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案例教學是一種創新性教學實踐,特色鮮明,優勢明顯,是適合衛生監督學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踐,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
[關鍵詞] 案例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R1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2-90-02
案例是對真實事件的敘述,包含了事件的人物、情節、困境或問題,以作為分析、討論、問題解決等的基礎[1]。
衛生監督學是研究衛生監督制度和衛生監督實踐、揭示衛生監督工作一般規律的綜合邊緣學科。它從衛生監督管理的實踐需要出發,結合我國衛生監督實際,將行政學、管理學、法學、監督學等社會科學與公共衛生學、醫學等自然科學的內容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闡明衛生監督學的基本理論、監督程序、具體監督事項等內容。衛生監督學是預防醫學的必修課之一。
1案例教學的概念
案例教學法是指以案例作為教學材料,結合教學主題,通過討論、問答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生了解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概念或理論,并培養學生高層次能力的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不同于我們傳統的教學方法,不采用滿堂灌輸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而是采用一種讓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通過學生自己在教學過程中能動性的最大發揮,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性學習、開放式學習、探索研究型學習的能力,使其將來在實際工作中更能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和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
2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
一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基本上均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過于重視對知識本身的傳授,而對于學生自身學習的能動性、創造性等方面的學習能力則缺乏培養;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習慣于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只知道被動學習,不能夠勤于思考,不敢大膽質疑,沒有創新精神,雖能夠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但與實踐相脫節,不能很好地將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培養出來的學生習慣于按部就班,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發展知識的創新性[2]。
案例教學法通過學生獨立思考、查找相關資料,對案例進行綜合分析,形成自己對案例的認識,同時經過討論、教師答疑等過程,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思維訓練,通過反復的思維鍛煉,既能夠鞏固理論知識,又能逐漸養成獨立思考、有獨立見解并能聽取各方面意見,形成全面的處理問題的思維模式和能力。
由于案例教學法能夠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潛能,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學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3]。
3案例教學法的運用
3.1案例準備
精心準備與本節課相適應的案例,是案例教學是否順利進行的前提。案例的準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要有相當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要收集大量的實踐案例,并從中選擇最能夠體現本次教學所要掌握目標的案例。由于每一個案例的內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對青年學生有特殊的吸引力,從而可以激發他們主動思考、積極探討的熱情。案例必須有一定的客觀基礎,在此前提下圍繞教學目標對案件材料進行整理,對材料的推出要認真琢磨,既要保證案例基本要點必備,學生聽后能夠理解,不產生歧義;又要留下討論和思維的空間。總之,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案例教學達到好的效果的重要保證。
3.2課前準備
案例教學實施前,教師和學生都要做十分充分的課前準備。教師應該在精心選擇案例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提前設定相應的問題,并且提出討論提綱,對討論中有可能遇到的難點問題要有充分的估計。為了達到較為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對上課的時間安排、引導學生討論的思路等都要考慮到。而學生上課前1周就要針對案例所涉及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查閱相關資料,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大膽質疑,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學生要注意案例材料中的每一個細節,與之有關的背景知識均不能放過。認真查閱資料,積極開展社會調查,主動思考,主動獲取知識,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4]。
3.3討論階段
討論階段不同同學的觀點可以盡情發表,充分陳述自己的理由和依據,并且可以在討論階段豐富各自的內容,為下一步的發言打好基礎。在發言的時候,發言學生應該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以論據加以說明,其他學生有不同觀點可以發言加以駁斥,有必要的時候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進行辯論。在案例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提出的觀點有的是正確的,有的則可能會顯得有些幼稚或偏激,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及時加以引導,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補充意見。盡管管理問題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但這并不妨礙教師對案例討論的總結[5]。
3.4評價階段
評價學生在案例教學活動過程中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是否達到一定的高度。考核學生能否理解案例的考察點,是否具有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事物的分析是否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案例教學法不單單能夠讓學生獲取有關方面的知識,而且能夠使學生不斷提高自己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為案例教學法培養的不是能夠記住多少知識,是否能夠得出正確答案的學生,而是培養能夠有獨立處理解決問題方法的學生。正由于案例教學不追求、不重視是否能夠得出問題的正確答案,而重視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因而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機會并不多,案例教學的過程通常要經過小組、大組進行討論,在合作中互相溝通,在溝通中促進合作,從而學會傾聽他人觀點,關心他人感受。
[參考文獻]
[1] 張民杰. 案例教學法-理論與實務[M]. 北京:九洲出版社,2005:64.
[2] 蘇潤澤,門九章,李曉芳. 淺析病例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7(6):59-60.
[3] 劉曉燕,郭霞珍,馬淑然. 中醫案例教學實現若干關鍵環節的探討[J]. 中醫教育ECM,2006,25(1):26-28.
[4] 鐘波蘭. 案例教學在實踐運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9(4):126.
[5] 王銳,郭吉平,鄒海燕. 案例教學的幾個誤區及分析[J]. 科技資訊,2008,12(9):142.
(收稿日期:201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