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與其引起的肝功能的變化關系及臨床意義。方法 測定14例彌漫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肝功能,并與19例健康成人比較,分析甲亢患者肝功能變化的情況。結果 甲亢組肝功能指標發生異常變化,其中總蛋白(TP)、白蛋白(ALB)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丙氨酸轉氨酶(ALT)、堿性磷酸酶(AKP)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總膽紅素(TB)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肝功能測定對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的病情評估、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后具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肝功能
[中圖分類號] R58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0-132-02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是常見的內分泌疾病,目前發病率較高,是指由多種疾病導致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引起以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以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Grave’s病)最常見,占85%,其病變可累及多個器官,產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當累及肝臟時,可引起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甚至發生黃疸,通稱為甲亢性肝損害。我院近一年來共收治32例甲亢病人,發生肝臟損害14例,現對其臨床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4例患者均為我院住院患者,男性5例,女性9例。年齡12~58歲。病程半個月~12年。
1.2診斷標準
彌漫性甲狀腺腫伴甲亢的診斷按照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制訂的診斷標準進行,即患者具備脈搏加速、體重下降、手指顫抖、多汗等甲狀腺中毒的典型臨床癥狀,有凸眼、甲狀腺彌漫性腫大的體征,實驗室檢查游離T3、T4升高,TSH降低0.003IU/mL以下,抗TSH受體陽性(TRAb陽性)或攝碘率增高就診斷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排除合并病毒性肝炎和其他肝膽疾病、藥物引起的肝功能損害后,有ALT、AST、A/G、TBL等其中任何一項或一項以上異常者均診斷為甲亢性肝功能損害。以無年齡、性別差異的19名健康人作為對照,為本院體檢者,對其進行HBVs抗原、HCV抗體檢測,陽性者被剔除。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經計算機SPSS16.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肝功能指標發生異常變化,其中總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amin-transferase,ALT)、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見表1。
3討論
甲狀腺與肝臟的關系極其密切,甲亢合并肝功能損害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一般認為甲亢患者出現轉氨酶升高、肝腫大及黃疸的任何一種即可診斷,但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轉氨酶升高、肝腫大和黃疸。如果甲亢控制,肝功能恢復正常,甲亢復發時肝功能又出現異常,則可肯定為甲亢所致肝損害[1]。
目前甲亢性肝功能損害的發病機制仍不明確。目前認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甲狀腺激素的直接毒性作用:甲狀腺激素主要在肝臟代謝,生理狀態下,它直接(或間接)與肝細胞內的受體相結合,不造成肝損害,但過量時引起并加重肝臟損害。②甲亢時肝臟各種代謝活躍,肝臟耗氧量增加,但肝臟血流量不增加,使肝臟相對缺氧及肝營養不良,尤其肝小葉中央區域細胞供氧相對不足導致肝細胞缺氧壞死。同時旺盛的新陳代謝使糖原、蛋白質、脂肪的合成減少而分解代謝亢進引起肝糖原、必需氨基酸及維生素消耗過多,使肝臟相對營養不良,二者可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及膽汁瘀積。③心力衰竭及感染、休克,可加重肝損害。④甲亢還不同程度影響肝內各種酶的活力。⑤甲亢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甲亢時機體的自身免疫反應同樣亦可引起肝細胞損害。本研究顯示甲亢性肝功能損害患者的甲狀腺激素及促甲狀腺激素水平的變化與ALP、ALT、AST升高有著密切關系,提示甲狀腺功能異常可以導致肝損害,可能部分為骨代謝增高的原因。體外研究[2]證實甲狀腺激素有直接促進骨吸收作用,因此甲亢性肝功能損害時ALP的升高不僅來自肝臟,而且還來自骨骼。此外,甲亢性肝功能損害時最常見的異常指標是ALP升高,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3-5]。同時有文獻[6,7]認為,肝功能損害與病程長短、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是否及時以及有無并發癥等因素有關,本次研究未作此方面的分析。
甲亢性肝損害臨床上需與病毒性肝炎合并甲亢及擾甲狀腺藥物所致藥物性肝病相鑒別。前者在甲亢控制后,肝臟病變消失,轉氨酶可恢復正常。而病毒性肝炎患者多有肝炎接觸史或肝炎痛史,消化道癥狀較為突出,肝炎標志物陽性,可因并發甲亢而加重肝炎,且單純控制甲亢不能改善肝功能。抗甲狀腺藥物所致藥物性肝病多見于用藥后1~4周,藥物敏感試驗陽性,嚴重者可出現黃疽甚至中毒性肝炎,停用或減少藥量,肝功能、黃疽可恢復正常。
本病治療原則仍以控制甲亢為主,積極預防和治療甲亢的合并癥,如心功能不全、感染、甲亢危象等,以免加重肝臟負擔。治療甲亢的同時應積極采取護肝措施,如停用一切損傷肝臟的藥物,充分休息,加強營養,選用足量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氨基酸、能量合劑等。甲亢性肝損害如果診斷及時、治療積極,預后良好,多數于數月內恢復正常。
[參考文獻]
[1] 朱凈,張忠. 甲亢性肝病24例臨床分析[J]. 交通醫學,1999,13(3):349.
[2] Azizi F.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levels in thyroid disease[J].Arch Intem Med,1982,142:79.
[3] 張濤,游金輝. 甲亢性肝功能損害及其相關因素[J]. 華西醫學,2004, 19(3):395-396.
[4] 婁霞英.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伴肝損59例臨床分析[J]. 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2,14(7):304.
[5] 段敏虹,陳廣原,張彤.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肝功能變化的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內科版,2006,29(6):53-54.
[6] 黨雙培,潘裕持,姜兆凱. 甲亢性肝病[J]. 甘肅醫藥,l995,14(2):80.
[7] 張莉玲. 78例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功能損害分析[J]. 廣東醫學,1998, 19(4):273.
(收稿日期:201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