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過經顱多普勒超聲(TCD)的檢測,觀察鎖骨下動脈(SubA)盜血綜合征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探討TCD對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的診斷價值。方法 對18例患者采用BMS-9型TCD儀以2MHz、4MHz探頭分別檢測顱內外各大血管,分析其收縮期血流速度(Vs)、搏動指數(PI)及頻譜形態。結果 18例患者顱內大動脈血流速度、搏動指數及頻譜形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其中的11例為盜血-Ⅰ期,5例為盜血-Ⅱ期,2例為盜血-Ⅲ期。結論 TCD診斷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關鍵詞] TCD;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 R543.5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0-67-02
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是鎖骨下動脈(SubA)起始部嚴重狹窄、閉塞并向其它顱內外血管盜血,導致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腦功能障礙、患側肢體缺血癥狀,當活動患肢后癥狀可誘發或加重。它的病因主要是腦動脈粥樣硬化,其次為大動脈炎,少數與外傷有關。SubA起始部狹窄、閉塞性病變的診斷包括三部分內容:(1)SubA起始部局限性血流速度增快或無血流;(2)SubA遠端和橈動脈呈狹窄遠端低血流改變;(3)同側VA是否有盜血,盜血程度和盜血通路。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5年5月~2009年4月來我院就診的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的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齡46~78歲,平均年齡為59歲。頭暈者3例,發作性暈厥者5例,雙眼發作性黑矇6例,患側肢體疼痛、無力、發沉、發涼、蒼白者4例。其中3例上述癥狀都有。14例患者兩側收縮壓差≥20mmHg,只有4例患者兩側舒張壓差≥20mmHg。所有患者鎖骨上窩皆可聞及血管雜音。2例行血管造影示LSubA起始部狹窄90%,7例彩超示SubA起始部重度狹窄。對照組20例,年齡18~40歲,平均26歲,無頭疼、頭暈及心血管病史。
1.2檢查方法
采用BMS-9型TCD儀BMS-9EA(注冊號:國食藥監械(準)字-2004年第3210377號,制造廠商:深圳市德力凱電子有限公司),以2MHz、4MHz探頭分別檢測SubA、橈動脈、大腦中動脈(MCA)、大腦前動脈(ACA)、大腦后動脈(PCA)、OA(眼動脈)、大腦椎動脈(VA)、基底動脈(BA),分析各血管的收縮期血流速度(Vs)、搏動指數(PI)與頻譜形態等。
2結果
顱內外動脈收縮期Vs見表1。MCA、ACA、PCA和BA的Vs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患側SubA、狹窄對側VA的Vs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有2例SubA起始段閉塞未測到血流信號,遠端測到低速血流;對側VA狹窄,血流速度明顯增快,頻譜可見渦流;PCA、BA血流速度減慢,為III期盜血,VA、BA、PCA、OA均參與盜血;盜血通路:VA→VA,BA→VA,OA→VA。16例SubA均測到高血流速(收縮期峰值VS為130~200cm/s);血流動力學試驗觀察患側VA,束臂試驗陽性,盜血頻譜加強,對側VA血流速度代償性加快;盜血通路:對側VA→狹窄側VA、SubA。狹窄側SubA頻譜紊亂(基底增寬,頻窗消失被大量低頻血流信號充填,收縮期出現反向低頻血流信號、舒張早期反向血流信號消失);狹窄對側VA搏動指數增高;閉塞側SubA遠端、橈動脈頻譜呈狹窄后低血流低搏動指數;18例橈動脈血流速度不同程度減慢,搏動指數均減弱或消失。
顱內外動脈血流方向如表2。對照組全是正向;病例組VA患側反向2例,雙向5例,BA雙向2例,OA反向1例。11例患者呈盜血I期頻譜,VA收縮期有切跡,正向;5例為盜血II期,VA頻譜呈雙向(收縮期反向舒張期正向);2例III期盜血(完全盜血),同側VA顱內段、顱外段均呈反向顱外頻譜,對側VA正向。BA頻譜呈雙向,提示顱內血管參與盜血,這也是患者反復發作性暈厥的原因所在。
3討論
本組患者發病原因皆是腦動脈粥樣硬化。病理過程:SubA在VA發出之前狹窄程度逐漸加重至嚴重狹窄或閉塞,狹窄遠端動脈內壓力降低,當低于對側SubA或Willis環的動脈壓力時,狹窄同側的VA血流方向發生逆轉,血液流向SubA遠端及橈動脈供血,造成盜血綜合征[1],與本組的2例血管造影所示相同。如果是一側SubA狹窄,對側SubA、VA正常或者狹窄不嚴重,對側VA代償充足時,就不出現臨床癥狀;如果是雙側SubA閉塞或同時存在對側VA狹窄或閉塞時,由于代償不足導致:(1)顱內后循環系統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眩暈、暈厥、或雙眼黑矇等癥狀[2];(2)患側肢體疼痛、無力、發沉、發涼、蒼白等肢體缺血癥狀。SubA遠端和橈動脈的血流速度、頻譜形態與狹窄的程度和代償充足與否有關,狹窄越嚴重,血流速度減慢和頻譜改變越明顯;代償越差則血流速度下降和頻譜改變越明顯。
診斷鎖骨下動脈狹窄的關鍵是檢測到狹窄部位,當發現血流頻譜有些異常而血流速度又不很快時,必須小心、仔細、反復檢測是否存在高速血流。左側SubA的位置較深,有時不易檢測到位于深處的狹窄血流,此時可能會檢測到狹窄后血流速度不夠診斷標準、但頻譜又紊亂的血流信號,如果有相應的其他改變如VA盜血的存在,也能做出SubA狹窄的診斷。如果血流速度增快不明顯或頻譜改變不明顯,或是盜血Ⅰ期切跡不明顯、盜血Ⅲ期頻譜有時可能與其他血管混淆時,需做動力學試驗,陽性結果提示盜血通路存在;盜血Ⅱ期頻譜很特異,不需做血流動力學試驗即可診斷[3]。這也是TCD診斷SubA狹窄的特征性改變。
綜上所述TCD對檢測SubA盜血綜合征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且廉價、無創、易于復查,患者樂于接受。
[參考文獻]
[1] 高山,黃一寧,汪波. 經顱多普勒超聲在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治療及隨診中的應用[J].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0,9(5):297-299.
[2] 高山,黃一寧,金征宇. 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的經皮血管內治療術-長期隨訪研究[J]. 中華神經科雜志,2000,12(6):380-381.
[3] 汪波,黃一寧,高山. 頸內動脈系統血管狹窄可能是眩暈的病因[J]. 中華神經科雜志,2000,33(4):38-41.
(收稿日期:2010-01-29)