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過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劑C(cystatinC,CyC)的升高來早期判斷急性腎損傷。方法 對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分別化驗血肌酐(Scr)和4h尿肌酐,通過這兩個數(shù)值計算出肌酐清除率(Ccr)與同日化驗的CyC一一對應進行比較。結果 在Ccr輕度下降時,CyC已明顯上升,后隨著Ccr逐漸下降,CyC也在逐漸上升。結論 CyC的檢測能作為急性腎損傷的早期診斷方法,將利于早期防治,減少急性腎功能損傷發(fā)展。
[關鍵詞] 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劑C;急性腎損傷;早期診斷
[中圖分類號] R69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0-78-02
AKI是指腎臟功能或結構方面的異常(包括血、尿、組織檢測或影像學方面的腎損傷標志物異常),時限不超過3個月。AKI的診斷標準為腎功能在48h內(nèi)突然減退,表現(xiàn)為Scr升高,絕對值≥26.4μmol/L;或Scr較基礎值升高≥50%;或尿量減少[尿量<0.5mL/(kg·h),時間超過6h],AKI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控制疾病發(fā)展的關鍵,對改善預后有積極意義[1]。目前臨床應用的診斷指標如腎小球濾過率(GFR)、Scr和尿量等在評估腎功能損傷時都不夠敏感,不能及時反映腎功能受損程度[2]。尤其對于AKI,在Scr正常時腎功能可能已受損,故探索一種更敏感、更早診斷AKI的指標實屬必要。CyC生成速度穩(wěn)定不受其他病理變化(如炎癥、膽紅素、溶血、甘油三酯)影響,且與性別、年齡、肌肉量無關;能被腎小球自由濾過,不被腎小管吸收和分泌[3]。據(jù)報道,CyC改變早于Scr,且能早期較理想地反映GFR的變化,通過它的測定可以早期診斷AKI[4]。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象:2007年1~11月門診和住院患者診斷為AKI(診斷符合急性腎損傷網(wǎng)絡2005年阿姆斯特丹第一次會議制定標準)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齡24~72歲,平均(41.2±10.3)歲,其中急性間質(zhì)性腎炎9例,休克2例,急性腎炎4例,重癥感染3例,不明原因2例。入選患者排除糖尿病腎病、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均無嚴重心肝疾病史,無惡性腫瘤、無慢性炎癥及消耗性疾病史,無糖皮質(zhì)激素應用史。
1.2方法
要求患者低蛋白飲食、禁食肉類、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精確留取4小時總尿量,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3~5mL,分別化驗血肌酐和尿肌酐、血清CyC每周2次,持續(xù)4周。
1)采用4小時留尿改良法對GFR進行評估:Ccr(mL/min)=尿肌酐濃度(μmol/L)×每分鐘尿量(mL/min)/血漿肌酐濃度(μmol/L)。
2)血清CyC應用7600全自動生化儀射譜分析法進行檢測。正常值(0~15)μmol/L。
3)將肌酐清除率與同日所測血清CyC、Scr一一對應。按照Ccr值將數(shù)據(jù)分為5組。A組為Ccr≥90mL/min;B組為Ccr(60~89)mL/min; C組為Ccr(30~59)mL/min; D組為Ccr(15~29)mL/min;E組為Ccr<15mL/min。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AS6.12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χ±s)表示,各組指標間的關系用直線相關分析,組間比較用t檢驗。
2結果
除2例死亡、2例出院后失去聯(lián)系,其余患者均完成試驗。共獲得Ccr、CyC、Scr數(shù)值各136份。
2.1不同分組的檢測結果
A組數(shù)據(jù)在Ccr輕度下降時,CyC已明顯上升,后隨著Ccr逐漸下降,CyC也在逐漸上升。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各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Ccr與CyC之間存在高度負直線相關(r=-0.823,P<0.01,回歸方程y=-0.006x+7.2),Scr與CyC之間存在高度正直線相關(r=0.774,P<0.01,回歸方程y=0.008x+7.8),表明CyC與腎小球濾過功能關系密切。
3討論
血肌酐和尿量是目前惟一可靠的監(jiān)測指標,也是目前AKI分期的依據(jù)。但血肌酐并非一個敏感的指標,而且從血肌酐代謝與分布的生理學來看,血肌酐不僅反映腎小球濾過率(GFR),還受到其分布及排泌等綜合作用的影響。主要有CyC、KIM-1、NGAL、IL-18、Cyr61等[5]。CyC為120個氨基酸序列的低分子量蛋白。人體所有有核細胞都能持續(xù)地產(chǎn)生CyC,腎臟是CyC的主要分解代謝器官,由于CyC的低分子量及正常pH的陽電荷,使其能自由地通過腎小球濾過,幾乎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并且在腎近曲小管內(nèi)代謝分解。事實上,CyC完全通過腎小球膜濾過,幾乎沒有明顯的腎小管分泌,因此各組織細胞持續(xù)產(chǎn)生的CyC 由腎小球濾過決定,不依賴任何外在因素,是腎小球濾過潛在的、理想的生化指標,尤其在腎小球濾過率輕度下降方面[6]。本研究顯示,在腎小球濾過率輕度下降時,Scr尚在正常范圍,CyC已明顯升高。這些指標可能有更好的敏感性,并可能對AKI的病因進行區(qū)分。AKI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控制疾病發(fā)展的關鍵,對改善預后有積極的意義。將AKI控制在早期能明顯改善預后。CyC能較肌酐更好地反映GFR的輕微變化。我們發(fā)現(xiàn)GFR下降時,血清CyC的升高較血肌酐早且幅度大。血清CyC的檢測能作為急性腎損傷的早期診斷方法,將利于早期防治,減少急性腎功損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滕杰. 急性腎損傷的定義、診斷及治療現(xiàn)狀[J]. 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7,6(6):485.
[2] 劉學武. 急性腎損傷診治進展[J]. 中原醫(yī)刊,2007,34(9):57.
[3] 戰(zhàn)玉喜.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對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的臨床意義[J]. 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6,5(5):438.
[4] 曾紅兵. 急性腎衰竭診斷的一些進展[J]. 臨床腎病學雜志,2007,7(2):57.
[5] 王海燕.急性腎損傷臨床研究的思考與建議[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6,22(11):649.
[6] 高力丁.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診斷腎功能損害的研究進展[J]. 醫(yī)學綜述,2004,10(11):694.
(收稿日期:20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