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院外護理指導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影響。方法 將180例老年CHF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對照組僅給予常規出院后指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為期6個月的院外護理指導。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和自護能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院外護理指導可明顯提高CHF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自護能力,并改善其預后。
[關鍵詞] 慢性心力衰竭;院外指導;生活質量;自護能力;預后
[中圖分類號] R541.6;R47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0-55-03
Influence of Nursing Guidance Outside Hospital on the Elderly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ZENG LiyaQIN Yinbo
Yiyang City Central Hospital in Hunan Province,Yiyang 41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guidance outside hospital on the elderly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Methods A total of 180 elderly CH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each group consisting of 90 patients.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guidance outside hospital,and the nursing guidance outside hospital was add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for 6 month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care ability were marked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readmission rate and the mortality were much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or <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guidance outside hospital can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the CHF patients,improving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Nursing guidance outside hospital;Quality of life;Self-care ability;Prognosis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內科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征之一,具有預后差、病死率高的特點,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出院指導是健康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主要目標是改善患者的自護行為,繼而提高其生活質量[1]。近年來,有關CHF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探討研究日益引起醫療護理界的高度重視[2]。筆者對90例老年CHF患者實施為期6個月的院外護理指導,旨在探討院外護理指導對老年CHF患者生活質量、自護能力和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入住我院心內科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其診斷均符合2005年歐洲心臟病學會修訂的關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除外標準:意識不清楚;精神智力障礙;肢體運動障礙;語言表達障礙者;腦、肝、肺、腎等重要臟器疾病的末期;出院回養老院或轉院者。其中男104例,女76例;年齡70~83歲,平均(77.6±4.5)歲。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68例,Ⅲ級112例。病因:高血壓性心臟病43例,冠心病57例,擴張型心肌病80例。按住院時間先后順序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90例。兩組在年齡、性別、基礎疾病和NYHA分級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院外護理指導
對照組僅給予常規出院后指導,觀察組除做常規出院指導外,出院后由專職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有計劃性的院外護理指導。院外護理指導采用發放隨訪卡,建立規范的CHF患者隨訪登記本并進行門診隨訪和電話隨訪的方法。要求患者每隔1個月進行一次門診隨訪,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檢查,以了解患者干預措施的實施情況和患者對心力衰竭護理知識掌握程度及應用效果。若患者未按時進行門診隨訪,通過電話督促患者進行門診隨訪。電話隨訪前3個月每半個月1次,后3個月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電話隨訪。院外護理指導具體內容如下。
1.2.1心理指導根據患者的性格和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指導。主動、熱情地與患者及其家屬交談,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患者講解心理和情緒對心力衰竭的影響,指導患者自我調節與控制情緒,協助消除其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增強戰勝疾病自信心。對家屬進行心理指導,減少家屬的不良情緒,鼓勵其多關心體貼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得到最大的照顧和支持。
1.2.2自我管理指導指導患者合理膳食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宜低鈉、低熱量、清淡且易消化,但必須要攝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無機鹽。戒煙戒酒,少量多餐,以避免誘發或加重心力衰竭。肥胖者應減體重,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應限制入水量。指導患者避免勞累、感染等誘發因素,指導患者防治感冒,指導患者發現感染時早期應用足量抗生素。指導患者學會病情自我觀察,以便及時發現各種癥狀和所用藥物的毒副作用。指導患者家屬學會識別急性心力衰竭的癥狀,如突然呼吸困難、不能平臥、氣促、紫紺和吐粉紅色泡沫痰等,必要時及時送醫院就診。指導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所用藥物的名稱、劑量、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項等,強調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注意用藥安全,嚴密監測藥物的不良反應,若發現心律不齊、惡心和嘔吐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就診。服藥期間對癥狀變化情況及時反饋,需要調整藥物劑量時給予指導,達到正確合理用藥。由于患者經常采取右側臥位或半臥位,加強右側骨隆突處和骶尾處皮膚的護理指導,指導患者及家屬定時按摩、翻身以預防壓瘡。指導患者睡前熱水泡足,飲溫熱牛奶,晚餐不宜過飽,利尿藥白天服用,避免因夜間多尿影響睡眠質量,保證充足的睡眠。
12.3運動指導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制定運動訓練計劃,并指導患者循序漸進地進行。指導患者掌握適度運動的方法,并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指導患者選擇合適的運動種類,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散步、上臺階、騎自行車、練氣功、打太極拳等,注意掌握活動量,以不感到乏力為宜,如有心慌、氣急和心絞痛發作時應立即停止活動并休息。應注意避免一切重體力或強度大的活動及運動。
1.3觀察指標
