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癡呆思維過程發病的原因及改善措施。方法 將54例存在思維過程異常的老年癡呆病人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采用循證護理,對照組24例,采用常規護理;對比觀察2個月。結果 護理第2、4、6、8周末觀察組簡易智力狀況檢查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觀察組思維過程異常的進展緩于對照組。結論 循證護理可以改善、減緩思維過程異常的進展。
[關鍵詞] 老年癡呆;思維過程;循證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49.1+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2-52-02
人類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癡呆病人相應增加,癡呆病人多表現為記憶力減退、計算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下降等認知功能損害,最后發展為全面智能衰退,繼之影響到情緒情感與行為活動[1]。所以針對思維過程異常的護理對于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對存在思維過程異常的老年癡呆病人采取循證護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近年來本院收治符合診斷標準老年癡呆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齡56~82歲,按簡易智力狀況檢查量表(MMSE)評分6~24分,均表現為記憶力減退、計算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下降等認知功能損害,影響日常生活。
1.2方法
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采用循證護理方法改善思維過程異常的進展,對照組24例,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分別在護理前、護理2、4、6、8周末采用簡易智力狀況檢查量表評定護理療效。療效評定標準:MMSE減分率≥75%為痊愈,≥50%為顯效,≥25%為有效,≤25%為無效。
1.3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χ±s表示,采用分組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MMSE評定
見表1。
2.2療效
護理8周末思維過程異常的改善情況:觀察組顯效23例,占76.67%;有效4例,占16.33%;無效3例,占10%。對照組顯效16例,占66.67%;有效4例,占16.67%;無效4例,占16.67%。
3循證護理
3.1提出臨床問題
對我院老年癡呆病人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全面了解,確認多數病人均存在記憶力、定向力減退,計算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下降,語言結構功能及高級執行功能如計劃、組織、順序等認知功能損害,并迅速進展為全面智能衰退,出現情緒情感及行為活動的改變。而認知過程、特別是思維過程密切影響著情緒情感及行為改變,影響著老年人的生存、生活質量。為了及時控制病情,使病癥有所緩解,我們采取了循證護理方法來制定護理方案。根據臨床經驗,動態收集文獻資料及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提出問題:(1)思維過程異常與哪些因素有關?(2)及時有效地改善思維過程異常的針對性護理措施。
3.2查找文獻資料
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系統的文獻檢索,以尋找來源于研究領域的實證。通過查詢相關文獻庫發現老年癡呆病人思維過程異常與下列因素相關:①與認知能力漸進性喪失有關,認知功能減退常累及各方面,同一病人至少有三項以上,常見的為記憶力減退,計算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下降[2];②與腦血管供血異常及腦組織損害所致功能改變有關,腦梗死所致認知功能減退常見記憶力和計算力減退;③與遺傳和腦萎縮有關;④與病人的精神癥狀有關,如聯想障礙、妄想等。黃巧等[3,4]在老年癡呆患者現代護理溝通技巧中也提出,多交流及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有利于活躍思維內容,增強認知能力。
3.3評價相關實證,制定并實施護理計劃
對所有相關的研究系列文獻進行評審,以獲得最佳研究實證,結合以往護理經驗,制定護理計劃,提出護理措施:①做好病人環境和物品的管理,如去除不必要的物品如清潔、消毒劑;常用物品應放置固定位置等,以防止病人誤食非食品,或減少其因記不清物品地點而產生猜疑和妄想,再如不讓病人單獨用煤氣用水,預防意外事件發生。②鼓勵病人回憶過去生活經歷,幫助其認識目前生活中的真實人物與事件,以恢復記憶并減少錯誤判斷。③鼓勵輕、中度癡呆病人多看報、勤交流、常運動,以延緩認知功能減退。④教給病人照顧者有關護理病人和管理病人方法。
4討論
將循證護理運用于老年癡呆病人的護理中,能有效改善其思維過程異常,使患者得到最有效的醫療服務,減少疾病的痛苦。而通過護理人員查找文獻資料,掌握最新的研究實證,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在臨床實踐中應用,并不斷總結經驗,從而提高業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盛樹力. 老年性癡呆及相關性疾病[M].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4.
[2] 周華東,陳陽. 關于中國人老年性癡呆診斷規范化問題的探討[J]. 重慶醫學,2008,37(7):673.
[3] 黃巧. 老年癡呆患者溝通技巧[J]. 現代護理雜志,2005,11(5):282.
[4] 王魯寧. 老年輕度認識功能障礙進展[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 24(1):5-6.
(收稿日期: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