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原菌特點與診斷,并與成人對比,觀察其異同。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2007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機械通氣≥48h的100例患兒臨床資料,并與我院外科ICU100例機械通氣≥48h的10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新生兒組中共有52例患兒發生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而成人組中有38例患者發生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菌種組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概率高,及時有效的治療與加強預防是降低其發生率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呼吸機;機械通氣;肺炎;病原菌;診斷
[中圖分類號] R722.1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2-148-02
Comparison of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Pathogens between Newborns and Adults
OUYANG Xiangdong
Chenzhou No.1 People's Hospital Children's Hospital,Chenzhou 42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eonatal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pathogen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is,and compared with adults,observe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ospital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September 1,2007 to August 31,2009 mechanical ventilation ≥48h of 10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clinical information,and hospital surgical ICU100 case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48h of the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52 cases of neonatal group occurred in children with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while the adult group,38 patients developed a respiratory-associated pneumonia. The two groups of comparis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wo groups composed of both bacteria in patients with no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a high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strengthen preven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duce it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Key words] Breathing machine;Mechanical ventilation;Pneumonia;Pathogen;Diagnosis
隨著機械通氣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由機械通氣所導致的并發癥也明顯增多,其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成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為了探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病、病原菌耐藥情況及防治措施,筆者對本院NICU 2007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的100例機械通氣新生兒的臨床資料作回顧性分析,并與外科ICU100例機械通氣≥48h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分析,觀察其異同。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收集我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2007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機械通氣≥48 h的100例患兒和外科重癥監護病房機械通氣≥48 h的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1.2機械通氣
所有患者均采用經口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法,使用PB760呼吸機。根據患者自身病情與相關檢查設定相應參數值。
1.3方法
患者應用呼吸機呼吸48h后行痰培養檢查。機械通氣48h后從氣管插管內予一次性吸痰管從下呼吸道采集分泌物標本,嚴格按照無菌原則完成操作,采用HX-21細菌鑒定或藥敏分析儀進行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再按照衛生部醫改司編寫的《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培養和分離鑒定。分別統計兩組患者痰液細菌情況,并作比較。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均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取P=0.05為檢驗標準。P<0.05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者發生概率的比較
新生兒組中共有52例患兒發生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而成人組中有38例患者發生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2.2兩組患者痰培養菌種的分類統計結果
兩組患者的菌種組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3結果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指在氣管插管、機械通氣48h后所發生的院內肺部感染,它是一種嚴重影響機械通氣患者治療預后的并發癥。據文獻報道ICU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概率為10%~65%,病死率為21.6%[1]。因ICU成人和新生兒患兒之間影響因素太多,無法比較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與死亡率的相關性,但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生率為52%和38%,與報道相一致。張玲玲[2]研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菌種結果示:細菌鑒定及藥敏顯示主要致病菌依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20/51)、肺炎克雷伯菌(12/51)、產酸克雷伯菌(9/51)和大腸埃希菌(5/51),這與我們研究結果有差異,可能與地區或醫院菌群不同有關。兩組患者細菌以桿菌為多,與文獻報道相一致[3]。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病機制主要是氣管插管及機械通氣破壞了呼吸道的防御機制,使咽部寄生的細菌和分泌物經導管周圍進入氣道,損害了纖毛上皮黏液系統,降低了清除的能力,影響了分泌型IgA功能,加之無菌操作不嚴、吸痰時負壓過大、濕化不足等機械性創傷,使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進一步降低。由于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免疫功能尚不成熟,若由肺部原發疾病使肺順應性降低更增加了肺炎的發生率[1]。這可用于解釋新生兒肺炎較成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多的原因。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標準:在機械通氣過程中出現肺部啰音或啰音加重,氣管內吸痰發現分泌液由無到有、由少到多、由稀薄白色到黃色濃痰,并且X線檢查表現出現新的或進行性加重的肺部浸潤影,血常規檢查WBC增多,部分患兒出現發熱,氣管內分泌物細菌培養有致病菌生長[4]。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均較危重,一般床旁X線檢查較為合適,但較麻煩或有些基層醫院條件不具備;痰培養時間長,所以應以臨床表現為主及早處理,肺炎的控制對全身癥狀的改善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更應該有的理念是加強預防措施,醫護人員要做到嚴格規范的無菌操作,定期對呼吸機部件進行消毒。及時撤機:在原發病得到控制時,病情穩定的患者需及時拔管撤機以縮短機械通氣的時間。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抗生素治療,盡量避免經驗性、盲目性。加強營養支持治療,必要時可輸注血漿、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慶南,朱建幸.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分析[J]. 臨床兒科雜志,2002,20(8):475-476.
[2] 張玲玲,顏勝宇,黃達樞.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克雷伯桿菌肺炎的臨床特點[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4,19(4):274-275.
[3] 鄧躍林,羅子宏.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高危因素及病原菌的研究[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0,10(12):39-40.
[4] 曹毅民,郭在晨.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診斷技術[J]. 中華兒科雜志,2002,40(7):426-427.
(收稿日期:201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