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較觀察銀杏達莫注射液、鹽酸丁咯地爾注射液、鹽酸倍他司汀氯化鈉液三種方案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療效。方法 120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隨機分為A、B、C三組,分別用銀杏達莫注射液、鹽酸丁咯地爾注射液、鹽酸倍他司汀氯化鈉液治療。10d為一療程,觀察對比療效。結果 三組用藥后療效出現時間均為1~3d,一個療程后,A組總有效率為95.0%;B組總有效率為97.5%;C組總有效率為77.5%。A、B兩組的療效均優于C組(P<0.05),而A、B兩組間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銀杏達莫注射液、鹽酸丁咯地爾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均顯效快、療效高,用藥比較安全,為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理想用藥。
[關鍵詞] 銀杏達莫;鹽酸丁咯地爾;倍他司汀;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中圖分類號] R74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2-119-02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神經血管系統常見疾病,其臨床癥狀復雜多樣,但絕大多數以眩暈、惡心、嘔吐、運動不能為主訴,本病大多發生于中年以上的患者,其發病原因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高黏血癥以及椎-基底動脈受機械性壓迫或頸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從而造成管腔狹窄。我院采取三種治療方案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各40例,療效作了對比觀察,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我院2005年7月~2009年10月就診病人120例,其中男47例,女73例;年齡36~79歲,50歲以上者86例;眩暈者120例,眩暈發作與頭頸部活動有關者104例,位置性眩暈者3例,自覺視物旋轉者29例,共濟失調漂浮感者89例,惡心、嘔吐者117例,一過性視物障礙者51例,聽力下降者10例;頸椎骨質增生者90例,頸椎椎間隙狹窄者13例,伴糖尿病17例、高血壓病39例。均經詢問病史、體查、耳科檢查、神經系統檢查、經顱多普勒(TCD)檢查、頸椎X線片及頭顱CT檢查診斷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按隨機化原則將120例患者分為A、B、C三組,每組40例。各組年齡、性別、TCD檢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診斷依據
參照公認的診斷指標[1],凡具備下述指標中至少兩項者做出診斷:(1)發作性眩暈伴或不伴惡心嘔吐;(2)突發性視力障礙;(3)共濟失調;(4)頭痛、枕頂部痛;(5)意識障礙或暈厥;(6)腦干定位癥狀。
1.3治療方法
A組每例患者以銀杏達莫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糖尿病患者用生理鹽水)每日1次靜脈滴注;B組每例患者以鹽酸丁咯地爾注射液200mg加5%葡萄糖液500mL(糖尿病患者用生理鹽水)每日1次靜脈滴注;C組每例患者以鹽酸倍他司汀氯化鈉液500 mL(含鹽酸倍他司汀0.02g與氯化鈉4.5g)每日1次靜脈滴注。三組均連用10d為1個療程。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等給予相應的治療。
1.4觀察指標
依據患者癥狀、體征、TCD變化為主要觀察指標,觀察用藥前后肝、腎功能變化。
1.5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癥狀、體征消失,TCD顯示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恢復正常;顯效:癥狀明顯減輕,TCD改善60%以上;好轉:癥狀減輕,TCD改善40%以上;無效:癥狀無改善,TCD改善40%以下。
1.6統計學方法
療效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取0.05。
2結果
2.1療效
三組療效經秩和檢驗,C組與A、B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和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和B組的療效優于C組。見表2。三組用藥后療效出現時間均為1~3d。治療10d后,A組治愈34例,顯效4例,好轉2例,總有效率95.0%;B組治愈35例,顯效4例,好轉1例,總有效率97.5%;C組治愈28例,顯效3例,好轉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77.5%。
2.2不良反應
A組用藥后偶見惡心、嘔吐、頭痛、頭暈。1例出現皮膚瘙癢反應,肝、腎功能均無明顯變化。B組用藥后偶見口干、嗜睡,注射速度過快時(滴速>60滴/min)可出現胃痛、惡心、皮膚潮紅或瘙癢等不適,肝、腎功能均無明顯變化。C組用藥后偶見口干、胃部不適、皮膚瘙癢等,肝、腎功能均無明顯變化。以上不良反應均未影響繼續用藥。
3討論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神經血管系統常見疾病,其臨床癥狀復雜多樣,但絕大多數仍以眩暈為主訴,本病大多發生于中年以上的患者,其發病原因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椎-基底動脈受機械性壓迫或頸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從而造成管腔狹窄,當狹窄>80%則出現腦血流的降低[2]。其基本病理生理變化為血液循環障礙,局部有氧代謝障礙,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影響紅細胞的變形性及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使血小板集聚增強,血液呈高凝狀態,血流緩慢[3]。
銀杏達莫注射液為復方制劑,含銀杏總黃酮及雙密達莫。通過所含銀杏總黃酮擴張腦血管,改善腦缺血引起的癥狀和記憶功能,通過所含雙密達莫抑制血小板聚集、釋放。作用機制可能為:①抑制血小板、上皮細胞和紅細胞攝取腺苷,局部腺苷濃度升高,作用于血小板的A2受體,刺激腺苷酸環化酶,使血小板內環磷酸腺苷增多。通過這一途徑,血小板活化因子、膠原和二磷酸腺苷等刺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②抑制環磷酸鳥苷磷酸二酯酶,強化內皮舒張因子引起的環磷酸腺苷濃度升高。③抑制血栓烷素A2形成,使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④通過增強PGI2的作用,擴張血管。銀杏達莫可增加紅細胞表面的負電荷,促進紅細胞解聚,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另外銀杏達莫還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清除自由基、緩解腦缺血、缺氧及腦水腫等作用。鹽酸丁咯地爾注射液為α-腎上腺素能受體抑制劑,可松弛血管平滑肌,擴張血管,減少血管阻力,并有較弱鈣拮抗作用。本品還具有改善紅細胞變形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增加氧分壓的作用。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為H1受體激動劑,腦血管擴張藥,顯著增加腦循環血流量,改善血循環,并有抑制血液凝固及ADP誘導的血小板凝集作用。
應用銀杏達莫注射液、鹽酸丁咯地爾注射液、鹽酸倍他司汀氯化鈉液三種治療方案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其原理亦在于較快改善椎-基底動脈的供血狀況,增加腦血流量,防止腦神經元的不可逆損害,達到治療的目的。其藥理作用有所不同,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上述三種藥物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均能達到較好的療效,但以A組銀杏達莫注射液和B組鹽酸丁咯地爾注射液的治療方法療效明顯優于C組鹽酸倍他司汀氯化鈉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療法,P<0.05。治療結果證明銀杏達莫注射液和鹽酸丁咯地爾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總有效率分別達95.0%和97.5%,且顯效快(1~3d),為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理想用藥,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邢晉凌,田莉婭,王順利,等.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合并腔隙性腦梗塞34例臨床觀察與治療分析[J]. 中華臨床醫學雜志,2006,7(3):15-16.
[2] 顧慎為. 經顱多普勒檢測與臨床[M]. 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3:70-71.
[3] 陳澤清. 川芎嗪在腦血管病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23(5):378-379.
(收稿日期:201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