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鉬靶X線攝影對原發性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并總結12例經手術病理證實的原發性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乳腺鉬靶X線攝影的表現,并比較雙側乳腺癌在乳腺鉬靶X線攝影表現上的相似性。結果 原發性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分布多以外上象限居多,多表現為不規則狀的腫塊,邊界不清,邊緣見毛刺或(和)分葉,密度不均勻,出現鈣化灶,腺體結構扭曲。5例(41.7%)雙側同時性乳腺癌的乳腺鉬靶X線攝影表現具有相似性;而另外7例(58.3%)則不具有相似性。結論 原發性同時性雙側乳腺癌具有類似于原發性單側乳腺癌的乳腺鉬靶X線攝影表現,第二癌與第一癌相似率不高。
[關鍵詞] 原發性同時性雙側乳腺癌;乳腺鉬靶X線攝影;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73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2-67-02
原發性同時性雙側乳腺癌是指同時發生或發生間隔小于6個月的獨立的原發癌灶出現在雙側乳腺內。隨著近年來乳腺癌診斷水平的提高和術后生存時間的延長,原發性雙側乳腺癌的發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但總的發病率不高,國內外報道不一。雙側乳腺癌占乳腺癌的2%~11%[1,2],其中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為0.58%~5.7%;國內報道[3-5]為2.5%~3.67%,其中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為0.85%~14.4%。
1資料與方法
收集我院1995~2008年間收治入院并經雙側乳腺改良根治術后病理證實為原發性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患者12例(共24個病灶),均為女性,年齡38~64歲,中位年齡46歲,平均年齡48.3歲。
使用儀器TOSHIBA MUG-100AMUBA鉬靶X線攝影機和GE全數字化平板乳腺X光機(Senographe DS)(2005年7月前使用前者,2005年8月后使用后者),均采用雙側乳腺標準軸位及斜位攝片。分別觀察記錄兩側乳腺是否有腫塊和腫塊的部位、形態、邊緣、密度、有無鈣化及腺體結構扭曲等情況。并對同一患者的兩側乳腺病灶在乳腺鉬靶X線攝影的表現是否具有相似性進行比較判斷。
同時性雙側乳腺癌中,以先發現的一側稱為第一癌,其后被發現的一側稱為第二癌;兩側同時被發現的,乳腺鉬靶X線攝影表現征象高度提示為癌者稱為第一癌,對此可疑或術前診斷不明確者為第二癌。對第二癌與第一癌的乳腺鉬靶X線攝影表現相似性的比較,以是否出現腫塊、腫塊位置、腫塊形態是否規則、邊界是否清晰、邊緣是否有毛刺、內密度是否均勻、鈣化灶的分布和形態及腺體結構是否扭曲為指標,若兩者有4個或4個以上指標表現相同,則視其為征象上具有相似性;反之,則視為不具有相似性(圖1、圖2)。
2結果
12例原發性同時性雙側乳腺癌中,雙側乳腺病灶的病理結果相同者9例,其中浸潤性導管癌8例,導管內癌伴早期浸潤1例;雙側乳腺腫物病理結果不同者3例,其中2個病灶為浸潤性導管癌,小葉癌、單純癌、導管內癌伴早期浸潤各1個病灶,還有1個病灶大部分為浸潤性小葉癌,少部分為導管內癌伴早期浸潤。9例均有病理分期者中,第二癌惡性程度低于第一癌2例,相同4例,高于第一癌3例。
12例原發性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部位分布及比較,見表1。4例(33.3%)患者的第二癌與第一癌部位相同,呈鏡像分布;另外8例(66.7%)患者的第二癌與第一癌部位不同,分別位于兩側乳腺的不同象限。24個原發性雙側乳腺癌的總體分布以外上象限居多(62.5%,15/24)。
12例原發性同時性雙側乳腺癌24個病灶的乳腺鉬靶X線攝影表現中,最常見的征象表現依次為腫塊(70.8%,17/24)、形態不規則(58.3%,14/24)、邊緣呈分葉和(或)毛刺征(29.2%,7/24)、界限不清(54.2%,13/24)、內部密度不均勻(79.2%,19/24)、出現惡性鈣化灶(37.5%,9/24)、腺體結構扭曲(25.0%,6/24)。第二癌與第一癌乳腺鉬靶X線攝影表現相似性的比較顯示,5例(41.7%,5/12)患者乳腺鉬靶X線攝影的形態特征具有相似性;7例(58.3%,7/12)患者不具有相似性。
3討論
乳腺是人體成對的器官,有一致的組織解剖學關系,暴露于相同的致癌因素下患癌幾率一致。因此,雙側乳腺可以單側患癌也可以同時患癌,也可一側累及對側;且在一側乳腺全切術后,對側乳腺成為唯一的靶器官。原發性雙側乳腺癌是指兩側乳腺同時或先后發生的獨立的原發性乳腺癌,根據各自發生的時間不同而分為同時性乳腺癌(兩側乳腺癌發生間隔時間在6個月以內)和異時性雙側乳腺癌(兩側乳腺癌發生間隔時間大于6個月)。本組12例雙側原發性同時性乳腺癌發病時間均在6個月以內。
