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高濃度氧聯合大劑量納洛酮救治心肺腦復蘇的臨床療效。方法 50例心臟驟停病例隨機分為觀察組25例采用高濃度氧聯合大劑量納洛酮,對照組25例采用機械通氣,40%~60%給氧,不用納洛酮,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復蘇成功率。結果 觀察組的復蘇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且觀察組在自主循環恢復、自主呼吸恢復、意識好轉方面的比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高濃度氧聯合大劑量納洛酮能提高心肺腦復蘇率,在自主循環恢復、自主呼吸恢復、意識好轉方面有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高濃度氧;納洛酮;心肺腦復蘇
[中圖分類號] R65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2-128-02
心肺復蘇是現場急救中最基礎的急救技術,當意外發生造成傷病者呼吸、心跳停止時,正確的實施有效的心肺復蘇,可以提高傷病者的生存機會和生存質量。2004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急診科共收治50例心臟驟停患者,其中25例采用高濃度氧聯合大劑量納洛酮救治,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急診科共收治50例心臟驟停患者,其中男33例,女性17例,年齡19~72歲。隨機分為觀察組25例采用高濃度氧聯合大劑量納洛酮,對照組25例采用機械通氣,40%~60%給氧,不用納洛酮。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基礎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復蘇方法:包括意識、呼吸、循環判斷、人工通氣或進行氣管插管和呼吸機、徒手胸外心臟按壓、建立靜脈通路、應用復蘇藥物(以腎上腺素為主)、必要時除顫等各種心肺復蘇方法;其中觀察組25例同時采用常規CPR機械通氣高濃度100%給氧及大劑量納洛酮,對照組25例采用機械通氣,40%~60%給氧,不用納洛酮。納洛酮治療:觀察組入院后給予納洛酮2mg靜脈推注,緊接用6~8mg加入生理鹽水100mL靜脈滴注。持續搶救時間30min,以心肺復蘇過程中出現自主心律、自主呼吸恢復、收縮壓>80mmHg、情況好轉(glas評分上升)為復蘇成功。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χ2檢驗及t檢驗。
2結果
見表2。
由表2顯示,觀察組的復蘇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且觀察組在自主循環恢復、自主呼吸恢復、意識好轉方面的比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臨床資料顯示,心跳呼吸驟停的病人首先給高濃度的氧吸入再進行心肺復蘇是搶救成功的關鍵之一[1]。有研究報道,心肺復蘇開始復蘇開始時間越早,患者存活率越高[2]。6min之內是心臟驟停發作搶救的“黃金”時期。心肺復蘇(CPR)時立即行人工呼吸,急救者吹入患者肺部是含0.16~0.17(16%~17%)氧濃度(FiO2)的空氣,理想時肺泡內氧分壓可達10.7Kpa(80mmHg)。心跳驟停或心肺復蘇時,由于心輸出量下降和外周血氧供障礙,導致組織缺氧。組織缺氧導致代謝障礙和代謝性酸中毒,化學藥物和電解質治療也對酸堿平衡產生影響。由于以上原因,在BLS和ACLS時,推薦吸入100%的純氧,高濃度的氧可以增加動脈血中氧的溶解度,進而加強氧的運輸(心輸出量×血氧濃度),短時間的吸入100%氧[2]治療是有益無害的,而只有長時間吸入高濃度氧才會產生氧中毒。高濃度氧能使腦組織含氧量增加,降低腦細胞的通透性,防止腦水腫,同時使頸動脈血流減少,椎動脈血流量相對增加,從而增加網狀系統和腦干的氧分壓,促進腦蘇醒,加快神經系統功能恢復[3-4]。
心肺復蘇是搶救心跳驟停的有效治療措施,合理應用搶救設備以及藥物是復蘇成功與否的關鍵。納洛酮是阿片受體的特異性拮抗劑,與阿片受體的親和力大于β-內啡肽,可迅速通過血腦屏障,阻斷β-內啡肽對中樞神經的抑制作用及拮抗GABA/BZ對大腦皮層的抑制作用,改善腦組織微循環,保護腦細胞,促進意識的恢復。
腦細胞對缺氧的耐受性非常低,其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若體內沒有氧,腦細胞在常溫下如果缺血缺氧,在不同的時間內人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高濃度氧可以提高血氧分壓和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彌散能力,降低腦組織耗氧量,阻礙了腦功能的進一步損傷,但不能抑制因缺氧而發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納洛酮能抑制β-內啡肽增加而致的腦干及邊緣系統癥狀,通過解除中樞、呼吸抑制,改善機體缺氧狀態。
綜上所述,高濃度氧聯合大劑量納洛酮救治心肺腦復蘇成功率高,在自主循環恢復、自主呼吸恢復、意識好轉方面有較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鄒和健. 一氧化碳中毒[A]//陳灝珠. 實用內科學[M]. 第11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767-768.
[2] 楊益. 高壓氧治療基礎與臨床[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170 -175.
[3] 李奇林,許兆忠,劉斌. 納洛酮在急診急救中應用現狀[J]. 臨床薈萃,2000,15(15):707-708.
[4] 吳鐘琪. 高壓氧臨床醫學[M]. 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40-41.
(收稿日期:201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