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較研究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脊膜外麻醉在剖宮產手術中的安全性及優越性。方法 選擇我院2002年2月~2008年2月190例行剖宮產術的病例,隨機雙盲分為兩組。A組96例行腰-硬聯合麻醉,B組94例行硬脊膜外麻醉,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麻醉平均用藥、輔助用藥、血糖變化、不良反應及新生兒情況等。結果 兩組患者在MAP、HR、麻醉起效時間、平均用藥、不良反應比較項存在差異,而兩組在SpO2、血糖和新生兒出生后5min Apgar評分比較項中未出現差異。結論 兩種麻醉方法均能滿足剖宮產手術需要,行腰-硬聯合麻醉更容易控制,效果更優,值得推廣。
[關鍵詞] 腰-硬聯合麻醉;硬脊膜外麻醉;剖宮產手術;新生兒
[中圖分類號] R614.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2-69-02
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顯著增高,對麻醉方式和效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腰硬聯合麻醉在臨床應用比率也明顯增加,因其起效快、肌松完全、效果確切、局麻藥不良反應輕而逐漸成為剖宮產手術最常選擇的麻醉方法之一[1-2]。2002年2月~2008年2月我們采用兩種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剖宮產手術中,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2年2月~2008年2月190例行剖宮產術的病例,隨機雙盲分為兩組。A組96例行腰-硬聯合麻醉,年齡(27±6)歲,體重(67.91±12.03)kg,妊娠周數36~42周。B組94例行硬脊膜外麻醉,年齡(26±5.8)歲,體重(69.01±13.22)kg,妊娠周數36~42周。ASA分級Ⅰ~Ⅱ級,無嚴重心、肺、肝腎功能異常疾患。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ASA分級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基礎準備兩組產婦入室后開放靜脈,輸液為平衡液、血定安,總量約1500~2000mL。常規監測ECG、BP、SPO2、RR。A組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患者取右側臥位,選擇進針間隙L2~3,消毒鋪單,用16G硬膜外穿刺針斜面向上垂直皮膚進針,過黃韌帶有突破感,回氣試驗陽性,注入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溶液1mL,注藥時間為15~20s,向頭端置入硬膜外管3.5cm,麻醉后即平臥,適當調節體位,平面控制在T8以下,能夠滿足剖宮產手術的需要。B組:麻醉選L1~2間隙穿剌,置管3cm,用1.73%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藥量為3、5、7mL,40min后追加4~6mL。所有患者均在收縮壓下降至80mmHg以下時才給予麻黃堿15mg,血壓80mmHg以上快速補液處理。兩組均取仰臥位后左傾15°,預防低血壓與仰臥位綜合征發生。
1.2.2術中處理出現低血壓時(收縮壓<基礎30%或<12.00kPa),予以靜注麻黃堿5~15mg,可重復給藥,并適當加快輸液速度;出現心率緩慢時(HR<55次/min),予以靜注阿托品0.3~0.5mg;出現惡心、嘔吐,頭偏向一側,保持氣道通暢;出現阻滯不全,病人仍有疼痛感,則靜注咪唑安定2~3mg及氯胺酮40~50mg。
1.3監測指標
①監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和麻醉前后血糖變化;②麻醉起效時間;③平均用藥量;④手術時間;⑤新生兒5min Apgar評分。⑥不良反應(惡心、嘔吐、低血壓、頭痛等)。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比較,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A、B兩組MAP、HR 在麻醉前后及胎兒取出后存在差異,A組與B組比較T2和T3出現統計學差異,而兩組在SpO2和血糖比較項中未出現差異。見表1。A組與B組在麻醉起效時間達到T10和T8的時間分別為(2.0±0.2)min和(2.5±0.4)min、(2.9±0.3)min和(4.6±0.8)min,對比兩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新生兒出生后5min Apgar評分兩組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出現低血壓、嘔吐、頭痛等不良反應,兩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剖宮產手術是日常麻醉工作中最常見的婦產科手術之一,其中大部分是急診手術,因此術中麻醉是非常關鍵的。
連續硬膜外麻醉一直是剖宮產手術的首選,它操作簡單、鎮痛效果好、作用時間不受限制、麻醉阻滯平面易于控制,麻醉平面達T8時,宮縮痛可解除,對宮縮無明顯抑制,對產婦及胎兒的呼吸和循環影響小[3-4]。由于阻滯區的血管擴張可增加臍血流而不增加其血管阻力,對胎兒有利。但其缺點也較多,存在起效較慢,阻滯不全發生率較高,術者往往為了盡快解除胎兒宮內窘迫,而在麻醉阻滯尚未完善、肌肉松弛尚欠時開始手術,給產婦造成痛苦,給術者也帶來一定的手術困難。當硬膜外阻滯不全時,常需靜脈應用鎮靜、鎮痛藥輔助麻醉,增加了新生兒生后呼吸抑制的危險[5]。
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是近年興起的一種椎管內阻滯技術,它既發揮了腰麻作用迅速、麻醉效果確切、肌松完全的特點,也可通過硬膜外導管注入藥物增加麻醉平面及延長麻醉時間。通常在穿刺注藥操作完畢后轉平臥位,術者即消毒鋪巾短時間達到完善的阻滯效果。為快速娩出新生兒贏得了時間,減少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尤其是胎兒宮內窘迫、臍帶繞頸時更為適宜;且有利于產婦盡早下床活動,恢復胃腸功能,減少腸粘連,縮短住院時間。在麻醉實施時應注意掌握用藥量及注藥速度,采取預防性擴容,體位的調節等有效的措施,可預防低血壓的發生及積極處理仰臥位綜合征[6-7]。
本研究結果表明,A、B兩組術中MAP、HR 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壓下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與兩組患者均于麻醉前已建立靜脈通道,并于麻醉前預先快速補充血容量以及采用少量的腰麻藥量、適當的注射速度和平面控制在T8水平等有關。A組麻醉起效時間和用藥量明顯比B組短,理論上為防止新生兒窒息爭取的手術時間,但本次研究新生兒5min Apgar評分未出現統計學差異,可能與Apgar評分所取時間段和新生兒科及時搶救有關。
筆者通過對兩種麻醉方法的比較,認為對于剖宮產手術可首選腰-硬聯合麻醉,其有起效快、用藥量少、阻滯完善、肌松完全和對循環呼吸干擾相對較小、可連接術后鎮痛泵,其優點為其他麻醉方法不可替代。
[參考文獻]
[1] 李海冰,周守靜,梁偉民,等. 全身麻醉對剖宮產產婦分娩新生兒的影響[J]. 國際麻醉與復蘇雜志,2007(10):399-402.
[2] 韓傳寶,劉華,錢燕寧,等. 血小板減少癥產婦剖宮產的麻醉管理[J]. 臨床麻醉學雜志,2006,22(6):449-450.
[3] 何朝霞,姚素貞. 腰硬聯合與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宮產術對新生兒評分影響的比較[J]. 河南外科學雜志.2006,12(3):14.
[4] 張秀華,黃宇光. 圍術期羥乙基淀粉容量治療的安全性[J]. 臨床麻醉學雜志,2006,22(12):937-938.
[5] 李仁虎. 賀斯預充對腰硬聯合麻醉下剖宮產產婦血壓和心率的影響[J]. 安徽醫藥,2006,10(2):69,79.
[6] 胡凱,陳明兵. 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在急診剖宮產術中的臨床應用[J]. 江西醫藥,2007,42(10):923-924.
[7] 任利兵,王義梅. 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在急診剖宮產580例中的應用[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1):88-89.
(收稿日期:20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