原發性雙側乳腺癌的診斷需與轉移到對側的乳腺癌相鑒別,因為二者在治療及預后上完全不同。本文采用Robbins[6](原發性雙側乳腺癌2)及國內學者對原發性雙側乳腺癌的診斷標準:①雙側乳腺癌的病理類型不同(但由于兩側原發癌類型相同者不少,因此不能由此否定雙側原發癌);②雙側乳腺癌組織中分別找到原位癌成分,如導管內癌、小葉原位癌等;③雙側乳腺癌病理組織學類型相同,而先發側無局部復發、淋巴道轉移及其它遠處轉移;④原發癌好發于外上象限,生長在乳腺實質中,邊界不清,常呈浸潤性生長,多單發;而轉移癌好發于對側乳腺內側或尾部脂肪組織中,多呈擴張性生長,邊界較清,常為多發。⑤首發雙側乳腺癌術后5年以上,無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證據,多屬乳腺癌標本的基因分析可望成為鑒別雙層原發或轉移乳腺癌有價值的手段。本組12例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
本組病例24個病灶的乳腺鉬靶X線攝影的影像學特征與文獻報道的原發性單側乳腺癌大部分相似,分布部位以外上象限居多(62.5%,15/24),多表現為出現腫塊(70.8%,17/24)、形態不規則(58.3%,14/24)、界限不清(54.2%,13/24)、內部密度欠均勻(79.2%,19/24),部分病灶表現為伴砂粒樣或簇狀鈣化灶(37.5%,9/24)。僅有少部分病灶表現為腺體結構扭曲(25.0%,6/24),這可能是本組病例數較少,且大部分病灶已形成腫塊,僅少數早期乳腺癌的病灶表現為腺體扭曲而無腫塊出現。
鑒于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是世界上公認的較有效的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在乳腺癌的診斷上積累了較多的經驗,總結了規范的診斷標準。如能確定原發性雙側乳腺癌的第二癌與第一癌在乳腺鉬靶X線攝影表現上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則可參照第一癌對第二癌做出早期、明確的診斷。但本組研究結果并不支持這一設想。在本組病例中,第二癌與第一癌的乳腺鉬靶X線攝影表現特征相似的病例僅占所有病例的41.7%(5/12)。但是,稍高于Mur-phy等[7]報道的36%和Roubidoux等[8]報道的34%的雙側乳腺癌乳腺鉬靶X線攝影統計結果,這可能是由于他們的統計結果中包含了異時性雙側乳腺癌。
盡管乳腺癌的影像學診斷標準已經逐漸規范化,有規律可循,但也不盡相同,同病異影、異病同影的現象一直存在于影像學診斷中。同時,每個病灶的組織起源、病理分期、基因表達及發生部位不一致,也會影響病灶的影像學表現。正因為雙側病灶的不相似性較高,提示了我們在診斷時,只要符合乳腺癌的表現即可進行診斷,不必拘泥于與第一癌的相似性;一旦發現可疑病灶,都應積極地進一步檢測甚至進行活檢。
[參考文獻]
[1] Hartman M,Czene K,Reilly M,et al. Genetic implications of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a populating-based cohort study[J]. Lancet Uncol,2005, 6(6):377.
[2] Carm ichael AR,Bendall S,Lockerbie L,et al. The long-term outcome of 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is worse than metachronous or unilateral tumors[J]. Eru J Surg Oncol,2002,28(4):388.
[3] 毛杰,海健,張超杰,等. 雙側原發乳腺癌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分析[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4,14(9):105-107.
[4] 王勐,方志沂. 雙側乳腺癌100例臨床分析[J]. 癌癥,2005,24(9):1115-1117.
[5] 余科達,狄根紅,柳光宇,等. 原發性雙側乳腺癌預后分析[J]. 實用癌癥雜志,2006,21(1):66-69.
[6] Robbins GF, Berg JW.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J]. Cancer,1964, 17:1501.
[7] Murphy TJ,Conant EF,Hanau CA,et al. Bilateral breast carcinoma:mammographic and histologic correlation[J]. Radiology,1995,195:617- 621.
[8] Roubidoux MA,Lai NE,Paramagul C,et al. Mammographic appearance of cancer in the opposite breast:comparison with the first cancer[J]. AJR,1996,166:29-31.
(收稿日期:201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