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人文關懷和高超的護理技術相結合,完善整體護理程序,從而緩解患者手術前后的焦慮程度。方法 采取隨機對照法將140例擇期實施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的患者分為兩組,試驗組(n=70)給予以人為本、以人為依歸的整體護理程序;對照組(n=70)給予常規護理程序。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兩組患者在入院時、麻醉穿刺前的焦慮程度,術后回訪,比較兩組患者、手術醫生對手術室整個護理狀況的滿意度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在入院時焦慮程度無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穿刺前焦慮值分別為68.0±8.2(對照組),61.0±9.4(實驗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術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患者滿意度分別95.71%、62.69%,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醫生滿意度分別為92.86%、62.86%。結論 在手術室實施人性化的、整體的護理模式能使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最大的滿足,保證患者安全度過手術期,同時有利于護理工作系統化,規范化。
[關鍵詞] 手術室;整體護理;焦慮;焦慮自評量表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0-53-03
Holistic Nursing Care of Operating Room:Effect on Patient Anxiety Relief
WEN Lihua
Operating Room,Yiyang City Central Hospital in Hunan Province,Yiyang 41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olistic nursing care of operating room on the relief of patient anxiety. Methods We divided 140 cases of thyroidectomy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n=70) was given holistic nursing car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was adopted to assess the anxiety scale of patients on admission and before puncture anesthesia. After operating,the nursing care satisfaction of operating room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nxiety scale of patients on admiss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anxiety scale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puncture anesthesia were 68.0±8.2 and 61.0±9.4,respectively,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5.71% and 62.69%,respectively,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to doctors in the two groups was 92.86% and 62.86% respectively after operating. Conclusion Humanized,holistic nursing can play an active role in relieving the patient tension and fear in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making the operation smooth and facilitating the systemat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nursing care.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Holistic nursing care;Anxiety;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一種“以病人為中心”的新的護理模式——整體護理在我國已廣泛開展,整體護理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框架,根據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適合于個人的最佳護理[1]。具體到手術室,作為一個特殊的場所,手術室護士已不能再局限于手術臺上單純的操作與配合,應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提高其手術適應能力和配合能力,降低焦慮值,確保手術的成功,術后盡早康復出院。如何使患者得到一個完整、系統、連續的護理,我院采取術前深入病房訪視、加強等待手術時心理護理、術后隨訪的整體護理模式,得到了病人的高度評價和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2007年8月~2009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均為單純結節性甲狀腺腫瘤無氣管壓迫癥患者140例,所有病人ASA分級Ⅰ~Ⅱ級,其中男68例,女72例;年齡28~63歲,平均年齡(38.2±12.5)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5例,初中以上文化75例,擇期全麻氣管插管行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遵守隨機化原則將所有病例分為兩組:對照組70例,實驗組7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上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評估方法
采用由W.K.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2],并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醫務人員及手術有關項目共26項,其中設16項正向評分,10項反向評分,每個項目4級評分法,主要評定項目所定義的癥狀出現的頻度,其標準為:“1”沒有或很少時間:“2”小部分時間:“3”相當多的時間;“4”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在由自評者評定結束后,將26個項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即得,再乘以1.25以后取得整數部分,就得到標準分。低于50分者為正常;50~60分者為輕度焦慮;61~70分者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者為重度焦慮。評定時間:對病人入院時、麻醉穿刺前分別進行焦慮程度評估;術后隨訪,比較兩組患者及兩組手術醫生對手術室整個狀況的滿意度情況,分為滿意、不滿意兩級。
