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鋇餐造影臨床分析。方法 對1384例60~80歲有上消化道病變的老年人行鋇餐造影(主要進鋇餐掃描),做臨床診斷及分析。結果 老年患者在65~69歲食管裂孔疝和胃炎發病率均較高。結論 應提醒老年人注意定期檢查;X線鋇餐造影目前仍然是消化道疾病的最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
[關鍵詞] 老年人;上消化道;鋇餐造影;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0-66-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人類壽命較以前延長,因此出現人口結構老齡化的問題,這開始受到各界尤其是醫務工作者的重視。為了探討近年來老年消化道疾病的構成,為醫療、教學及科研提供參考,本文對1997~2000年大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做上消化道鋇餐造影的1384例老年患者進行了統計學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自大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1997~2000年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報告。此4年間行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患者共13376例,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1384例,其中男858例,女526例。筆者對此1384例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鋇餐造影結果從疾病構成等方面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1997~2000年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報告的疾病構成及順位
見表1。
2.21997~2000年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鋇餐造影結果
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學影像診斷學的飛躍發展,消化系統中的肝臟、膽道、胰腺等實質性臟器已由B超、CT等先進設備檢查,但鋇餐造影仍然是目前檢查消化道疾病的最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尤其是對于老年患者,更是一種安全、簡易而又有效的檢查方法。臨床放射診斷日常工作中,尤以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腸)鋇餐造影檢查居工作量首位,我們放射科上消化道鋇餐造影占全部消化道鋇劑(鋇餐、灌腸)造影檢查的85%~90%。
老年患者的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情況從影像診斷方面反應了老年患者在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等部位的疾病情況。從本文統計來看,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報告的疾病構成和順位中,食管裂孔疝居首位,胃炎居第二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為第三位,食管、十二指腸球部的炎癥依次為第四、五位,胃潰瘍為第六位,其余依次為胃腫瘤、食管靜脈曲張、食管腫瘤及賁門部腫瘤(見圖1),這些病例數均較少。
食管裂孔疝在老年患者中發病率較高,主要原因是老年人膈肌及周圍組織的萎縮變性致使食管裂空增大和膈食管膜變性、萎縮而松弛、減弱或失去對胃食管前庭的支持、固定作用,以致胃疝入胸腔;當然年老體弱或肥胖體型等也可成為致疝因素。雖然食管裂孔疝在老年患者中多見,但如檢查方法不當也會漏診、誤診,特別是食管裂孔疝的癥狀又容易和上腹部疾病、冠心病等癥狀相混淆,因此在臨床上應予以足夠重視[1]。作者認為對于老年患者的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應把檢查裂孔疝的常用方法列為常規,主要是仰臥頭低足高位大量服鋇使胃過度充盈之后從右前斜位轉至左前斜位,或請患者仰臥直腿抬高同時腹部加壓。這些方法都有利于疝囊的顯示[2],從而減少漏診、提高診斷率。
慢性胃炎為老年人的常見病,鋇餐造影對確定有無慢性胃炎尤其是肥厚性胃炎幫助較大[2,3],對淺表性和萎縮性胃炎則密切聯系臨床可提高診斷率。目前使用鋇氣雙重胃造影可以觀察胃小區、胃小溝改變,從而成為檢查胃炎的有效手段之一,對老年患者更是簡易、安全。
從統計圖表可以看出,食管裂孔疝、胃炎的患者65~69歲年齡組占本年齡組人數比例均較60~64歲年齡組明顯上升;食管裂孔疝除在75~79歲組比例中還略有上升外,其余兩組均與65~69歲組持平,且均高于60~64歲組;而胃炎則除65~69歲組所占本年齡組比率明顯上升外,其余各組均與60~64歲組持平。本研究示老年患者在65~69歲階段因食管裂孔疝和胃炎發病均較高,應提醒老年人注意定期檢查,臨床醫師和放射科也要予以足夠重視,以提高診斷正確率。
[參考文獻]
[1] 謝揚兵. 成人胃食管返流的臨床特點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2008,5(19):190-191.
[2] 陸玲玉,曹燕. 膽寧片輔助治療胃食管返流病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導報,2007,4(20):118.
[3] 張仁虎,賀艱,戴波. 瑞健治療返流性食管炎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7):97,100.
(收稿日期:200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