(1)生活質量采用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量表(LHFQ)[3]進行評價,其信度和效度均在國內外得到證實。該量表由21個簡單問題組成,包括疲倦等身體領域條目8個、沮喪等情緒領域條目5個和其他領域條目8個。所有的條目均是采用6階段評價。記分方法:各個維度記為0(最好)~5分(最差),各維度分值累加得總分,總分為0~105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差;(2)自我護理行為采用歐洲心力衰竭自我護理行為量表(中文版)(EHFScBS)[4]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12個條目共60分,采用Likert計分法,得分越高,自我護理水平越低。該量表總的Cronbach'sα系數為0.72,重測信度為0.83,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5];(3)隨訪觀察期間兩組患者的再住院和病死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分析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或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Pearson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和自護能力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自護能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和自護能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干預前比較,觀察組的生活質量和自護能力評分明顯降低,而對照組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兩組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比較
觀察組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72,5.731,P<0.05)。見表2。
3討論
3.1院外護理指導可提高CHF患者的生活質量
生活質量是指不同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對于他們的目標、期望、標準以及所關心的事情有關的生活狀況的體驗。CHF患者不斷惡化的癥狀、體能的下降、治療的副作用、反復住院以及沉重的經濟、精神負擔等都可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其生活質量。因此,護理人員應針對CHF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指導和各項有關護理,以改善其生活質量。李愛蘭等[6]研究發現,出院后進行家庭隨訪可顯著提高CHF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家庭活動、工作情況、性生活、睡眠等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本組資料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院外護理指導可明顯提高CHF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提示院外護理指導對改善CHF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
3.2院外護理指導可提高CHF患者的自護能力
自我護理是指患者為了提高健康、阻止疾病發生發展、識別和參與治療健康偏差而采取的一系列行為。CHF患者自我護理包括堅持服藥、飲食、運動、出現不適癥狀時及時求醫和每日測體質量等。研究表明[7],老年CHF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普遍較低,需通過各種途徑的干預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本研究通過對CHF患者進行包括心理指導、自我管理指導和運動指導在內的院外護理指導,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自護能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院外護理指導可明顯提高CHF患者的自護能力,提示院外護理指導對改善CHF患者的自護能力有積極作用。其原因可能是院外護理指導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和自我護理技能,影響其對健康的態度和行為,繼而形成正向的自我概念,積極參與到自我護理活動中,改善自我護理行為,從而提高了自我護理能力。因此,護理人員應在了解CHF患者的自我護理狀況基礎上,針對影響CHF患者自我護理的因素,加強和支持患者合適的自我護理行為,有效地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護理,調動患者參與自身疾病管理的積極性,延緩疾病的發生、發展。
3.3院外護理指導可改善CHF患者的預后
有研究表明[9],呼吸道感染、勞累和情緒激動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主要誘因,自我管理能力低下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原因。在導致CHF患者再次入院的因素當中,自我護理知識缺乏和未按照CHF患者自我護理的要求去做,如未限制飲食中鈉鹽的攝入、未每日測量體質量、未限制體力活動和未按時服藥是其主要誘因[8]。本研究通過電話隨訪補充和強化院內健康教育內容,門診隨訪時督促患者實施自我護理措施,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經院外護理指導后,CHF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明顯降低,提示院外護理指導有助于改善CHF患者的預后。這可能與院外護理指導有效地減少引起患者心功能惡化再住院的誘因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關。
4小結
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通過門診隨訪和電話隨訪相結合的院外護理指導能明顯提高老年CHF患者生活質量和自護能力,并改善其預后,從而達到促進CHF患者康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Holst M,Willenheimer R,Martensson J,et al. Telephone follow-up of self-care behaviour after a single session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n primary health care[J]. Eur J Cardiovasc Nurs,2007, 6(2):153-159.
[2] 李介平. 家庭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16(6):14-15.
[3] Rector TS, Kubo SH, Cohn JN. Patients' self-assessment of thei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art 2:content,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new measure, The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J]. Heart Failure,1987,15(3):198-209.
[4] Jaarsma T,Stromberg A,Martensson J,et al.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the European Heart Failure Self-Care Behaviour Scale[J]. Eur J Heart Fail,2003,5(3):363-370.
[5] 王麗萍,王麗姿. 歐洲心力衰竭病人自我護理行為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 護理研究,2009,23(22):2064-2065.
[6] 李愛蘭. 家庭隨訪對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08,14(9):13-14.
[7] 王麗萍,王麗姿,鐘克丹.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行為的調查與分析[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8):22-24.
[8] Callaghan D. Healthy behaviors,self-efficacy,self-care,and basic conditioning factors in older adults[J]. J Community Health Nurs,2005, 22(3):169-178.
[9] 楊巧芳.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原因分析[J]. 中國實用醫刊,2008,35(10):43-44.
(收稿日期:201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