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寧德市醫院婦科收治的2例卵巢硬化性間質瘤并結合國內外有關文獻,探討卵巢硬化性間質瘤的臨床及病理特點,進一步指導臨床治療。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是臨床極為罕見的卵巢良性腫瘤。掌握其臨床及病理特點,對指導臨床、避免誤診極為必要。
[關鍵詞] 卵巢腫瘤;硬化性間質瘤;病理特點
[中圖分類號] R737.3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0-160-01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為一種極為少見的卵巢良性腫瘤,歸屬于卵巢性索間質腫瘤中,屬卵泡膜-纖維瘤的一種亞型,在臨床上極為罕見,多以月經不調為首發的臨床癥狀。本文就我院收治的2例卵巢硬化性間質瘤并結合國內外有關文獻對卵巢硬化性間質瘤的臨床及病理特點進行簡要探討。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例患者為寧德市醫院2006~2009年收治的住院病例,1例為已婚患者,年齡30歲;另1例為未婚患者,年齡19歲。
1.2臨床特點
2例患者均表現為月經不規則、下腹部不適、盆腔包塊等癥狀,其中1例出現婚后不孕特點。
1.3實驗室檢查
2例患者婦檢發現附件區包塊,均為單側,腫瘤大小不等,質硬,與周圍邊界較清。超聲檢查均提示為卵巢實性腫瘤,2例患者的CA125、CA199、CEA、AFP等均在正常范圍內。
2病理資料
2.1大體標本
2例患者均發生于單側,腫瘤呈卵圓形,表面光滑,質軟,包膜完整。切面為實性,黃白相間,并雜有水腫區,有含少量小囊腔,內有少量淡黃色透明液,內壁光滑。
2.2光鏡特點
鏡下主要表現為腫瘤呈分葉狀結構,葉間由膠原纖維組成,結節內可見擴張的小血管,似假小葉結構,雜有少量的梭形細胞。病理診斷為卵巢硬化性間質瘤。見圖1,2。
3討論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來源于卵巢間質,是臨床上極為罕見的卵巢良性腫瘤,發病率極低。據有關文獻報道,卵巢硬化性間質腫瘤發病率僅占同期卵巢性索間質腫瘤的1.5%~7%[1]。此瘤好發于年輕女性,約80%患者年齡小于30歲,臨床上多表現為月經不規則、原發或繼發性不孕及盆腔包塊等癥狀。本文報道的2例患者的臨床表現與有關文獻相符。
本病多發生于單側,呈圓形或卵圓形、灰白或灰黃色,表面光滑,瘤體包膜完整,切面呈分葉狀,內含囊實性成分,以實性為主,囊壁厚薄不均,在厚壁處可見灰黃色斑塊區。本病鏡下有較獨特的組織學表現:密集的瘤細胞常為致密的膠原纖維和疏松水腫的膠原纖維分隔為假小葉樣結構,瘤組織間富含小血管,瘤細胞形態多樣,以富含脂質的空泡狀細胞及印戒狀細胞最有診斷價值,細胞異型性小,核分裂少見。這些病理特征與國內文獻報道的卵巢硬化性間質瘤有獨特的組織學結構,疏松區、硬化區與富細胞區相間,形成假小葉結構基本相一致。但文獻就腫瘤中印戒狀細胞中空泡內容物結構尚不清楚,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2,3]。本病少數患者有類固醇激素分泌的表現。據有關文獻報道,此類腫瘤經電鏡、組織化學及相關血液激素檢測研究發現有內分泌功能[4],這與患者出現的月經不規則相符。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皆為良性腫瘤,腫瘤標志物檢查多在正常范圍內,診斷主要靠術后病理確診。因其發病率極低,臨床醫師對此種腫瘤的認識往往不足,誤診率較高。因此,了解卵巢硬化性間質瘤的相關臨床及病理特點,對指導臨床、避免誤診誤治極為必要。
[參考文獻]
[1] 曹澤毅. 中華婦產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923-1924.
[2] 張俊華,程寶玉.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誤診1例并文獻復習[J]. 腫瘤基礎與臨床,2008,5(21):450-451.
[3] 周維維,蒲畫華. 絕經后卵巢硬化性間質瘤1例報告[J]. 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3,2(7):654-655.
[4] Donjanov I,Drobnjak P,Grizelj V,et al. Sclelosing stromal of the ovary. Ahomonalandultrastracturalanalysis[J]. Obstet Gynecol, 2005,45(6):675-679.
(收稿日期:201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