1.3護理措施
1.3.1實驗組給予以人為本,以人為依歸的整體護理程序,包括術前訪視,等待手術時的心理護理,術后隨訪。①術前訪視,1981年美國手術室護士協會(AORN)規定術前訪視是手術室護士的職能和職責之一[3],包括術前評估;根據護理問題,制定護理計劃;應用專業知識和有關心理知識進行術前指導。具體做法:手術室接到手術申請單,安排手術時間之后,護士長即安排以洗手護士和巡回護士為主組成的整體護理小組,負責術前訪視。整體護理小組應先在辦公室仔細閱讀病歷,了解患者具體實施的手術方案,術前的各項檢查等相關臨床資料,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和病房責任護士一起進入病房,親切地稱呼病人并自我介紹。根據病人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及生活經歷,運用溝通技巧與傾聽藝術與患者親切交談,了解病人的情況及心理需求,有針對性進行心理疏導,爭取病人及家屬的配合。同時也增加病人和家屬對疾病的了解,消除恐懼感和陌生感。簡要地介紹手術經過,術中甲狀腺切除術的特殊體位,并指導病人循序漸進地練習頸部過伸體位;介紹麻醉醫師、手術醫師的技術水平和麻醉方式的安全性;讓病人及家屬對整個手術治療效果有初步的了解,解除病人及家屬的顧慮和擔憂。②等待手術時的心理護理,進入手術室,是心理最緊張的時刻,多數病人常說“我怕”、“我第一次來”,有的甚至拒絕手術,這些都是患者對手術室恐懼的一種心理反應,也是患者尋求安慰的負性心理,此時巡回護士應脫下口罩,主動親切稱呼病人,攙扶患者進入手術室,并簡單介紹手術室情況,消除其恐慌情緒。麻醉前,患者特別緊張,巡回護士應主動握住患者的手,讓患者做深呼吸,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同時快速做好術前準備,有研究表明[4],一切準備工作力求在病人入手術室20~30min內完成,此時,能緊接著手術開始,病人在術中生理指標平穩,順利度過手術關。術中密切觀察病情,查看輸液部位,以防藥液外滲,約束帶松緊是否適宜、感受病人手溫,做好術中保暖。③術后護理及隨訪,手術完成后,用溫鹽水擦凈病人身上的血跡和消毒液,蓋好被單,注意保暖,固定好引流管和引流袋,由巡回護士同麻醉師一起將病人平穩地送入病房,將病人安置在病床上后,認真同病房護士交接,并告訴病人家屬注意體位、引流管、保溫等。術后1~3d,由配合手術的巡回護士去病房隨訪患者,以了解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術中舒適度如何;是否存在由手術室引起的并發癥(如頸部壓迫感、氣喘煩躁不安、聲嘶,喉頭水腫等);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了解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填寫手術室整體護理反饋表。
1.3.2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程序。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統計構成比用百分數表示,運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t檢驗比較計量資料的差異性,采用χ2檢驗比較分類資料的差異性。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心率、血壓結果比較
見表1。
2.2兩組患者焦慮程度及術后滿意度情況比較
見表2。
3討論
焦慮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近代來心身醫學發現,恐懼、焦慮、悲傷、痛苦、憤怒等情緒障礙,可以加重疾病或使之久久不愈,長期的心理刺激可引起機體內部的不良反應,良好的心理因素、積極配合治療則有利于疾病康復。
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常可導致手術病人產生比較強烈的生理與心理應激反應,這些反應如果過于強烈,對神經、內分泌及循環系統產生影響,臨床實際工作中發現術前焦慮的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會肌肉緊張、麻醉效果不佳、手術疼痛強烈,這是由于手術前焦慮常常降低病人的痛閾和對麻醉的耐受性性。有的病人盡管手術非常成功,但術后一直感覺不佳,這是因為術后仍保持術前的焦慮反應。本組數據表明,手術室整體護理的開展,使病人對手術室的環境、手術過程、術中配合及麻醉的實施及配合都有了正確的認識,消除了對手術的各種疑慮,使病人因手術而引起的緊張情緒明顯緩解,由于手術應激引起心率加快,血壓增加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1),并通過耐心的解釋、開導,加強與病人的溝通,及時解除了病人對手術的恐懼,病人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得到提高(表2),說明了手術室整體護理在降低病人應激反應中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是一種相當簡便的分析主觀焦慮感覺的臨床工具。在此基礎上,筆者根據手術室工作的特點新增了有關項目:對醫務人員有信心,了解手術有關情況,擔心手術中疼痛,進手術室希望多關心,擔心手術效果,了解術后注意點等。在評定術前焦慮程度的時間上,筆者選定麻醉穿刺前,有調查顯示[5],病人被送進手術室時為焦慮的高峰期,以便更能全面、真實地反映病人的焦慮程度。
總之,手術室是醫護人員共同為病人進行手術、診察、治療、搶救的重要場所,所以手術室整體護理的實施直接關系到手術的成敗及搶救的質量。確保了護理的連續性、完整性和系統性,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治療,提高了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手術室護士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孫繼吉. 手術室實施整體護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全科護理,2009, 7(9):2319-2320.
[2] 洪煒. 心理評估.見:姚樹禮,孫學禮主編.醫學心理學[M]. 第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4.
[3] 劉晶,邢昭晶. 手術室開展整體護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6):759-760.
[4] 周頌華,石鳳群,黃雪飛. 循證護理在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2007,21(6):1553-1554.
[5] 梁妙珍.甲亢手術患者手術床上待手術的時限對生命體征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3,16(4):457-458.
(收稿日期:201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