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脛腓骨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31例脛腓骨骨折患者采用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結果 本組31例手術時間一般為90~180min,術中出血150~350mL。根據Johner -wruh評分標準評定,本組優28例(90.30%),良2例(6.45%),差1例(3.23%),優良率為96.77%。隨訪6~24個月,平均14.5個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時間4~6個月,無髓內釘、鎖釘斷裂,無感染、骨不愈合、畸形愈合和肢體短縮等并發癥的發生。結論 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脛腓骨骨折創傷小,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發癥發生率低,優良率較高,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脛腓骨骨折;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83.4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0-147-02
脛腓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7%,發病率比較高,并發癥的發生率也比較高。近年來,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脛腓骨骨折具有創傷小、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發癥發生率低、優良率較高的優點,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1]。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對31例脛腓骨骨折患者采用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將治療經驗總結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31例脛腓骨骨折患者,入選患者均經X線片確診,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齡18~65歲,平均38.5歲。左側16例,右側15例。斜形骨折8例,橫形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14例。骨折均有開放性骨折,其中脛腓骨上1/3骨折8例,1/3成多段骨折6例,中下1/3骨折17例。致傷原因:重物直接打擊14例,高空墜下4例、車禍傷13例。合并傷:顱腦損傷3例,胸部損傷9例,腹部損傷3例,脊柱骨折及其他四肢骨折6例,均無患側神經損傷。骨折類型按AO分類:A型13例,B型11例,C型7例。病人受傷至手術時間約為6~8h。
1.2療效判定標準[1]
優:脛腓骨骨折處無成角移位,對位超過90%,患肢無短縮,術后7個月內患肢功能恢復正常;良:骨折處無側方成角,前后成角<10°,骨折對位>80%,患肢短縮<2cm,術后1年內患肢功能恢復滿意;差:骨折愈合情況達不到上述標準或骨不愈合。
1.3手術方法
硬膜外麻醉,膝關節盡量后屈,在持續縱向牽引骨折兩斷端的條件下,助手將骨折復位,于脛骨結節后1.0cm開孔,簡單擴髓,置入合適髓內釘,C型臂X線機透視主釘在位,骨折復位良好,通過定位器,鎖入近遠端鎖釘,縫合切口。
1.4術后處理
術后常規抗感染,必要時脫水治療2~3d,術后第2天被動功能鍛煉,出院后門診定期復查,根據愈合情況指導下床負重時間。
2結果
本組31例手術時間一般為90~180min,術中出血150~350mL。根據Johner-wruh評分標準[1]評定,本組優28例(90.30%),良2例(6.45%),差1例(3.23%),優良率為96.77%。隨訪6~24個月,平均14.5個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時間4~6個月,無髓內釘、鎖釘斷裂,無感染、骨不愈合、畸形愈合和肢體短縮等并發癥的發生。
3討論
脛腓骨骨折是一類不穩定的骨折,由于位置低、穩定性差,極易導致移位和成角畸形,營養血管極易受損,導致下段骨折供血不足,發生延遲愈合或不愈合。對于脛腓骨骨折治療選擇欠妥、手術不當都極易導致失敗[1]。
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應作為首選的治療措施,其髓內釘通過中軸線彈性固定可使骨折端均勻地承受軸向壓力,最大限度克服因偏心固定所產生的壓力遮擋效應,提高抗折彎、旋轉性,提高剪切應力[2]。中后期由靜力固定改為動力固定,減輕應力集中導致髓內釘疲勞斷裂,增強骨折端的刺激,促進成骨細胞形成,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環境。髓內釘內固定手術保持了骨膜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及骨折端的良好血運環境,促進血液循環,促進骨折愈合,防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壓瘡、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3]。
成人脛腓骨骨折臨床常見的治療方法較多,閉合性與開放性脛腓骨折都可選用合適的交鎖髓內釘。交鎖髓內釘屬于中軸型髓內固定器材,符合脛骨髓脛的解剖特點,與髓脛接觸面廣,可以有效地穩定骨折端,逐步恢復骨折端的應力改變,對肢體的生物學干擾少,為早期負重和進行關節功能鍛煉提供了可能性。且交鎖髓內釘內固定很少需要廣泛剝離骨膜及周圍軟組織去顯露骨端,不占據軟組織的有限空間,切口張力小,發生局部皮膚壞死幾率小[4,5]。
本研究結果顯示,31例手術時間一般為90~180min,術中出血150~350mL。根據Johner-wruh評分標準[1]評定,本組優28例(90.30%),良2例(6.45%),差1例(3.23%),優良率為96.77%。隨訪6~24個月,平均14.5個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時間4~6個月,無髓內釘、鎖釘斷裂,無感染、骨不愈合、畸形愈合和肢體短縮等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交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脛腓骨骨折創傷小,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發癥發生率低,優良率較高,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邱貴興. 骨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4.
[2]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 第3版.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671.
[3] 楊云平,楊軻穎,王宇飛,等. 帶鎖髓內釘臨床應用的并發癥及預防[J]. 臨床骨科雜志,2005,8(3):236-237.
[4] 李德厚,雷廷文,田松,等. 脛腓骨骨折三種治療方法的比較[J]. 中原醫刊,2006,33(7):35-36.
[5] 盧偉,趙同生. 交鎖髓內釘治療脛骨干多段骨折12例[J]. 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5,6(1):74-75.
(收稿日期:20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