住院時間18~26d,均痊愈出院。術后病理檢查報告:上、下切緣均未見癌細胞殘留。隨訪36例,失訪5例;1年生存率80.5%(29/36),3年生存率47.2%(17/36),5年生存率30.5%(11/36)。
3討論
目前手術切除仍是賁門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其手術徑路常用的有經胸、胸腹聯合、經腹3種,各有利弊。經胸切口為胸外科所常用,具有顯露較好、便于游離食管及胃、易于吻合等優勢,但對呼吸循環系統影響較大,腹腔淋巴結清掃難以徹底,并發癥較多。胸腹聯合切口術野暴露好,手術切除率高,清掃淋巴結徹底,能切除足夠長度的食管,被公認為較合理的手術入路。但創傷大,手術操作較復雜,術后并發癥多[1],恢復慢,病人負擔重。經腹切口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方便腹腔淋巴結的徹底清掃、對心肺功能干擾輕、術后并發癥少、恢復快等特點。但術野深,食管切除長度及食管旁淋巴結的清掃受限。魏國等[2]對448例賁門癌患者進行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下胸段食管旁淋巴結總體轉移率為10.9%,指出近90%的患者下胸段食管旁淋巴結無轉移,無必要承受開胸所造成的創傷。筆者認為,手術徑路的選擇應個體化處理,以有利于腫瘤的徹底切除及區域淋巴結的廓清,同時兼顧患者耐受能力,有利于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康復時間,提高術后生存質量為準則。本組病例均為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機能降低,各器官功能退化,儲備功能及免疫功能下降,應激代償能力不足,加之多并存心肺等器官疾病,不適宜創傷大、并發癥多、對心肺干擾大的經胸或經胸腹聯合切口。因此,對食管下段無腫瘤浸潤或受侵不多的老年賁門癌患者,首選經腹手術是合理而適宜的。
經上腹正中切口行賁門癌手術時,存在著術野深、吻合操作不便、食管下段切除長度及食管旁淋巴結清掃受限等不足,食管切緣是否有癌殘留、能否達到根治要求,一直備受臨床關注。Takeshita等[3]應用放射免疫法對44例胃上部癌進行測定,發現浸潤食管長度<1cm者,胸腔淋巴結無轉移;而>1cm時,胸腔內淋巴結轉移率高達50%。本組病例在經腹施術時,為保證手術的徹底性,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病例選擇上,根據鋇餐造影及胃鏡檢查結果,凡賁門癌向食管下段浸潤在1cm以內,胸部CT檢查未發現縱隔內明顯淋巴結轉移者,均首選經腹手術。(2)先行上腹部正中小切口,探查確定腫瘤可切除后,切除劍突,擴大切口,切斷左三角韌帶及管狀韌帶,將左半肝向右翻轉,使用懸吊式腹部拉鉤牽開,將術野充分暴露。(3)切斷膈肌腳,擴大食管裂孔,切斷迷走神經干,將食管下段游離6~8cm,確保距腫瘤上緣5cm處切斷食管,并可清掃下胸段食管旁淋巴結。(4)術中常規行食管切緣快速冰凍切片檢查,進一步證實食管切緣無癌殘留,如達不到食管切緣距腫瘤上緣5cm、快速冰凍切片陰性的要求,則改為胸腹聯合切口。本組41例均經腹順利完成手術操作,最后病檢報告:上下切緣干凈均未見癌細胞殘留。
關于賁門癌是行近側胃大部切除還是行全胃切除的問題,臨床存有爭議。既往認為,全胃切除手術操作復雜,手術范圍廣,時間長,有一定的手術危險性和并發癥,故對賁門癌多采用近側胃大部切除。由于賁門癌具有發病隱蔽、就診較晚、分化程度低、惡性程度高、浸潤范圍廣泛、易發生周圍淋巴結轉移等生物學行為特點[4],特別是腫瘤>3cm時,行近側胃大部切除術,胃的切斷線很難達到距腫瘤肉眼邊緣5cm以上的要求,易造成殘胃斷端腫瘤殘留,影響療效。只有實行全胃切除術才能夠保證足夠的胃切除范圍,徹底清除轉移的區域淋巴結,從而提高遠期療效[5]。王舒寶報道[6],胃底賁門癌行全胃切除術后的5年生存率為45.0%,明顯高于近側胃大部切除術的33.9%,主張胃底賁門癌除早期外應行全胃切除術。因此,我們認為,賁門癌經腹探查發現以下情況時,宜行全胃切除術:(1)腫瘤向胃小彎側侵犯達1/2;(2)腫瘤侵及漿膜層;(3)腫瘤直徑>3cm及/或幽門上、下淋巴結有轉移;(4)彌漫性癌浸潤者。本組病例在重視圍手術期處理的基礎上,施行全胃切除術,無手術死亡,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2.1%(5/41),說明全胃切除術已是一種安全的手術方式。
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較多,其原則是盡量接近生理通道、操作簡便、并發癥少、安全可靠。重建的關鍵是盡可能避免吻合口瘺、反流性食管炎、傾倒綜合征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以提高生活質量。本組病例全部采用P型空腸襻代胃Roux-en-Y吻合術,其具有貯存、混合食物的功能,延長了食物的排空,能防止膽汁、胰液反流入食管,吻合口張力小。特別是荷包鉗、一次性管型吻合器的應用,使經腹手術更為簡便安全,吻合均勻整齊,嚴密可靠,不易發生吻合口瘺及狹窄,手術時間縮短。本組病例無吻合口瘺、反流性食管炎、傾倒綜合征等嚴重并發癥發生,故筆者認為,該術式優越性較多,是一種較好的消化道重建術式,值得推廣應用。
由于老年賁門癌患者存在著程度不同的營養不良,手術創傷和應激所引起的分解代謝又加劇了營養不良,這是影響吻合口和切口愈合、術后并發癥增多、恢復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7]。本組病例均于術中常規放置空腸營養管,術后第2天即開始恢復腸內營養,根據病人耐受情況,間斷的由少量逐漸增加至全量,術后10天恢復經口流質飲食,術后兩周口服復方泛影葡胺造影,證實無吻合口瘺,予以拔出。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符合生理狀況,可促進腸功能恢復,有利于蛋白質的合成和代謝,促進吻合口愈合。還有利于保護腸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細菌易位,明顯改善機體的營養狀況,恢復機體的免疫機能,并可降低醫療成本,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即使發生吻合口瘺,也能提供有效的腸內營養支持,縮短康復時間,促進恢復。且操作簡單易行,安全可靠,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總之,對于并存有心肺疾患的老年賁門癌患者,經腹全胃切除術能徹底切除原發病灶,徹底清掃胃周淋巴結,同時創傷小,對心肺功能干擾輕,病人多能耐受手術,并發癥發生率低,且住院時間縮短,恢復快,術后生活質量提高,是一種安全、合理、可行的手術方式。
[參考文獻]
[1] 劉東舉,黃棉生,黃文河,等. 經腹食管裂孔切開行賁門癌根治術[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2(7):434-435.
[2] 魏國,畢建威,申曉軍,等. 賁門癌食管旁淋巴結轉移的特點與手術切口的選擇[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5,14(12):92-93.
[3] Takeshita K,Ashikawa T,Tani M,et al.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gastric cancer infiltrating the lower esophagus[J]. World J Surg,1994, 18(9):428.
[4] 邵欽樹,陳學榮,鄒壽椿. 賁門癌的生物學行為及其在外科治療中的意義[J]. 中華外科雜志,2003,41(10):738-740.
[5] 黃昌明,張祥福,盧輝山,等. 全胃切除術治療胃底賁門癌的遠期療效[J]. 中華外科雜志,2003,41(10):729-731.
[6] 王舒寶. 胃癌37年臨床研究的結果分析-附2326例報告[J]. 中國腫瘤臨床,1999,26(6):325-329.
[7] 黎介壽. 腸內營養-外科臨床營養支持的首選途徑[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23(2):67.
(收稿日期:20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